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两年时间让集体经济收入过百万 ——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党建赋能香菇产业链的生动实践
  • 发布时间:2025-04-14 09:02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在鄂北连绵的青山绿水间,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用两年时间书写了乡村振兴的传奇故事。
  这个曾经负债40万元的“空壳村”,通过党建赋能香菇产业链,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百万元,115户菇农年均增收超10万元。
  “关店奇迹”背后,是党建赋能香菇产业链的探索与实践,是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在山林间种出的“共富伞”,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鲜活样本。
   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的“红色堡垒”
  关店村的蝶变之路,始于党建引领下的科学决策。2022年,面对村集体经济的困境,村党支部书记李绪强积极参加省市培训、外出考察学习,深刻认识到与先进村的差距。他深知,只有发展产业,才能让集体经济增长、群众增收。在党员大会上,李绪强的话语掷地有声:“一定要为关店村找到一条出路!”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决心,更是党支部对全村群众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三个字琢磨透。关店村通过多次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最终确定了发展香菇这一传统优势产业。
  这一决策是基于关店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种植经验。关店村地处山区,气候适宜,湿度适中,日照时长适宜,为香菇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更重要的是,经过40余年的种植实践,菇农积累了大量实用技术和丰富经验。
  然而,此前由于种植存在“弱、小、散”问题,产业规模多年徘徊不前。党支部敏锐地抓住这一关键问题,决定由村党支部领办、党员带头,推进“集中制棒、分户种菇”和“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模式,推动香菇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智能化发展。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关店村的香菇产业从零起步,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强村富民的主导产业。从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到统筹用好政策、项目资金,再到以村集体控股的经济组织为抓手开展产业发展工作,党建引领贯穿始终,为关店村的乡村振兴提供了组织保障。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党员始终是群众致富路上的“先行者”。在香菇种植技术方面,党支部邀请种植能手曹猛全面负责技术把关。曹猛凭借丰富的种植经验,探索出了适合本地香菇种植的标准菌棒配方和先进的点菌工艺,极大地提升了香菇的产量和质量。在他的带领下,党支部组建“党员+技术骨干”志愿服务队,开展“我为菇农办实事”活动,从点菌、搭内棚、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为菇农“手把手”教学,保证每一位菇农都能掌握香菇种植技术。
   群众主体,激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
  产业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群众,要依靠群众。关店村的成功,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
  关店村始终坚持群众主体地位,让群众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来。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走访,组织村民参与制定香菇产业发展规划、机器设备原材料采购等工作,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参与者。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头雁”带头干。李绪强带领5名党员、群众共同出资1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开展规模化、机械化集中制棒,不仅为菇农每棒降低1元多成本,还解决了劳动力紧缺、原材料质量难鉴别等问题。
  清晰的收益对比让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2023年,关店村集中制棒66万棒;2024年,集中制棒105万棒,带动菇户由原来20余户增长到115户,先后有100余名青年回村从事香菇产业相关工作。
  群众的参与,不仅体现在种植环节,更贯穿于香菇产业的全产业链。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关店村探索创新了“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等新型经营模式,提高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通过这种方式,群众不仅能够获得种植收益,还能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方式增加收入。同时,村里还设立了公益性岗位以及制棒、接种等劳务用工岗位,每年带动村民就业2000余人次,发放劳务工资近30万元。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发展动力更足了。
  通过深度参与,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他们更加积极地投身到村集体经济建设中来,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变“输血”为“造血”。
   创新机制,构建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
  解决了“干什么”和“谁来干”的问题,还要解决好“如何干”的问题。
  ——在经营管理方面,关店村以干求助,两年多时间获得各类资金共计500万元,建设标准化厂房、制棒车间,搭建5条自动化香菇菌棒生产线,为菇农提供“制作菌棒、高温灭菌”一站式服务,菇农从“千袋菇”轻松迈进“万袋菇”行列。
  产业发展势头起来了,谁来经营?2022年9月,关店村成立由村集体控股的经济组织——广水市顺胜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实行统一土地流转、统一建棚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购制袋、统一财务管理的“五个统一”经营模式,为村民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香菇种植社会化服务,推动香菇产业朝着标准化、集约化方向迈进。目前,关店村已搭建香菇大棚1.63万平方米,种植规模在2024年突破“百万棒”。
  ——在市场开拓方面,关店村坚持党建赋能、品牌赋能、文化赋能,打造出“菇奶奶”“小菇妈”“俏菇娘”三大品牌,精准对接不同消费群体,香菇干品价格翻了一番。依托郝店镇香菇链党委,积极融入“广水厨嫂”区域公共品牌,与武汉优质茶饮品牌合作,运营和推广“关店花菇奶茶”,目前正加快打造20亩的“青年创业菇园”,探索农旅融合发展路径。
  ——在利益联结方面,关店村党支部引导广水市顺胜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等方式,构建菇农与村集体利益共同体。2024年,关店村集中制棒收入79.8万元、香菇大棚租金收入14.5万元、出售原材料收入8.8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计103.1万元。公司制定了“33355”的收益分配机制,即30%作为发展公积金用于扩大再生产,30%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30%用于村民分红,5%用于积分制奖励,5%用于困难救助。这种机制既留足了后续发展的资金,又保障了群众的切身利益,最大限度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在监督制约方面,关店村牢记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改变、政策性资金不违规和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健全“三方监督”“产业四议”“五章联督”机制,强化公司运营管理、产业项目管理、财务监督管理,助推公司行稳致远、产业蓬勃发展。
  从负债累累的“空壳村”到产业兴旺的“共富村”,关店村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创新机制的强大生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范例,将激励更多乡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共同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