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城市治理“神经末梢” ——看我市如何把优质服务做到居民家门口
  • 发布时间:2024-07-11 09:16
  • 信息来源: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绿树花草相映成趣,大小车辆停放有序,墙壁彩绘成了风景,小区驿站幸福邻里……随处可见的美好被串连成和谐图景,融入广大居民的幸福生活中。
  近年来,我市织密党的组织体系,整合资源力量,推动治理要素向小区集中、服务向小区聚集,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让小区治理有力度更有温度。
  夯实阵地,建强组织链条
  “我在外地工作很久没回来,这几天请假回来办事,发现小区环境变好了,夜景也格外迷人。”曾都区东城街道东兴社区世纪外滩小区的李先生欣喜地发现。
  该小区的变化,离不开“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上下贯通、强劲有力的组织链条。
  我市将战斗堡垒建在小区上,让党的组织和工作延伸到“神经末梢”,满载治理“新动能”。目前,全市1056个城市住宅小区全部组建小区党组织,小区党组织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65%。成立楼栋党小组3226个,设立党员中心户1.6万余户,就近就熟联系困难群众5.3万余户。
  采取三级书记包保、结对单位帮扶等方式,建成小区驿站383个,服务辐射每个城市住宅小区。聚焦“一老一小”和不同群体多样需求,建成义务调解工作室273个、幼儿托管中心186个、幸福食堂和老年活动中心213个,“四堂五室一中心”成为居民的精神乐园和心灵港湾。
  分类施策,推动物业覆盖
  “请各物业服务企业向列入‘红榜’的企业看齐,列入‘黑榜’的企业要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及时整改……”物业服务好不好,“红黑榜”上见分晓。
  我市坚持以党建引领物业管理为抓手,激发小区治理“新活力”。市委书记领衔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市政府连续三年将示范小区创建纳入“十件实事”,投入440万元实施“以奖代补”,打造示范小区220个。以“筑巢引凤”“先投后收”“自办物业”三种模式推动全市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持续深化“物业牵手”活动,市场化物业占比48%。
  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我市通过开展“十佳物业企业”评选,建立“红黑榜”制度,从业主满意度、社区满意度、社会满意度三个方面开展物业服务质量评价,赋予社区话语权,让小区居民说了算,淘汰服务差、管理乱、居民不满意的物业企业30余家。
  通过“设岗编队”,统筹物业人员、业委会成员、楼栋长等“城市管家”2万余人,构建人人有责的小区治理共同体。每年评选优秀小区党组织书记、业委会主任(成员)、楼栋长各100名,激励各方力量投身小区治理。
  共商共治,缔造幸福生活
  “这些充电桩不仅外观美观、操作简便,而且充电效率高、安全可靠,只需轻轻一扫,即可快速为电动车充电。”随州高新区寨湾社区卢家坡小区居民赵志为小区新建的充电棚点赞。
  寨湾社区在解决小区居民充电难题过程中,引导群众共同参与,链接多方资源,凝聚多方力量,积极回应居民的需求与期待。
  我市坚持以共同缔造为载体推进小区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组建选举小区业委会600余个,党员比例均超50%。制定《“三方联席会议”指导书》,常态化召开“三方联席会议”1.2万余次,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1.8万余个。
  按照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原则,开展“百家单位包联社区、千名党员干部下沉小区、万名党员群众集中攻坚”活动,全市1744个机关党支部与1056个城市住宅小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定期开展组团服务、联合主题党日等活动,实现“小区吹哨、党员报到”。
  推行站长负责制,明确小区党支部书记为小区驿站站长,“双报到”党员轮值,提供上门服务2.5万余次。发动小区“五老”、医护等800余人,组建服务队100余支,在小区驿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行积分管理制,鼓励“双报到”党员、小区居民认领志愿服务岗位1000余个,兑换小奖品2.2万余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