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看家乡 话发展 谋未来
  • 发布时间:2025-04-07 09:10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编者按:楚商回乡叙乡情,共建支点启新程。4月2至3日,40多位异地随州商会企业家和乡贤代表回到家乡,共抒乡情、共话发展,为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本报摘录了7位会长和乡贤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为随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京”彩
  北京随州商会会长、北京京华正方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守成

  北京随州企业商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凝聚乡情、服务家乡、共促发展”的宗旨,团结了100多位在北京发展的随州籍企业家和优秀人士,覆盖科技、金融、文化、制造等多个领域。近年来,我们积极搭建京随两地资源对接平台,协助家乡招商引资、引才引智,并多次参与公益事业。
  虽然远在北京,家乡发展动态始终牵动着我们的心。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环境整治、清洁家园”为抓手,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既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更擦亮了随州宜居宜业的城市名片;以“招大商、引强企”为突破,为经济腾飞注入强劲动能,彰显了随州开放包容的格局与魄力;以“干部素质提升”为保障,全力锻造一支敢担当、善作为的队伍,为各项事业落地落实筑牢根基。这些工作既立足民生根本,又着眼长远发展,体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
  北京是政治中心、经济高地和创新前沿,汇聚了政策、人才、技术、信息等优势。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商会的平台作用,全力支持家乡建设。一方面当好“政策对接的联络员”,紧密对接国家部委和央企资源,争取更多政策试点、重大项目落户随州。另一方面当好“资源整合的加速器”,组织在京高校、科研院所与随州企业开展技术对接,推动产学研合作;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吸引高端人才返乡创业,为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我们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把北京的经验、技术和资源带回来,把家乡的产品、品牌和文化推出去,为随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京”彩!
凝聚乡情助力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圳随州商会会长、深圳国裕智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志国

  深圳随州商会自成立以来,众多会员积极投身家乡建设,泰晶科技、古瑞瓦特、天一智能、中软信通等企业以科技为支撑,为随州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我们成功引荐优秀乡贤的企业——深圳市鸿森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珩祥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随县。
  饮水思源,情系桑梓,家乡的发展始终是我们的牵挂。对于随州的经济发展,我有三点建议。一是聚焦优势,强链补链,充分挖掘和发挥随州的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以产业链思维为导向,精准招商,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凝聚乡情,信息共享,加强与各地随州老乡的联系与团结,搭建起信息交流的桥梁。通过商会这个平台,广泛收集各类商业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三是优化环境,贴心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服务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从政策支持到实际运营,全方位为投资商和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在随州不仅能扎根,更能茁壮成长,真正将随州打造成为投资的热土、创业的乐园。
  无论身在何处,我们将始终与家乡紧紧相连,携手共进,为随州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以区域协同赋能随州建功支点建设
  武汉随州商会会长、武汉华扬动物保健集团董事长 张金林

  武汉随州商会自成立以来,已逐步发展成为拥有200余家会员企业、颇具规模的异地社团组织。随州市政府在商会设立人才工作联络站,随县与商会共建“双创示范基地”。商会在招商引资、人才招引、产业发展等领域持续发力,先后引导会员企业在随州投资数亿元,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随州“新春第一会”鲜明提出,整体提升环境,建功支点建设。武汉与随州是“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走廊重要一环,有利于区域协同发展。建议加强武汉随州产业合作,将武汉高校的汽车研发顶尖技术团队引入随州,在本地企业设立联合实验室,集中力量加快攻克新能源车电池、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难题,全力打造具有随州特色的“智能专用车”品牌IP。打造文旅融合“爆款”项目,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着力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项目,不仅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也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饭碗”,凭借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环境,开拓康养旅游市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商会将做好随州形象的“宣传员”,讲好随州故事;当好招商引资的“联络员”,帮助家乡企业与楚商精准对接,为家乡引进更多优质项目;成为乡村振兴的“实干员”,助力家乡发展迈上新台阶。
深化温随协同发展
  温州随州商会会长、本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本国

  温州市随州商会自2023年成立以来,坚持联谊、交流、合作、分享、发展的宗旨,汇聚了102家会员单位,涵盖机械与电器、服装与鞋业、商业与贸易等行业。
  浙江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随州是中部发展型城市,二者在发展上有良好的互补性。支持家乡发展,我们将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共建温随产业园,今年将组织温州企业家来随州考察,推动温随产业园落地,依托随州“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优势,布局新能源专用车、智能模具等产业的研发、制造,实现“研发在温州、制造在随州”的协同模式;二是联动招商,已协助引进温州泵阀、智能电气等多家企业,将联合温州异地商会设立“随州招商联络处”,利用浙江资本、技术优势,为随州“专汽之都”“香菇之乡”品牌赋能;三是依托浙江数字经济先发优势,推动温州工业互联网平台与随州产业对接,为随州香菇、银杏等农产品打造“数字供应链”,助力随州特色产品打开长三角市场。
  今年,温州随州商会将联合温州大学商学院开设“随商成长营”,力争3年内培育100名新生代企业家;发起“光明随州行”眼疾救助计划,计划为随州困难家庭提供免费手术100例;探索“公益+产业”模式,带动随州农产品进入浙江市场;推动随州汽车零部件企业应用轻量化技术,探索“零碳工厂”试点,为随州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打造楚商回乡的随州品牌
  宜昌随州商会会长、湖北酒总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余啟升

