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都区教育局退休干部常健——不变的信念永恒的追求
  • 发布时间:2021-07-21 09:36
  • 信息来源:
  • 编辑:周婧暄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正当举国上下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不由得又想起我的父亲——原随县县委书记常东昌。父亲的一生,是对党的信念始终不渝坚守的一生,是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奉献的一生,是对党的纪律恪尽职守自律的一生。  
    1947年初春,父亲随部队老领导韩国治(原孝感地委组织部长、首任中共随县县委书记)同志千里迢迢从河北省邯郸市来到湖北省随州市(原随县)。当时,父亲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警卫员,大字不识几个,文化程度不高。来到随县后,父亲参加了半年的文化集训,潜心学习以后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被组织上安排担任原随县淅河镇副镇长。自此,父亲走上了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道路,逐渐走上了领导岗位,先后担任原随县厉山镇、洛阳镇党委书记,原随县县委副书记、书记,原湖北省农会副主席,随州市委顾问。走上领导岗位后,无论是担任副职还是主职,他都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上朴素节俭,为人真诚实在,做事扎实认真。  
    文化大革命期间,时任随县县委副书记的父亲常东昌未能幸免,被列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父亲才得以平反昭雪,恢复了领导职务。对此,父亲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平常心”,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以更高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夺回那段浪费了的时间。在任期间,父亲河北老家的2个侄儿专程来到随县,请求他帮忙在随县找工作,按理说这点小事在当时只是父亲一句话的事儿,打个招呼就能轻易安排个正式稳定的工作。但父亲想到:“自己是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要求,高标准地约束自己,不能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办私事”。于是坚决拒绝了侄儿的请求,直到我父亲去世,远在河北邯郸老家的亲属想来随做事的大门始终未开。不仅如此,即便我母亲也一直只是在一家服装厂做着手工活,凭计件拿工资,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到退休,父亲也未帮助母亲更换一个能拿行政工资的单位。  
    1978年,时任原随县县委书记的父亲为了解决农村农民贫困的问题,以敏锐的眼光专程走访淅河镇挑水村普通农民方青善,鼓励、支持他对村里闲置的土地实行个人承包。这在当时农村改革还未正式启动的情况下,县委书记此举引起了全省乃至全国的高度关注。《湖北日报》率先对事件进行了头版头条的报道,并附加编后语,《人民日报》进行了转发。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正式在全国铺开。  
    父亲凭借扎实的工作作风取得了一系列工作成效,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高度认可,由一个县城的县委书记破格提拔担任湖北省农会副主席。省农会精简机构时,组织上又安排他到省农业厅任职,但是父亲执着地要求重回他最初工作的地方——随州市,担任随州市委顾问。在二线岗位上,父亲从不以老资格自居,积极服从组织分配,从不向组织上提任何要求。在协抓的扶贫工作上,他深入农村剖析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使随州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他个人先后被中组部评选为全国模范共产党员、扶贫先进个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回顾父亲的一生,我从中感悟到一个真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有像我父亲一样成千上万的热爱人民、对党忠诚的共产党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信念和宗旨。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伟大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