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马蹄桥村的“马蹄子”
  • 发布时间:2020-02-23 15:59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许静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突突突,我要去巡逻……”在十长路沿线的马蹄桥村,有一位骑着摩托车、皮肤黝黑的中年人,时而往返于各个路段宣传抗疫政策,时而穿梭于各个村民小组为群众代购生活物资,时而来往于各家各户作群众劝导工作。他就是广水市城郊街道办事处马蹄桥村党支部副书记王茂炳,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的硬汉,细心抚慰群众情绪的贴心人,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马不停蹄的“马蹄子”。

今年43岁的王茂炳,是一名复员军人。“疫情就是命令,职责就是担当”。从防疫工作开始以来,王茂炳就把行李搬到了村里,30多天没有踏进家门一步,开始了一场抗击疫情的艰苦战斗。

马蹄桥村有12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374人,外出返乡人员较多。为迅速摸清情况,排查病例,王茂炳和同事们不分白天黑夜,上门调查走访,详细登记造册,用三天时间,将现居住在村的1572人情况调查清楚,特别是对335名返乡人员的具体信息、接触者信息做了细致的记录。在摸排的基础上,他积极号召村里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做志愿者,先后有40多名志愿者自发加入到防疫工作中来。

防疫工作,管控为先。马蹄桥村地处十长路沿线,与7个村交界,十长路有4公里穿村而过,仅十长路沿线就有18个路口,管控难度很大。接到防控命令,王茂炳和同事们连夜将全村路口封堵完毕,主路口24小时值守,其他路口自2月8日以来由8名流动劝导员骑摩托不间断巡逻。除了组织、协调志愿者工作,王茂炳还是劝导队队长,每天骑着摩托车在全村巡逻,对村民特别是十长公路沿线的流动人员进行劝导,和大家一起,做马蹄桥村的“守门员”“劝导员”,先后劝导群众200多起

随州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刘玲到马蹄桥村督查疫情防控工作,与王茂炳交谈。

在管控的同时,王茂炳还要细心地做群众的宣传工作。疫情期间,他每天开着宣传车到处广播,在路口和村头张贴宣传标语,到农户家中宣讲防疫知识。他还通过微信平台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全村的5个微信群对村民进行不间断宣传,及时发布各类疫情信息和政策。王茂炳还组建了返乡人员微信群,每天在线监测返乡人员体温情况,加强对返乡人员的宣传和管理。微信宣传覆盖了全村90%的村民。对于没有智能手机、不会用微信的贫困户、老年人,王茂炳重点入户宣传,多次上门,不厌其烦地做宣传。

细致的思想工作赢得了乡亲们的心,大家从开始不理解,到后来主动配合防疫工作。2月19日,村民闻某87岁的母亲过世,家人主动致电王茂炳。接到电话后,王茂炳迅速上门做工作,最终家属同意不土葬,在全村第一个实行火化,亲属不聚集、不吊唁。

防疫期间,他处处想在前、做在先,全面摸排清查、上门测体温、组织志愿者、成立劝导队……很多工作在指挥部发布命令前就开始启动。

大疫面前,他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最长的一次,连续工作了21个小时。经常忙起来忘记了吃饭,不知疲倦。作为村里最年轻的干部,王茂炳身兼多职,既是大家的“宣传员”,给大家宣传过政策,讲解过防疫知识;又是“劝导员”,在路口劝返过群众,上门做过群众工作;也是“代购员”,为大家采购过生活物资,为贫困户送过大米,为返乡的年轻媳妇买过个人用品,为病人送过药物;还是机动员,上门测过体温,入户送过口罩。

王茂炳上门为群众送药品

在群众心中,王茂炳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其实,他有一颗深深体谅群众的温情的心。随着疫情时间的延长,管控措施的逐步升级,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安抚群众情绪,如何进行心理疏导。2月9日,58岁的村民徐某体温偏高,随后被列为疑似病例,全家被隔离。徐某一家陷入极度恐慌,徐某本人更是几近崩溃。为了安抚徐某一家的情绪,王茂炳先后71次通过电话联系徐某及其家人,在电话中反复沟通、耐心安抚。在徐某隔离期间,天降大雪,接到求助电话的王茂炳连夜将自己的取暖器送到隔离点,交给徐某。经过王茂炳多次耐心的安抚和诚挚的帮助,徐某一家人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最终排除险情,解除隔离。马蹄桥村先后有3名疑似病例(现已双阴解除),王茂炳坚持耐心地做每一名疑似病例的工作,安抚群众情绪。

王茂炳上门为群众送生活物资

自疫情防控以来,马蹄桥村无一例确诊病例,王茂炳和他的同事们坚守着这一方热土。正如他自己所说,疫情没有结束,战斗仍在继续,他仍然要坚守阵地、勇往直前。(雷江燕、张清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