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委党校2021秋季主体班学员王敏:神秘神奇神农架未来可期大洪山 ——神农架归来对大洪山景区旅游开发的思考
  • 发布时间:2021-11-04 09:19
  • 信息来源: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10月11日至15日,市委党校组织部分秋季主体班学员到神农架林区开展异地现场教学,短短5天的学习让我们获益匪浅:理论教学让我们认识到神农架思想破冰引领高质量发展;现场教学让我们领略到神农架这一世界自然遗产的神秘奇观;沉浸式教学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神农文化与土家文化交相辉映;民俗文化观赏让我们由衷赞叹神农架人民呵护自然的淳朴民风。参观神农架,回望大洪山,我们应该借鉴神农架发展经验,主动融入、抱团取暖,做好“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推动大洪山景区旅游开发实现突破性发展。
一、神秘神奇神农架
  神农架是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域,建区51年来,神农架经历了曲折而艰难的发展历程,实现了由伐木人向护林人、木头经济向生态经济、深山穷区向生态旅游名区的“三个转变”;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粗放开发(1962—1983年,开发神农架,为国民经济提供木材)、有限保护(1984—1999年,成立国家自然保护区,加强对重要区域、重要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探索转型(2000—2012年,放下斧头,全面实施天保工程,探索产业转型、合理开发)、绿色发展(2012年至今,省委确立“彰显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价值,建设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神农架。神农架旅游为什么“火”?这源于神农架致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全域旅游作为推进林区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探索了一条“生态保护型”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一是保护第一,擦亮绿色底色。神农架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来指导全域旅游,实现生态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组建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建立多学科的专家咨询库和资源保护、社区发展、科研监测等方面的专家组,并依托专家组详查和评估,制定保护和开发措施。这就是课堂教学上廖明尧老师所讲的“把保护项目做成科研项目、把科研项目做成旅游项目、把旅游项目做成发展项目”的生动实践。
  二是主动突围,加固发展底盘。山高路远曾是制约神农架旅游发展的瓶颈。为弥补短板,神农架主动突围,相继开通了重庆、西安、郑州、宜昌、南阳、随州等地的可以直达松柏、木鱼、大九湖等地的旅游直通车,还可乘飞机直达。随着神保高速的开通和郑万高铁建设,神农架进入高速、高铁、航空互动时代,交通状况将发生质的飞跃,带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产业融合,开发多元体验。依托全省最高的森林覆盖率、最高的负氧离子含量、最知名的国际品牌优势,神农架大力培育旅游新动能、新增长点。布局全域化。以往,来神农架避暑旅游的游客大都聚集在神农顶、神农坛、大九湖、天生桥、官门山、天燕六大景区周边;现在,随着神农架康养游、乡村游、探险游等特色旅游兴起,游客也分散到整个林区各个区域。培育个性化。主要是扩大和完善“亲子游”“夏令营”等研学游高端项目,强化“药材、蔬菜、高山云雾茶、崖蜜”等全产业链提档升级。项目特色化。去年4月21日,鄂旅投集团投资60亿元在宋洛乡打造集国际高水平雪场、冰雪小镇、峡谷景区于一体的冰雪度假主题小镇,并将神农架国际滑雪场进行改扩建,使其成为华中居首、全国前列的高等级滑雪场,拉长旅游链条。
二、未来可期大洪山
  神农架举保护旗、打生态牌、念旅游经、走绿色路的发展理念,对于大洪山的旅游可借可鉴。相比神农架,作为随州市唯一的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一样具有禀赋优势:
  ——大洪山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一是绿色资源。森林覆盖率90%,拥有动植物品种2700余种,被誉为“鄂中绿宝石”“武汉后花园”。二是气候资源。山清水秀、冬暖夏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夏季避暑胜地。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2019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森林氧吧”。三是溶洞资源。属喀斯特地貌,山体镂空,构成洞穴奇观。随州境内有两王洞、仙人洞、双门洞、大小黄岩洞等。四是河湖资源。作为涢水、大富水发源地,有众多火山口湖,如空中瑶池白龙池、高山圣泉黄龙池,号称“百湖之山”。五是山岳资源。99峰61岩竞秀,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9座,最高峰宝珠峰1055米,被誉为“楚北天空第一峰”。
