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改出“满目青山” ——随州油茶产业发展扫描之三
  • 发布时间:2024-11-13 09:27
  • 信息来源: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陈刚
打印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李文军摄·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刘诗诗 通讯员 黄河清
  丰收时节,我市多处油茶基地的油茶果进入采摘期,迎来了收获季。刚刚采摘的鲜果正陆续运往当地的茶油生产企业,通过深加工进一步开发油茶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将油茶纳入优质粮油产业集群重点建设。2010年以来,全市平均每年新增油茶林2万亩以上,社会资本投入超过10亿元。全市现有油茶面积56.78万亩,千亩以上基地47个,油茶规模加工企业11家,省级油茶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年产油茶1.68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46.27亿元。
  油茶产业发展是我市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林地经营新模式、激发林业产业发展活力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规律,扎实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新路。
  深化改革,保障好林农的收益权是应有之义。我市按照“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权责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程序规范、服务监管有效”的原则,探索推进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有“证”在手,发展无“忧”。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已确权发证面积722.44万亩,其中农户家庭承包642.83万亩,集体统一经营79.61万亩。发放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证(含发放的林权证)10.85万本,涉及林权主体5.92万个,基本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林业生产经营周期长、资金投入大,金融支持十分关键。我市加强绿色金融政策研究,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已办理林权抵押贷款93笔,抵押贷款4.5亿元,激发了林农积极性,有效盘活了集体林的市场经济,为林业发展增动力。
  希望在山,致富在林。我市立足资源禀赋探索创新,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林业产业更优、百姓更富。
  随县践行“两山”理念,引导资本下乡、农民上山,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目前,随县油茶种植面积近30万亩,培育木本油料省级龙头企业7家、油茶产业市场主体160余家,年加工茶油0.65吨。该县延链补链,推广油茶林下经济模式,套种冬瓜和金丝皇菊,套养“洪山三黄鸡”,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推动油茶精深加工,开发出茶油、茶粕、皂素、护肤品、有机肥等30多个油茶系列产品;依托“随州油茶”国家地理标志,整合“喜乡随”等8个知名品牌,提升油茶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创建油茶特色小镇,投资6亿元打造10万亩花园形态的油茶示范带,建成30公里油茶产业旅游环线。
  广水加快把林业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深耕绿色油茶产业,打造生态共富果园,带动农户将“荒山”变“金山”。该市采取乡村合作公司共建、专业公司承包等模式,并提高油茶种植补贴标准,推进油茶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三链同构”,让油茶果成为富民强村“致富果”。按照随州市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规划,至2027年,广水市油茶种植面积将达到23万余亩,按稳产期测算,茶油年产量约0.25万吨,产值可达15亿元。
  曾都区洛阳镇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洛阳镇人民政府及大乐之野共同打造了洛阳镇“百美村庄”项目,大力发展本村民宿产业,让村民以资源入股,市场主体进行统一经营,带动周围村民就业增收。
  盘活林业资源资产,在提升绿水青山“颜值”中实现金山银山“价值”。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林业重点企业1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6家。二月风、中兴食品、岳雄丰等林业龙头企业生产的葛粉、茶叶、茶油等深受市场好评,“栎园春”“随峰”“大洪山”等50多个品牌获评省级林特品牌。云峰山茶叶、二月风葛根、大洪山香菇等多个产品分别获得原产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
  林权制度改革改出了“满目青山”,富裕了万千林农,激发了林业潜力活力。新征程上,我市将纵深推进林改,不断激发绿色动力,释放生态红利,推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