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神农大地上的辉煌-----我市努力打造特色农业增长极侧记
  • 发布时间:2018-04-27 11:21
  • 信息来源:
  • 编辑:admin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随州给予的殷切希望,也是随州长远发展的科学定位。随州市地域面积虽不大,经济总量靠后,但随州农业却孕育了一批批“单打冠军”和“国字招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随州农业靠什么在全国全省有影响有位次?市农业局局长徐锋说,因为我们坚持把放大现有特色优势作为重要的抓手,立足随州,面向全国,放眼全球,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特取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随州特色农业增长极的底色越绘越浓,田园变奏曲在鄂北大地越唱越响。
  炎帝故里今胜昔。今天,我们截取全市打造特色农业增长极的4个片段,看神农大地上的辉煌。

A 一朵菇的新传奇
  一朵菇,给予随州持久而丰厚的回报,持续40年稳定发展,30多万人靠它谋生;一朵菇,随州将它端上世界人民的餐桌,孕育多个全国第一,做成产值过百亿的大产业;一朵小小的香菇,经过了怎样的裂变,演绎怎样的传奇呢?
  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杨新美教授在随县三里岗镇指导农民栽培椴木香菇获得成功,点燃了随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的星星之火;1996年随州开始香菇袋料栽培,推广的“小棚、大袋、层架、花菇”栽培模式,使随州的香菇产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品牌、有地位;2013年,随州香菇工厂化生产试点获得成功,2017年开始,大力推广“集中制袋、分散出菇”模式,提升了我市香菇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
  如今,随州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菇种植和加工基地,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韩国、欧美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业跻身全省67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
  如今,“买全国,卖世界”格局已经形成。无论是鄂豫皖还是川渝陕,只要有生产香菇的地方,就有随州的收购大军,年均外采干菇3万吨以上;粤港澳,东南亚,欧美非,只要食用香菇的地方,就有随州人在洽谈业务,尤其是在香港、东南亚,占领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如今,香菇品种选育、菌种生产、袋料栽培、市场交易、加工出口等产业体系已经形成。
  今天的随州大地上,有出口备案的基地40余家,年种植规模4000万袋左右;200多家菌种生产企业,年产各类菌种4万吨,占全省菌种产量的1/3;随县的三里岗、殷店、草店、万和和广水的吴店五大香菇市场常年交易量6万吨以上,随县三里岗市场日平均交易量10万公斤、交易额500万元,被誉为全国香菇市场价格的晴雨表;全市现有食用菌加工企业1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设立市、县、镇三级食用菌管理推广机构,现有市级食用菌综合试验站1个,菌种培育与检测中心1个,县级以上技术协会4个,专业合作社45个。
  2017年,我市香菇产业总产值过百亿元,出口创汇6.46亿美元,居全国地市级首位。今年一季度,全市干香菇产量3.9万吨,同比增长6.0%,预计出口创汇1.6亿美元,同比增长5.0%。

B 一只鸡的新辉煌
  仲春,随南乡野最美的是那抹金黄色。
  在农家小院,在葱茏山腰,在养殖场棚……成群结队的随州洪山鸡“清嗓高唱”,唱出了农民养殖致富的新希望。
  追根溯源,上世纪70年代,随州洪山鸡就已闻名全国,广东、香港等地对随州洪山鸡“情有独钟”,最多时年出口10万只,甚至出现“三只洪山鸡换一辆凤凰牌自行车”的市场故事。
  随州洪山鸡为何备受青睐?记者近日前去探了个究竟。
  走进随州市谭龙畜禽有限公司,“咯咯”的声音便从远处传来,35栋鸡舍整齐排列,树木中、山坡上,有的洪山鸡在安静地休息,有的在觅食吃,3000多羽种鸡在这里“安家落户”。
  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正与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院校深度合作,对随州洪山鸡进行提纯复壮,2018年出笼将达到10万只。
  市畜牧局总农艺师蔡国海介绍,随州洪山鸡(又名随州三黄鸡)出产于随县南部八个乡镇,因其体型小,头细、脚细,羽、胫、喙皆为黄色,故俗称“三黄鸡”。它具有抗病强、适应广、食性杂、耐粗饲等特点,1984年被列入湖北省地方优良品种保护名录,2004年收录于《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同时被列为我国的名贵鸡种之一。2012年8月,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随州人对养鸡的热爱和执着,恐怕要追索到2000多年前了,在随州出土的曾侯乙古墓漆器上就有鸡的画面,如今,随州人更是将肉鸡产业发扬光大,继续一只鸡的辉煌。
  ——2017年,全市肉鸡出栏(笼)位居全省市州第3位,全省每出栏(笼)八只肉鸡,就有一只是随州的。
  ——引进美国科宝公司,是全国第一家曾祖代鸡繁育基地,目前已占全国肉鸡种苗份额的15%,未来三年将占到20%以上。
  ——湖北正大集团,在随州建设中南地区最大的养殖加工企业,采取规模化养殖、自动化加工、精细化分包、品牌化营销,产品占领肯德基、麦当劳等高端市场,2018年肉鸡出栏将达到5000万只。目前,湖北正大又在继续延伸产业链条,投资3.5亿元新上熟食加工自动化生产线,预计10月份前建成投产,年产将达10万吨,新增产值20亿元,实现500人就业。

