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随州市脱贫攻坚专项新闻发布会
  • 发布时间:2020-01-20 16:37
  • 信息来源:
  • 编辑:许静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主题随州市脱贫攻坚专项新闻发布会

时间:1月20日下午3点30分

摘要2020120下午,随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脱贫攻坚战专项新闻发布会,对我市脱贫攻坚工作2019年取得的成绩以及2020年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予以发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晓义主持发布会;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永宏,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易迁办负责人周军,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工会主席沈勇,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春华,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先高,随州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万宝岑参会,并回答记者所提的异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等问题。

参加媒体: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荆楚网、随州政府网、随州日报、随州电视台、随州论坛、随州广播电台、云上随州、编钟之声。

发布会现场

文字实录(附小视频)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晓义: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参加随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脱贫攻坚战专项新闻发布会。

大家知道,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打赢脱贫攻坚战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全市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

我市脱贫攻坚工作2019年取得哪些成绩,2020年工作如何开展?我市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解决的怎样?这些都是全社会很关心关注的问题。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市扶贫办及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水湖和湖泊局等“三保障”工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与大家交流我市脱贫攻坚情况,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介绍参加今天记者见面会的嘉宾,他们是: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永宏;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易迁办负责人周军;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工会主席沈勇;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春华;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先高;随州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万宝岑。

下面,请市扶贫办副主任李永宏发布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有关情况。

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永宏:

一是2019年脱贫攻坚进展情况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一年里,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组织动员全市力量,咬定目标,勠力同心,奋力攻坚,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决定性进展。2019年,全市4.35万人脱贫、50个贫困村出列,实现12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9.3%降至2019年底的0.3%,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提升政治站位,确保责任落实。一是坚决扛起政治责任。2019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15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全年53次到一线调研督办。市委书记陈瑞峰调研乡镇41个,实现遍访贫困乡镇全覆盖,亲自领衔产业扶贫深化改革课题,以特色产业发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市级分管领导多次召开督办会、会商会和现场会,及时解决扶贫工作中的问题。所有“四大家”领导分别联系33个贫困村,站位一线、靠前指挥。二是坚决压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集体领导、常委分工负责、四大家合力推进”工作机制,对脱贫攻坚工作第一时间专题研究、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第一时间推动落实。三是坚决落实工作责任。市委对5个县市区开展扶贫专项巡查,市人大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市政府对脱贫攻坚进行重点督查,市政协组织扶贫监督性调研,市纪委运用“扶贫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实施监督检查。各行业部门立足脱贫攻坚大局,做到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工作优先对接、措施优先落实,将部门职能和行业资源聚焦到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质效得到进一步提升。四是坚决抓实帮扶责任。组织897支驻村工作队2821名干部驻村帮扶,全年投入资金7210万元,实施项目132个。严格落实驻村帮扶工作考核、激励和召回制度。

(二)坚持精准施策,确保政策落实。一是全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开展问题大排查,截至2019年12月底,排查出的辍学学生已全部劝返,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发放各项资助资金6943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77767人次。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确保常见病、慢性病在县域内得到有效诊疗,得了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有保障。危房改造、安全饮水任务全部完成。二是全力推进政策举措落地。大力推进产业扶贫,2019年全市发展产业项目756个,带动5.8万户贫困户增收。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168名,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781名,指导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随州香菇”、“随州香稻”等特色优势品牌农业。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在全面完成17642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扶工作,实现就业带动3432人,产业带动8669人,兜底保障4746人。积极推进旅游扶贫,全市41 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千年银杏谷景区入选国家“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发挥光伏扶贫带动成效,全市899个光伏扶贫项目实现专业运维全覆盖。2018-2019年,光伏收益分配到村达17362万元。着力推进生态扶贫。全市共有357名贫困户所有的1.1万亩公益林纳入补助范围,7886名贫困户所有的27.5万亩天保林纳入补助范围。全面推进兜底保障。26133人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12945人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全市平均标准分别较2018年增长14.5%、6.5%。规范推进金融扶贫。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32亿元,户贷率达28.69%,户贷量4.1万元/户,助力17802户贫困户增收致富。三是全力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制定了《随州市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及其责任清单》《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一手抓已脱贫人口巩固提升。