  ——大洪山有深远厚重的文化积淀。大洪山是一座历史名山。康熙年间,朝廷下令各地上报并绘制名山,全国共上报120幅,湖北仅绘制了大洪山和太和山(武当山)上报朝廷。大洪山是一座红色之山。贺龙、陶铸、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高举战旗,陶铸还留下“策马洪山踏日斜,拼将赤血灌春花”的诗句。大洪山是一座佛教名山,唐代建寺,至北宋末期,山中寺庙26座,僧众2000余人,“精舍壮观天下”。南宋年间为躲避战乱,洪山寺迁至武昌东山,改东山为“小洪山”。武昌小洪山与随州大洪山的渊源即始于此。大洪山是一座传奇之山,这里是绿林起义的策源地,又称绿林山。汉光武帝刘秀、明嘉靖帝朱厚熜、大夏帝明玉珍等在此留下足迹。
  ——大洪山有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2012年12月21日,随州市政府与鄂旅投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投资10亿元开发大洪山,揭开了大洪山开发建设崭新的一页。景区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湖北省地质公园”等多项荣誉。“十四五”时期,大洪山的发展定位为:创新“景区+小镇+营地+田园”的文旅发展模式,打造“一心一镇一带四片区”的文旅发展格局,把大洪山建成为“三区一地”(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示范区和华中地区一流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大洪山还需努力突破困局。借鉴神农架发展经验,我个人以为,应该主动融入,抱团取暖,做好“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一)从省域层面看,要实现“桥接汉襄、融通鄂豫”的客源联动。
  据统计,大洪山风景区客源主要来自随州周边及汉十沿线各个城市,其中武汉占比约50%,襄阳30%,随州10%,其他地市10%;往年游客组成中,团队占比约30%,散客占比约70%,2020年团队占比约10%,散客占比约90%。就统计分析来看,大洪山更适合“微度假”。也就是说,大洪山风景区适合服务于短途、短时、高频率的节假日游客群。因此,对外要构建外部交通网络,推动大洪山与襄阳、武汉等地的交通干线连通,解决各个方向来客的道路通达问题;对内要靠着“鄂旅投”这棵“大树”,推进大洪山主体旅游线路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精品路线的整合,为各地游客“快进慢游”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大与鄂旅投在全省开发的其他景区的客源互推、资源共享的力度,形成优势互补、联合营销、共谋旅游的区块链经济。
  (二)从市级层面看,要打造“汉襄肱骨、神韵随州”的旅游精品。
  后疫情时代,作为“旅游立区”的大洪山,如何实施新的五年规划,抓住反弹时机,实现市场反转,需要深入谋划。
  一要聚焦一个“高”字,走品质路线。瞄准老中青三类人群“重观光,更重休闲;重度假,更重康养”的旅游诉求,推出尊享性、品牌性和限量版旅游产品。对高需求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这旧的新的旅游“六元素”,提供一站式管家服务,让其具有宾至如归的体验,从而增加游客的黏性。针对大洪山景区旅游承载量易“饱和”的现状,也可以科学谋划减少游客量,增加舒适度,率先抢占高端旅游市场。
  二要聚焦一个“特”字,走精准路线。这些年,大多景区的旅游产品的旅游都是在跟风、复制、克隆,以至于资源雷同、市场相同、创意趋同。景区是否可以针对特殊群体、单一群体定制专项旅游产品呢。譬如:针对后疫情时代,一个单位、一个家庭,完全可以换一个地方短暂地进行旅游生活体验,或者叫“群体隔离式生活和办公”,既安全,又快乐,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办公效率;放大景区自在谷酒店“华中睡眠谷”效应,做好“睡眠”这篇文章等,这都是在化“危”为“机”。
  三要聚焦一个“联”字,走合作路线。可结合云旅(“游湖北”),加强网上营销力度,打造地域化、个性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可延长和拓展产业链,整合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校等构建新的商业网络,形成认知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共生、共建、共进、共赢、共享,最终成为命运共同体。
  (三)从大洪山层面看,要营造大洪山大联合大旅游的强大气场。
  一要整合资源。主动抛出“橄榄枝”,与钟祥、京山等地联手,加速推动三地大洪山的总规修编进程,努力实现大洪山一体化开发;延长旅游路线、丰富旅游主题,以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绿色文化、传奇文化和慈悲文化,努力实现联动式发展。
  二要加强宣传。做好“大屏”“小屏”两篇文章,“大屏”就是电视,要在中央电视台及国家级主流媒体上对大洪山进行长时间、高频率的旅游宣传,提升知名度;“小屏”就是手机,要通过知名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对大洪山的旅游资源进行线上曝光,向全国游客推介大洪山。同时办好旅游节庆专题,推动形成线上线下互动营销,加快形成“传统营销”向“智慧营销”转变。
  三要搭乘“快车”。要借力发力,搭乘一年一度的“寻根节”这辆大车,变寻根节为大洪山的推介会、展示台和大洪山的旅游节,讲好大洪山的故事,使其成为撬动大洪山旅游的一根杠杆,深度彰显随州的文化自信和旅游自信。
  旅游是一个朝阳产业,也是一个创意产业。现在旅游市场越来越多元,旅游需求越来越高端,成功经验越来越难复制。随州大洪山旅游的诞生、成长和发展,始终沐浴着各级领导的关怀,凝聚着各路专家的智慧,承载着大洪山景区人民的期盼。只要我们继续发扬“三牛”精神,以文化为魂、以品质为根、以体验为王、以市场为基,用心用情用力,就一定能做出大洪山旅游的品质、品位和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