  宜昌随州商会于2022年元月成立,现有会员企业156家,会员300余名。商会企业涵盖装备制造、股权投资、建筑施工、大宗粮油等行业。商会积极促进宜昌和随州两地经济文化交流,助力家乡泡泡青、香菇、香稻等农副产品打开宜昌市场,受到宜昌人民的青睐。
  通过实地观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力随州、宜居随州、富美随州,更加坚定了我们助力家乡建设的信心与决心。建议对制造业、服务业、文旅、餐饮等主导产业,建立“产业链需求清单”,与异地商会共享产业政策和招商信息,支持全省随商互通资源。联合高校、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选送优秀毕业生在商会企业就业、推动“随才随用”。积极推动“随州香菇”、“随州泡泡青”等区域农产品牌和特色农产品走出随州,支持在宜昌设立“随州农产品牌”销售和餐饮推广示范点,打造“随州优品”供应链体系。开发“宜昌-随州”精品旅游线路,促进两地文旅联动,带动文旅产业提档、消费升级。建立“楚商回乡”活动常态化机制,探索设立“楚商回乡”产业发展基金,吸引楚商资本回流,打造“楚商回乡”的随州品牌。
  商会将发挥“资源整合力”,当好产业协作的“联络员”;凝聚“乡情向心力”,争做项目落地的“助推器”;强化“品牌传播力”,做好随州产品的“推荐官”,推动随州与宜昌两地的经济合作。
当好“桥梁”建家乡 凝聚合力谋发展
  东莞随州商会荣誉会长、广东金邦体育设施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超

  东莞随州商会成立以来,始终以“搭平台、促合作、谋发展”为己任,现有会员企业百余家,涉及智能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近年来,商会积极引导企业“反哺家乡”,推动大洪山原石部落,琅凌智能,斯缤克化工,宾发玩具,金邦新材料等12家企业项目落地、带动资金回流、人才回乡。
  此次返乡,我明显地感受到随州的营商环境“更有温度”,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政府提供“保姆式服务”,让企业安心扎根发展;感受到产业生态“更具活力”,专汽之都、现代农港等传统产业升级提速,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势头强劲,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凸显;感受到城乡面貌“更添魅力”,道路宽阔了,园区现代化了,文旅项目“出圈”了,家乡的“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
  作为家乡一员,希望随州发展越来越好。我建议,一是聚焦“本土优势”,推动产业升级,积极推介采用随州本土优质产品,扶持本土企业成长,形成“以需促产”的良性循环。二是优化“服务闭环”,提升营商口碑,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强化“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完善产业配套,降低物流、用工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三是搭建“招商平台”,凝聚商会力量,继续当好“桥梁”,组织珠三角企业考察随州,重点推介专汽、农业、新材料、文旅等产业;当好“红娘”,推动会员企业与随州产业精准对接,促成“以商引商”;当好“后盾”,协助落地企业解决难题,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东莞随州商会将始终与家乡同心同行,全力支持本土产业,推动回家乡企业扩大产能,全力助力招商引资,力争引进优质项目落地随州,全力践行社会责任,定向支持乡村教育。
找到融入随州发展的“钥匙”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程志强

  作为随州儿女,能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既是我个人情怀所系,更是央企责任所在。中铁二十五局正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找到融入随州发展的“钥匙”,更好地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具体来讲,中铁二十五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发挥随州作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优势,以专汽电动化为依托,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快充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助力随州专汽转型升级。二是融入随州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探索光伏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三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与随州本地农业企业合作,在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推广智慧农业技术,打造集种植、加工、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综合体,助力随州农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四是助力基础设施运维,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构建基建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为随州的交通设施、能源项目和市政工程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运维服务,保障随州基础设施的高质量运行。
  作为央企,我们将积极探索央地合作,发挥我们的优势,服务随州发展。可以有效利用中铁二十五局在珠三角等地的业务关系,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为服务随州市招商引资等决策实施穿针引线、提供助力。充分发挥央企平台优势,依托资本运作能力、技术创新实力、成熟的工程全周期管理经验及高层次人才储备,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城市更新、产业园区建设等领域提供更多助力,共同谱写央地协同发展的示范篇章。我们会一如既往关心关注家乡发展,在就业招生、公益事业等各类民生事务中,为家乡民生改善尽绵薄之力,以实干担当回报家乡厚爱。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