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市水利局局长、市河长制办公室主任向学军答记者问
  • 发布时间:2017-06-05 09:12
  • 信息来源:网站编辑部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全面推行河长制 共建绿色新随州——市水利局局长、市河长制办公室主任向学军答记者问

     江河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生态系统和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为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落实管理责任,健全长效机制,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湖北省委、省政府迅速出台省级《关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实施意见》。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进展如何?近日,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市水利局局长、市河长制办公室主任向学军。

  问: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中要坚持什么样的基本原则?

  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突出长江流域生态大保护,处理好河道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强化规划约束,促进河道休养生息,维护河道生态功能,打造河道生态景观。

  坚持党政主导,属地主责。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市、县、乡各级河长制责任体系,夯实属地责任。明确各部门、各级行政河长、各河道分级河长的职责,落实工作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立足不同地区不同河道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做到一河一档、一河一策,解决好河道管理保护中的突出问题。

  坚持依法管理、严格执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规范河道管理各项工作,建立健全河道管理与执法机制,提升河道管理执法水平。

  坚持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建立严格的河道管理保护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关心和保护河道的良好氛围。

  问: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组织形式是怎样的?

  答:分级建立河长。市委主要领导任第一总河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河长,市委分管领导任常务副总河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总河长。县、乡级比照办理。各河流的支流并入干流统一管理,干流及支流按河道和流经地,分级、分段设置河长(分河长或河段长)。省级流经我市的河流,由流经地市、县、乡、村按流经区域分级、分河段设置河长(分河长或河段长);跨县市区河流,由市级设置河长,流经地县、乡、村按流经区域分级、分河段设置河长(分河长或河段长);跨乡、跨村河流比照办理。

  河长职责。各级总河长、副总河长负责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河长制工作,承担总督导、总调度职责,负责本辖区内所有河道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对本级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导,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各河道的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道(并负责直属河段)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对下一级河长(分河长或河段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导,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协同配合,保障河长制实施。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全市推进河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市、区应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具体组成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

  设置河长制办公室。市级河长制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办公室主任由市水利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委分管领导兼任。河长制办公室负责全市推进河长制的日常工作,拟订河道管理和保护制度及考核办法,监督、协调各项任务的落实,组织实施考核等工作。各县(市、区)设立相应机构。

  问:中央和省要求,要在2017年底前,全面建立四级河湖库长制体系。那么我市河长制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到2017年底前,建成市、县、乡级河长制体系,覆盖全市所有河流。经过3至5年努力,全市入河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河道水环境明显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黑臭河基本清除,河道面积不萎缩、功能不退化,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建立河道长效管护机制,有管护机构、有管护职责、有经费渠道、有管护标准、有考核制度。到2020年,全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5%以上,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5%以上,纳入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3%以上,其他河流水质好于Ⅲ类的比例提高5%以上,重要河道管理范围内可绿化面积绿化率达到95%;完成河道管护空间划定、水域岸线登记和清障工作。

  问:目标明确了,我们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什么?

  答:确定全市河道名录;设立分级河长和各河道河长;落实河道管护责任主体;划定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加强涉河事务管理;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强化水环境治理;推进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执法监管和规章制度建设。

  问:如何保障河长制在我市落地生根,顺利实施?

  答:全面推行河湖库长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和精神,建立党政主导联动、经费保障、监督考核、奖惩问责、公众参与和舆论引导机制,广泛汇聚全社会力量,确保河长制在随州落地生根。

  问:下一步,市水利局将如何全面贯彻和落实河长制?

  答:下一步,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常委会精神及市委书记陈安丽要求的“六问”工作法(调查研究是否到位、政策制定是否到位,工作执行是否到位、监督管理是否到位、政策完善是否到位、追责问责是否到位),按照“六个到位”的总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细化工作方案,把握时间节点,扎实有效地推进我市河长制工作,让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道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在随州落地生根,以河道水环境根本好转,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河长制是什么意思?全面推行河长制8个亮点盘点

  什么是“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河长制”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所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目的是为了保证河流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

  中共随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随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全文】4月28日印发,记者梳理文件发现,今年内将全面建立的“河长制”,覆盖全市所有河流,8大亮点值得记住。

  亮点一:党政一把手管河道

  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各级河长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建立健全河道管理保护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考核问责,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多头管水的“部门负责”,将向“首长负责、部门共治”迈进。

  亮点二:坚持问题导向、因河施策

  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立足不同地区不同河道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解决好河道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说法,虽然失之夸张,但不同的水环境问题,确实要对症下药。

  亮点三:社会参与、共同保护

  拓展公众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道的良好氛围。《意见》还要求建立河道管理保护信息发布平台,通过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告河长名单,在河道岸边显著位置竖立河长公示牌,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民间河长”“企业河长”“百姓河长”将大有作为。

  亮点四:部门联防、区域共治

  各级河长牵头组织对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进行清理整治,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跨行政区域的河道,要明晰管理责任,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行联防联控。河头河尾“同饮一河水”将不再是梦想。

  亮点五:岸线有界,不得围河

  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围垦河道、非法采砂,对岸线乱占滥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恢复河道水域岸线生态功能。近年来不时见诸报端的“圈河盖房”、侵占河岸、河光私用等行为可以休矣。

  亮点六:综合防治,管住排污口

  排查入河道污染源,加强综合防治,严格治理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港口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同时,因地制宜建设亲水生态岸线,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实现河道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

  亮点七:抓住重点生态保护区

  推进河道生态修复保护,强化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加大河道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生态敏感区保护力度,对水源区、水资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区实行更严格保护。同时,积极推进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不让保护河道生态者“吃亏”。

  亮点八:定好时间表,今年之内全面建立河长制

  《方案》提出,到2017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目前,全境正在积极有效推行“河长制”,市级《方案》已出台,县市区《方案》在今年6月底出台。一年时间,弹指而已,各地须只争朝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