(三)坚持目标导向,确保工作落实。一是规范动态管理。2019年新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11人、自然变更增加212人、自然变更减少1678人。强化信息系统管理,核实修改信息系统疑点数据30多万条。二是强化投入保障。2019年,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6亿元,比2018年增加0.16亿元,全市统筹整合财政资金支持精准扶贫13.09亿元,比2018年增加1.91亿元。三是严格项目实施。三年项目库入库项目8650个,其中2019年实施1508个。加强资金项目监管,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强化审计监督,做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四是改进工作作风。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在新闻媒体设立《作风聚焦》专栏,举办电视问政,保持专项治理高压态势。运用“扶贫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开展监督检查,核查问题线索7587条,查实653条,查实率8.6%。

二是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咬定目标、坚持标准,一鼓作气、乘势而上,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高质量打赢随州脱贫攻坚战,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压紧压实攻坚责任。一是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继续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督促各地将脱贫攻坚全面收官责任扛起来。继续压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推进政策精准落地见效。二是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确保政策稳定、投入稳定、队伍稳定,推进全市“两不愁三保障”成色更足、更可持续。三是压紧压实帮扶责任。保持队伍不撤、力度不减、干劲不松,不断强化驻村帮扶工作管理。同时,坚持较真叫板,实施最严格的考核制度,逐级传导压力,以责任压实倒逼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二)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一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坚持分类施策,全面排查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特殊问题。严把脱贫退出标准关、程序关、质量关、群众认账关,确保完成剩余6040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二是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去年,我市按照国家、省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了“两摸底、一核准”工作,对边缘户、脱贫监测户进行了集中摸排。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和省要求,对易返贫和易致贫人口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提供帮扶。

(三)全面巩固脱贫成果。2020年全市扶贫工作的重心,将从注重脱贫向脱贫和巩固提升并重转变,保持政策连续性,保证脱贫攻坚质量。一是继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健全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开展消费扶贫,推进产业扶贫项目长期有效、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二是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三是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强就业技能培训,给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更多就地就近稳定就业机会。四是坚持把解决相对贫困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强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五是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不断提升贫困村党组织的组织力。

(四)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一是开展专项治理。主要是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运用纪委“扶贫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进行大数据比对核查,对动扶贫奶酪的严惩不贷,在群众“救命钱”上动心眼、下黑手的绝不放过。二是保持攻坚态势。继续保持攻坚力度和态势,一线督战、尽锐出战,坚决防止松劲松懈,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工作力度,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三是减轻基层负担。统筹整合扶贫领域考核事项,规范暗访调研方式,减少填表报数,坚决纠正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晓义:

谢谢李主任的发布,下面进入媒体提问环节。欢迎各位记者朋友提问,请提问前先介绍一下自己所在的媒体名称。

随州市政府网记者:

贫困家庭的学生上学是社会上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我想请问市教育局的领导,贫困家庭子女入学有哪些主要资助政策,落实情况如何?

随州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万宝岑:

据统计,我市现有32.7万名在校生,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2839人。根据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政策。

1.学前教育阶段。对家庭经济困难在园幼儿,按每生每年10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

2.义务教育阶段。免学费、免费发放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按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标准补助生活费。

3.普通高中教育。按每生每年平均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并免学杂费,省、市级重点(示范)高中每生每学期900元,一般高中每生每学期630元。

4.职业教育。免学费,中职学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按照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意愿,帮助申请最高限额8000元的国家助学贷款(含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5.高等教育阶段。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子女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含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录取的优先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财政给予全额贴息,贷款额度为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2016年以来,“泛海助学行动”对部分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应届高中毕业的大学新生资助5000元。我市已有1462名学生享受泛海助学。

随州市教育局严格按照《湖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开展贫困学生认定。与市扶贫办、市民政局、市残联实行贫困人口信息共享,动态调整实时跟踪,确保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精准锁定。各地根据锁定建档立卡学生名单,统筹国家资金,保障地方兜底,落实各级各类扶贫资助政策,实现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补助应补尽补,学前、普高、中职国家助学金应助尽助,普高、中职免学费应免尽免,确保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资助一个都不漏,一个都不少。2019年,共计发放6943万元国家各项资助政金,资助77767人次学生。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47431人次发放资助金3139.4184万元,对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分学段全覆盖落实资助政策。

湖北广播电台记者:

产业扶贫对贫困群众脱贫、巩固脱贫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我想请市扶贫办的领导介绍下我市产业扶贫方面的情况?

