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坑塘变良田,稻花香里说丰年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进自然资源高效利用探访
  • 发布时间:2022-08-19 08:5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8月9日上午,热浪翻滚。
  随县澴潭镇二浪山村二组沈家畈,蓝天白云下,连片的稻田里,汩汩清水滋润下,水稻正陆续抽穗扬花。俨然一幅“田间风光无限好,稻波荡漾溢清香”的乡村田园画卷。
  “还有两个多月就能收获了!”正在开展田间管护的村民高本友笑呵呵地说道。一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低效坑塘。
  “华丽转身”的背后,得益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
  2021年,经前期缜密的论证、规划设计和项目申报,市、县两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启动开展了随县澴潭镇二浪山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该村二组300余亩低效坑塘进行连片开发整理。
  去冬今春,大型施工机械开进村里,经坑泥清理、土地平整、泥土回覆、路沟渠配套建设、地力培肥等一系列施工运作,今年2月,二浪山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顺利完工,昔日的低效坑塘“变身”一块块优质水田。
  二浪山村党支部书记孔凯介绍说,该项目区总规模约300余亩,共有四片,原为低效坑塘,产出低效,几乎没有经济效益。
  坑塘变良田,发展粮食产业有了基础,如何带动老百姓增收?
  今年3月,二浪山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农户走访,充分听取老干部、党员和村民的意见建议,多轮开会、商量,结合相关政策法规,经村两委会讨论和广泛征求项目区所在的二组村民意见建议,最终达成分配方案。整理水田分配到户,实现了人人有田种、户户能增收、集体能创收的良好局面。
  “我们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先按2015年二轮延包经营权证登记坑塘面积如实到户,剩余面积全部优先发包新增人口,按100元/亩/年,至2028年止(二轮延保截止时间)。”孔凯说。
  二浪山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展现出的良好发展面貌,令8月上旬前来回访的市、县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同志高兴不已。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低效坑塘通过整治“变身”良田,一方面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为稳定粮食生产奠定了基础,为农户创造了增收渠道;二是通过整治,形成了300余亩水田指标,可解决我市部分重点项目的耕地占补平衡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多赢。
  在广水市马坪镇胡家岩村提质改造(旱地改水田)项目现场看到,整治后的项目区,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该项目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规模492.111亩,设计新增水田规模470.016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新建灌排渠、泵站、水泥路、生产路等,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内容。
  “项目实施达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效果,加快落实全市耕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工作,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数量质量双到位,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助力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服务和保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表示。
  在广水市余店镇,“花田故事”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和影响力,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打卡,为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奠定了一定基础。
  2020年,在市、县两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积极争取下,我市余店镇、尚市镇2个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被列入省级试点项目。当地政府依托平台公司融资、与省级国企合作等形式,整合项目资金,开展项目区山水林湖草沙系统治理,预计两个项目区可新增耕地近5000亩。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深挖自然资源优势潜力。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筹保护与发展,积极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作,加大土地开发、提质改造(旱地改水田)项目实施力度,为全市守护耕地保护红线、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保障全市建设用地耕地指标需求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严格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2021年以来共为316国道高新区段改建扩建工程、随州市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城市应急水源工程等7个项目调剂耕地指标598.8735亩、水田指标493.452亩,有力地保障了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