三山拱卫,两水入城。初夏随州,如诗如画。
㵐水河两岸,一批重点项目正在推进。城北㵐水河东岸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如火如荼,城南白云湖水环境园林景观提升工程二期将于10月建成,连通曾都与随县的“一河两岸”城市蓝绿主轴更加亮丽。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随州的光荣使命。一年来,随州打造花园城市、实施强县工程、壮大特色产业、建设生态屏障、缔造美好生活,描绘出融合互动、共同繁荣的城乡发展新图景。
提神增韵,花园城市入画来
6月初,白云湖畔,随州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综合体展露新貌。数十名工人正在进行绿化施工,建成后不仅将扮靓城市天际线,也将极大完善城市功能,是随州市民当下最期待的公共设施之一。
城市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近年来,我市持续提升城市规划水平、加大城市建设投资、强化城市运营理念,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和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我市将随县县城纳入城区整体规划,推进曾随一体化建设,统筹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依托316国道产业延绵带建设明珠新区、随县河东新区,延伸“一河两岸”风光带,打造城区至随县县城蓝绿发展主轴。
绿色是花园城市的底色。公园增绿、滨河添绿、湿地扩绿,塑造出城园相融、蓝绿交织的美丽随州。“滨水八景”建成开放,白云湖两岸景观全面提档升级,一大批公园、游园、广场和街头绿地相继建成,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新高。
日前,城东应急水源工程项目工地上,工人们争分夺秒抢进度,争取6月底前试通水。城市更新是花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年均投入100亿元,推动城市功能设施提档升级,建成一大批补短板和品质提升项目,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展到83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69万,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以文化城、以文塑旅,一体传承文化基因、打造文化印象、厚植文化情怀。我市颁布实施《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完成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启动《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实施草甸子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持续举办寻根节,加快推进曾随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擦亮文化名片,推进文旅融合,“神韵随州、一见钟情”城市品牌更具美誉度、吸引力、影响力。
今年我市启动花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总投资528.8亿元,实施项目177项,加快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的花园城市。
转型升级,特色产业壮筋骨
产业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州在产业基因的赓续传承中培育出专汽之都、现代农港、谒祖圣地、风机名城、新能基地等特色产业名片,在转型升级中不断锻强产业筋骨,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提质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
专汽产业是随州第一支柱产业。我市紧盯装备化、智能化、场景化、新能化方向,聚焦上装升级、底盘换电、智慧赋能三大环节,深化专汽产业变革。
5月28日,全国首条新能源专用车底盘生产线在曾都区投产,补上了随州新能源专用车产业链的关键一环。我市抢抓“双碳”战略下新能源发展风口和“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发展机遇,推动专汽产业与新能产业关联耦合、相互赋能,打造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铜箔、电机,以及氢燃料电池空压机等零部件和原材料产业链,引导支持重点专汽企业加快新能化布局。目前全市70家有专汽资质的企业均可配套生产新能源专用车,产品涉及5类175个公告品种。
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三产融合、强化城乡利益联结的重要切入点。我市紧盯“土特产”,聚焦食用菌、粮油、畜禽、果蔬、茶药五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以龙头企业拉动产业链、以业态升级提升价值链、以内外循环畅通供应链、以农商协同稳固利益链,加快“两香一油”等优势产品从“卖原料”向“卖精品”“卖品牌”转变,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效。2022年农产品出口超过1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农产品出口占全省总额38.5%,总额、增速均居全省第一。聚焦市民入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充分涌流,越来越多在外能人回乡投资、市民入乡消费、乡土人才兴乡,带动更多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资源流助力乡村发展。
推进文旅产业全域融合,提升文旅品牌内涵。围绕建设文化随州、动感随州、美食随州、欢乐随州,我市深入挖掘文旅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打造大洪山旅游度假区、千年银杏谷旅游度假区、桐柏山旅游度假区、徐家河旅游度假区、白云湖旅游度假区,特色民宿集群、精致露营地等爆款文旅产品赋能乡村振兴。“解局长带你游随州”引领随州实现城市IP、文旅特色、景区景点、特色产品“四破圈”。今年一季度,全市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8.1%、35.8%,五一”假期,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02.4%、224%。
项目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我市大力弘扬“曾随不随、信义有礼”的营商文化,持续打造“企业家故事会”品牌,营造尊重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浓厚氛围,升腾“人人都为家乡好,个个善帮企业忙”的发展气场。今年前5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1个,合同金额62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6.4%、21%。
共同缔造,幸福生活节节高
“这里环境好,书的种类多,空闲时间我就带孩子一起来看书。”曾都区北郊街道八里岔社区“红色驿站”图书室建成后,社区居民汪晗丽就成了常客。
小小驿站内,集成了图书室、青少年之家、老年服务中心、法律咨询室、志愿者服务中心等功能,可为周边2300余户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政策宣传、法律咨询等服务,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我市坚持党建引领、文化铸魂、市场赋能,把村(社区)作为共同缔造的基本单元,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群众幸福指数节节高。
在城市,把住宅小区“红色物业”“红色驿站”建设作为共同缔造的切入点,1056个城市住宅小区“红色物业”覆盖率、小区党组织组建率、物业企业党组织组建率实现“三个100%”,把党组织延伸到居民家门口,把每个居民纳入到各类组织中,全面推行“三治融合”的“一约四会”制度,及时听取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带动群众参与到共同缔造活动中来。
在农村,一批乡村合作公司拔节生长,探索出一条以共同缔造推进共同富裕,实现集体增强、农民增收、农业增质、治理增效、乡村增色的“五增同步”路径。
“党建引领发展乡村合作公司,让集体变强了,村民荷包鼓了,村庄治理能力、公共服务水平、群众生活质量都提高了。”短短几年时间,广水市广水街道驼子村从一个“空壳村”蝶变为“明星村”,村党支部书记和乡村合作公司负责人黄艳峰感慨颇多。
广水市马坪镇狮子岗村几年前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水库移民村,如今美好环境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从一次次凝聚共识的院场会开始,党员干部群众一同发力,村庄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王小华说:“共同缔造就是人人动脑、人人出力、人人受益,我们真切感受到了。”
2022年,全市298家乡村合作公司营收2.5亿元,盈利3948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910万元,帮助4万余名农民增收,为乡村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完善提供了基础条件,村民共同缔造和维护乡村美好环境的意识更强了,人人参与、人人主动的氛围日益浓厚。
从城市到乡村,以教联体、医共体、养联体等为重点的统筹县乡村三级的公共服务体系正在加快构建,不断满足基层群众多层次需求。
当前,全市上下正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以四化同步为路径,深化“外修生态、内崇礼乐、产育特色、城增神韵、乡村和美”各项举措,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融合发展,高质量办好乡村合作公司,加快补齐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