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西安国际医学心脏病医院院长、赴随州医疗队队长王海昌:把初心写在抗疫一线
  • 发布时间:2020-03-04 10:57
  • 信息来源:央广网
  • 编辑:许静
  • 审核:许静
打印
央广网西安3月3日消息 “厚厚的防护服,我们看不见您坚毅的眼神,却看见您无畏冲锋的身影!”这是随州市中心医院(卓尔应急定点医院)医护人员谈起著名心脏病学专家王海昌教授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王海昌何许人也?他是著名心脏病学专家、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心脏病医院院长、赴随州医疗队队长。

2020年2月26日。湖北随州市中心医院四病区。王海昌教授又一次来到病区查房,他早已成为这里的“战斗员”。
把初心写在抗疫一线
“战疫就是战斗,作为一个老兵,我必须上!”
2月3日,在赶往机场的车上,我见到王海昌院长。
“志为心之所向!”他常这样说。这么多年来,他始终用初心、真心、诚心佑护着健康,守护着生命。
王海昌1986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空医系,1989年获得硕士学位。1997年获得博士学位。他曾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唐都医院的心内科主任,是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在心血管疑难疾病的诊疗、冠心病介入诊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高血压药物治疗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疫情就是集结号。面对武汉严重的疫情,王海昌主动请缨,随着212名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医护人员搭乘包机增援武汉市第八医院(卓尔应急定点医院)。

2月6日,救治患者的“战斗”正式打响。尽管之前有心理准备,前期也做足了“功课”,但真正当王海昌一步步走进武汉八院感染区时,呼吸急促起来,汗水在防护服里慢慢渗透,护目镜也变得模糊起来……
越关键时刻越检验一个人的初心使命;越是勇毅担当越能看得出一个人的仁心本色。王海昌与著名呼吸内科专家、胸科医院院长吴昌归,著名传染病学专家贾战生及感控部刘冰主任一起,实地考察。制定了医疗工作方案、临床治疗方案、专家组成员会议制度等。仅用两天,第一批队员就顺利下科并全面展开工作。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抗击疫情就是一场激烈的战斗,也是一场精神与意志的淬炼!在关键时刻彰显担当本色的专家,才能担大任。王海昌这位曾经的军人、老党员责无旁贷、无所畏惧。
死也要站着死!
“在疫情面前,我们是白衣战士,不怕苦,不怕累,就是死也要站着死!”
2月16日,在增援随州市中心医院时他这样动员,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军人视死如归的情怀。
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接到驰援随州的命令后,已在武汉市第八医院(卓尔应急定点医院)连续奋战12天的王海昌想都没想,打起背包与50名医护人员紧急奔赴医院,这天正好是他57岁的生日。
赶到随州,已是晚上,简单吃了晚饭,王海昌马上投入了工作。与医务人员对接,了解情况、查看患者病历,指导救治,全面工作紧张有序开展起来。
然而,疫情的发展似乎快于他的脚步,随州中心医院的疫情比他预判的还要严重。此次医疗队整体接管该院感染一病区,新冠肺炎患者645人,数量多,救治压力大,危重病人多,救治难度大,又是一场硬仗等着他。
越是困难大,越要向前冲。王海昌穿上严实的防护服、戴上专业的口罩、戴上2层手套扎紧袖口,撕开防护衣胸前封条贴近缝隙,盖上防护面罩……他的全身被白色防护服裹得严实,仅显出护目镜下的双眼。为鼓劲,他们在防护服前胸和后备用马克笔写上姓名,又在防护服背面空白添上“加油”的字及感叹号。
这是一位86岁浅昏迷、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毒性肺炎的患者。2月17日早晨,突发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一家人都是疑似病患,全部隔离。其女儿在电话里泣不成声:“让我爸走吧,别让他受罪了……”
那一刻,病人的无助、悲惧、绝望,历历在目;那一刻,也真正体现了病人对医生的希望。
像王海昌这样的医学“大牛”,他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里抢回来,但如此场面却很少见到。
业内人士曾称他为“中国冠脉介入治疗第一人”。他在西京医院、唐都医院心内科任主任十余年,不仅救治患者例数众多、情况复杂,特别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方面,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并参与了全面大型介入临床试验,使我国介入治疗发展到与国际水平相媲美的程度。
王海昌及医疗队的到来,无疑给医院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要把你们一个不少平平安安带回家
“病毒就在身边,时刻要做好防护,我是你们的老大哥,我要把你们一个都不少平平安安带回家!”
“零感染、打胜仗!”既是王海昌及其医疗队的底线,也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作为医疗队长的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站在最险处,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他人。
在所有医护人员新冠肺炎感染中,心内科医护人员大被感染者的几率较大。北京某医院心内科竟有5名医护人员被感染,王海昌决心在感染防控方面趟出一条路来。
王海昌教授大胆探索,在疑似新冠肺炎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方面,推广和优化了一系列诊疗决策和急诊PCI流程,并从判断、确诊、处理等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案。
爱在流淌,生的希望在升腾。
2月11日,一位25岁、怀孕36周的孕妇,出现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被诊断为“疑似新冠肺炎”。2月12日,急行剖宫产术后,曾出现呼吸功能明显下降、疫情加重,报病危。王海昌及其团队多次与院内外专家会诊,通过对患者高流量吸氧、甲波尼龙冲击、人免疫球蛋白等支持治疗,转危为安。为鼓励她战胜疾病,他们还拍了一段视频,让这位母亲与“未从谋面的新生儿见面”。目前,母子平安闯关。
2月20日,经过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赴湖北医疗队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随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名新冠肺炎患者通过各项检测和专家组评定,康复出院。2月24日,又有10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
这是一位76岁的老人,她口唇发青,气喘吁吁,氧饱和度只有85%。当王海昌及其医护人员俯身安慰这位患者,老人得知是西安来的大专家时,很艰难地说了声:“谢谢……”这一声是患者对疾病看到的希望,也是患者对国际医学人的信任。
“看到你们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眼罩上满是雾水,我真的很心疼你们,希望你们用精湛的医术消灭新冠病毒,早日回家,和亲人团聚,我也会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出院,我们一起加油。”一位患者这样说。(通讯员王坤 刘璐 奕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