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永宏:

非常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确实,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牛鼻子”就是产业扶贫。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工程中的“第一工程”,是减贫脱贫的治本之策。

我市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抓好产业扶贫:一是大力发展光伏扶贫。我市从2015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光伏扶贫,光伏扶贫的“随州模式”受到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肯定,全省光伏扶贫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并网发电光伏扶贫电站899个,建设规模达116兆瓦。一方面强化运维管理,899个光伏扶贫项目全部纳入国补目录,实现了专业运维全覆盖;另一方面认真做好收益分配,2018-2019年,共计收益分配到村17362万元,其中用于公益性岗位3177万元,用于小型公益事业5148万元,用于奖励补助7856万元,为贫困户增收脱贫、贫困村基础设施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扶贫。2019年全市发展产业项目756带动贫困户58228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168名,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781名,指导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随州香菇“随州香稻等特色优势品牌农业,发展“随州香菇2.2亿袋,辐射带动4.4万贫困户增收发展“随州香稻5万亩,新增带动3200户贫困户增收。三是积极拓展电商扶贫全市农村电商交易额达24.3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8.65亿元。全市涉农电子商务企业达到82家,带动贫困户近1200人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2700万元。四是积极推进旅游扶贫,探索完善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等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全市41 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千年银杏谷景区入选国家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实现旅游扶贫就业1万余人。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进一步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提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断提升产业扶贫质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随州广播电台记者:

采访中我们发现贫困户的住房一般比较差,我想请问市住建局的领导,随州市贫困户危房改造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工会主席沈勇:

根据全市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由住建部门牵头组织实施,重点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的安全住房问题,明确要求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简称“4类重点对象”)列为农村危改优先位置。市住建局会同扶贫、财政、民政和残联等多部门出台了系列文件,从对象精准、危房评定、面积管控、质量标准、资金兑付、档案管理等多方面作了硬性要求。

自2011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以来,全市共改造农村危房3.4万余户,发放补助资金3.64亿元。2019年共实施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3773户。截至目前,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的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已经全部完成,基本实现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目标。

一、四级联审,精准识别抓落实。建立了“市级组织推动、县级责任主体、镇级具体负责、村级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形成了统一指挥,整体协调,高效运转,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全市各级住建部门基本上建立了一张表、一张图、一本册(一张任务表、一张作战图、一本危房对象花名册),实行销号管理,完成一户销号一户。

二、严格监管,规范程序抓落实。严格按“户申请、组评议、村公示、镇审核、县审批”的程序规范管理,落实信息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房屋改造竣工、质量验收合格、基本信息录入上网的前提下,由县级财政按国库集中支付程序,将资金直接打入补助对象“一卡通”账户,确保危房改造资金直达农户。

三、多措并举,整合资金抓落实。各级住建部门坚持把新建与加固、自建与统建、自筹与统筹有机结合,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对于自筹资金和投工投料能力极弱的特困户,采取政策叠加、加大差异化补助的方式,集中危改资金兜底解决特困户建房。各地住建部门还编印了《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明白卡》,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

四、建立机制,联合查验抓落实。会同市扶贫、发改、财政等部门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的督办检查,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稽查、审计、监察等工作,采取大数据比对,定期对政策执行、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对从事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相关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为顺利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严明的纪律保障。

为巩固脱贫成果,省住建厅已于2020年1月份按0.46%的动态新增率提前下达全市危改补助资金696万元,确保“4类重点对象”危房应改尽改,要求各级住建部门定期开展逐村逐户排查,做到发现一户,及时改造一户。

随州日报记者:

健康扶贫是扶贫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我想请问市卫健委的领导,贫困户就医享受哪些便利和优惠政策?我市健康扶贫取得的工作效果如何?

