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疫情中,中医药的运用范围之广,始料未及。”湖北省中医院党委书记巴元明坦言,除了在治疗过程中积极参与,也希望中医在预防中有所作为,与中医“治未病”的精髓一脉相承。推此及彼,专家们还寻思着如何用中医的力量,对恢复期患者体内病毒的残渣余孽一网打尽。这是西医不太涉及的范畴,却是中医需要考量的。
疫情倒逼“中医速度”:
药方研制14天完成
隐隐感到“邪气”袭来,是在一个多月前。一直在临床接诊病人的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研究所肖明中副主任医师敏感地察觉到异样,因为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这是风温病,邪侵肺卫证。”当时,肖明中有些不安。
肖明中是首批参与新冠肺炎防治的医护人员之一,1月17日,刚开辟隔离病房时,他就感到中医药应该积极应对。“历史上不乏中医治疗瘟疫的成功案例,理论上看,应该大有可为。”
疫情的暴发来势汹汹。省中医院迅速组织9名专家,率先启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尝试,在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临床研究。
“急”是专家们最深的感受。必须在很短时间里,拿出对大多数人都适用的相关组方,考验前所未有。
1月19日,省中医院防治专家组着手分析疫情症状,结合临床症候,启动了新冠肺炎预防方剂的研制。22日,“预防肺炎方”出炉,并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除夕夜,省中医院专家组迅速攻关。一天后,涵盖预防、肺炎、恢复期治疗等8个协定方诞生。正月初五,专家组制定了《湖北省中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防治协定方》(第二版讨论稿),参考临床反馈情况,梅国强、巴元明、肖明中等总结形成了“肺炎1号”方。2月11日,由湖北防控指挥部科研攻关组推荐,“肺炎1号”方正式公布,应用于全省新冠肺炎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确诊病例治疗中。2月23日,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制剂备案批件,“肺炎1号”和“强力肺炎1号”获备案通过,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适用。
“从研发到走上生产线的预防、治疗方,只花了短短14天。”从事中医药研究35年的巴元明感慨,“从未有过如此神速,疫情倒逼了‘中医速度’。”
推进社区预防:
人手一方成为现实
当社区隔离点成为切断疫情源头的第一道关口时,中医药研究者们非常清楚,仅仅让隔离者“隔离于空房”是一个略显苍白的努力,医疗干预迫在眉睫。
“‘辨证论治、一人一方’是中医理想的用药模式,但面对社区大量患者,靠中医医生一个个把脉开方无法实现。特殊时期,应先让每一个病人都吃上中药,阻断疾病继续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提出大胆设想。 2月1日,仝小林领衔的社区防控项目工作正式启动,以通治方治病,让隔离者等都能喝上中药,使疫情防治关口前移。
这个颇具创新性的社区中医药防控模式,有了积极的响应。作为中医防治主力军的湖北省中医院医疗队深入武昌区、洪山区等隔离点,让中医药全面参与预防、治疗。
在徐家棚、青鱼嘴等10余个社区,省中医院的医护团队发放仝小林院士研制的一号协定方,让密切接触者进行中医药预防;在东亭社区,对600余名患者进行面对面问诊,并进行用药规范指导;在马应龙医院、瑞华医院等社区隔离医院,一药一灸,防止轻症患者转重症。
跟进康复指导:
依然贯穿辨证施治
与日俱增的康复出院数字,固然令人欣喜,但也存在隐忧。
“部分患者出院后,仍有轻微咳嗽、乏力等症状。” 肖明中介绍,这是必须正视的问题。目前,他和团队正着手对恢复期患者进行中医药干预,帮助他们加快肺功能损伤后的修复,并在出院隔离点率先探索。
2月中旬以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隔离点、湖北大学隔离点陆续收治了治愈出院的患者。在仝小林的带领下,省中医院新冠肺炎康复团队深入隔离点“望闻问切”,提供专业恢复治疗方案。
辨证施治,依然贯穿于此。“除了中医药,还进行中医康复理疗。”肖明中介绍,“盗汗的患者用西洋参泡茶饮用,失眠患者开具失眠足浴方。此外,还每天带领患者练习八段锦等,增强肺活量,提升抵抗力,干预率达98%。”
许多关乎康复层面的医疗配套开始布局。目前,省中医院拟定《新冠肺炎患者康复隔离和医学观察管理办法》《新冠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引(试行第一版)》等,提出“一药一灸”治疗思路,同时开设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康复门诊,提供复诊、康复指导,还建立随诊平台、互联网医疗平台,为患者提供线上的诊疗与随访服务。
“密切跟进,不断完善,这是中医应该有的态度。”巴元明说。 (胡蔓 胡梦 黎婉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