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春华:

市农村贫困人口就医享受的便利和优惠政策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

一指的是“一票制结算、一站式服务”。农村贫困人口在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个人入院时只需要交纳起付线费用,出院时只需要缴纳个人自付部分费用,建立就诊绿色通道,在一个窗口办理,一张清单结算。

二指的是“两个提高”。与过去的政策相比,一是提高了大病保险待遇。农村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5000至3万元(含)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5%,并取消了大病保险封顶线;二是提高医疗救助待遇。

三指的是“三个一批”。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2019年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白内障等25种大病的5290名患者分别建立台账,进行动态管理,分批开展救治救助,2020年大病扩大到30个病种。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确保每个贫困户有一名家庭医生,并定期入户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体检、随访等服务。按照人平200元的标准,为全市18.02万名存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了补充医疗保险。确保患重特大疾病的贫困对象得到兜底保障。

四指的是“四位一体”。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

五指的是个人年度自负费用控制在5000元以内。2019年8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修订<随州市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实施细则>的通知》规定:农村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重大疾病、特殊慢性病县域内门诊,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农村贫困人口县域内就医,年度个人负担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控制在5000元以内(不含住院起付标准)。

我市属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插花贫困地区。2014年初,全市共有126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1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5万人。到2019年底,贫困人口减少到6040人,贫困发生率从9.3%下降到0.3%。未脱贫的6040人中,因病致贫的有2708人,占比44.83%。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健康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政策宣传,努力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农村贫困人口对健康扶贫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是实施政府资助。2019年,全市共对农村贫困人口参保实施财政补贴2845.71万元,其中:曾都区贫困人口个人缴费部分按220元/人全额资助,共计595万元。随县、广水市对特困供养人员、孤儿、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中经核定的特困家庭夫妻及其伤残子女等六类特殊人员给予全额资助,对其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给予部分资助。2019年度,随县、广水市分别资助1017万元、1023万元。

二是购买补充医疗保险。按照人平200元的标准,各县市区为全市18.0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了3600万元的补充医疗保险。

三是落实“四位一体”。2019年1-12月,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总费用34404万元,政策范围内总费用32787万元,“四位一体”报销31032万元,综合报销比例为94.6%。县域内大病、特殊慢性病门诊总费用5327万元,政策范围内总费用5299万元,“四位一体”报销4786万元,综合报销比例为90.3%。年度个人负担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控制在5000元以内,达到100%全覆盖。实现了“985”新政策要求。

目前已累计对全市农村贫困人口中罹患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白内障等25种大病的5479名患者分别建立台账,进行动态管理,分批开展救治救助,截止12月底大病分类救治率达到96.87%。全市共组建458个家庭医生团队,确保了每个贫困户有一名家庭医生,并定期入户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家的贫困人口签约服务率达95%以上。

荆楚网记者:

我想请问市发改委的领导,随州市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展如何,如何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易迁办负责人周军: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扶贫攻坚“五个一批”中的“头号工程”,主要是指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原则,将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搬迁到生存发展条件较好地方,并通过产业、就业、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系列帮扶措施,使其摆脱贫困状况、实现稳定脱贫的综合性扶贫方式。

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扶贫办、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等5部门联合印发《“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明确用5年时间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通过“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在“十三五”期间完成1000万人口搬迁任务,帮助他们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省下达我市易地扶贫搬迁总任务为8755户17642人,市政府制定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市定目标。我市在2017年底已全面完成集中安置点建设任务,建集中安置住房7740套,分散安置住房1015套。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建6户以上集中安置点562个,集中安置7740户15136人,分散安置1015户2506人,共实现搬迁入住8755户17642人,我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已全面完成。把握拆旧复垦进度,全市应拆除旧房5829座,已拆除旧房5815座,拆旧率99.76%,复垦土地1142.8亩,年度目标基本实现清零。随州易地扶贫工作在全省地市州评比中多次名列前茅,市政府分别在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荣获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如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我市具体做法有这样几点:

一是合理规划选址。所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均按照靠近中心村、靠近集镇、靠近旅游区、靠近园区、靠近城区的“五靠近”原则选择安置房建设地点,统筹考虑安置点地形地貌、水源保障等因素,排除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尽量选择在地势平缓的场地,确保搬迁群众居住安全、生活出行便利、基本服务有保障。

二是完善配套设施。全市所有安置点均实现路通、水通、电通,道路硬化、安置点绿化,安置房内配有独立厨房和水冲式厕所,有的安置点还覆盖了光纤信号,修建了文化广场。共为易迁户配套菜园7868畦、鸡舍猪圈1107个,6户以上集中安置点已配套工具房和公共用房297个。目前,随县正增建配套公共用房85处,曾都区拟投资51万元,新建一批红白理事堂、工具房、卫生室、香菇棚,安置点生活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让搬迁群众不仅住得放心,而且生活舒心。

三是强化后续扶持。坚持“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指导思想,将易地扶贫搬迁户住房建设与产业发展同规划、同实施。一是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全市共建立208座10896KW易地扶贫搬迁光伏电站,覆盖3400余户7000多人,所覆盖易迁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二是发展特色种养殖,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入股分红模式,入股企业、合作社,发展香菇、蓝莓、艾叶等特色农产品扶养殖,带动6200余户贫困户在家门口脱贫致富;三是组织务工就业,开展易迁户技能培训,介绍参与各类务工3320余人,年均收入20000元以上,达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编钟之声记者:

农村安全饮水是各级党委政府非常关注的一件大事,我想请问市水利和湖泊局的领导,我市在解决贫困户的安全饮水采取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先高:

主要措施有:一是落实政策,严格执行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保证率四项评价准则,既不吊高胃口,也不降低标准。严格执行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投资政策,我市各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人均投资为800元(其中中央投资300元,省投资300元,地方配套200元)。

二是建立精准坚持,实行村、乡镇水利站、乡镇扶贫办、县市区水利和湖泊局“四级联签”,进村入户,逐村逐户逐人调查核实,建立精准的台账。

三是因地制宜,第一,实行管网延伸,以管网延伸覆盖精准扶贫人口;第二,实行整村整组推进,对具备建设大口井和施工条件较好的村组,实行整村整组推进。第三,单户打井工程,对于地处偏远,无法实行管网延伸和整村整组推进的地方,采取贫困人口单户打井的办法。

四是强化工程质量,严格把好材料设备关、施工队伍选择关、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关、工程验收关。为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饮水问题,我们千方百计保障饮水贫攻坚资金需要,将中央资金、省资金、县级财政资金、债券资金“打捆”使用,饮水安全贫攻坚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项目优先建设。如:曾都区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区政府从财政挤出1330万(其中2017年700万元、2018年400万、2019年230万元)专项资金。广水市试行了以奖代补政策,对乡镇实行每打一口井补3500元,淘一口井补1800元,安装抽水水泵一台补500元,管网延伸一户补1500元。

主要成效:2018年,我市提前一年完成了市政府规定的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建档立卡精准扶贫人口2257户4909人,占存量户数的100%。2019年,我们重点实行 “回头看”,共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773户1669人的饮水问题。

同时,扎实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投资6700万元(其中省投资1685万元、县市区申请债券资金3484万元、县级地方财政投入325万元,社会自筹1206万元),完成巩固提升人口5.8193万户22.4675万人。

通过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我们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饮水安全问题,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条件和健康水平,助推了乡村振兴建设,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晓义:

刚才,市扶贫办负责同志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新闻发布,全面总结了2019年扶贫工作,并提出2020年扶贫工作思路。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水利和湖泊局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就记者朋友们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作出解读。可以说,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进展顺利、硕果累累,成绩来之不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收官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农村工作会、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对今年重点任务作出了部署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再次发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我们要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一手抓现有存量贫困人口脱贫,一手抓已脱贫人口成效巩固,坚持政策稳定、投入稳定、队伍稳定,强化责任,坚持标准,聚焦重点,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同时,也希望广大新闻媒体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解读扶贫政策、讲述脱贫故事,以媒体特有的力量,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下面我再讲几点具体要求,一是要认真组织实施,做好脱贫攻坚宣传是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各地各部门,各级党委宣传部、扶贫办和新闻单位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把握时间节点,密切沟通协作,丰富报道线索,形成工作合力,持续营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劲氛围。二是把握正确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反映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发展变化,做到政策解读全面准确,成就宣传实事求是,典型宣传自然朴实。三是注重传播效果,各新闻单位要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挖掘鲜活素材,多运用群众语言和身边事例,多请脱贫群众讲故事,增强感染力,各媒体要创新传播方式,制作一批有影响的扶贫宣传新媒体产品,吸引更多人关注参与扶贫。

感谢今天参会的各位嘉宾和媒体,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此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