C 一片叶的新机遇
  “能以一叶之轻,牵众生之口者,唯茶也。”
  如今的随州,茶叶的魅力已经远远不止于“牵众生之口”,它更是以“一叶之轻”舞起了种茶、制茶、卖茶、茶旅游、茶食品等一条龙的大产业。2017年,随州茶叶出口4129万美元,连续4年稳居全省市州第一。
  ——产业有了新突破。随州神农茶业每年生产的有机绿碎茶达3000吨,是国内最大的有机绿碎茶企业。随州市棋盘山众星茶业有限公司主打茶文化牌,生产的神农红“山、水、天、仙、神”系列红茶多次在国际国内茶博会上获奖。广水市杨林沟茶场生产的白茶、黄茶畅销省内外。湖北中兴食品公司采取现代化制茶工艺和拼配技术,研制国际市场畅销的绿茶、红茶、黑茶等多个品种,赢得国际市场主动。
  ——市场有了新空间。随州有一批多年从事香菇出口经营的企业家,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发现了商机,改变着传统的茶文化营销模式,将随州茶叶销往东欧、中东、非洲,给随州茶的发展腾挪出巨大空间。
  从产业环境来说,市场出现黄金窗口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让茶叶市场回归到理性状态。新的经济环境下,茶产业强调全民消费、平民消费,使得随州茶产业的发展,获得了新的机遇。
  从消费趋势来看,茶饮料进入21世纪以来迅速发展,每年以30%速度增长,市场份额直逼碳酸饮料,成为饮料市场新宠。
  ——随茶有了新战略。面对新的机遇,随州茶业在科学、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大环境以及未来趋势的前提下,依托随州的资源和优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战略,实现随州茶业新的跨越。
  以品种为基点,为随州茶业发展奠定原料基础。好的品种,是提升茶品质的需要;好的品种,可以大幅提高产量,是保障市场安全有效供给的需要;好的品种,是实现茶叶多元化开发,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
  以品质为核心,夯实随州茶的本质和内涵。品质建设贯穿在整个茶叶产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在种植环节,要大力推进标准茶园建设,改造提升旧茶园,2018年重点打造3个5000亩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在加工环节,改进加工设备,提高加工工艺,推进茶叶生产、茶叶采摘、茶叶加工机械化应用水平,走清洁化自动化发展道路。
  以品牌为抓手,实现随州茶业大跨越。品牌是抢占市场和提高茶产业附加值的关键。加强引导,鼓励企业坚持不懈地利用各种手段,包括大众传媒、各类会展、各类活动来提升茶品牌形象。
  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让随州有效融入中国与中亚、东欧、非洲等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战略中,在践行“一带一路”的新征程中,重振万里茶道的历史辉煌。

D 一粒米的新希望
  一粒米,让随州人既骄傲,又尴尬。骄傲的是随州稻谷单产高、熟相好,已成为中南地区重要的新品种展示基地和高产示范基地,吸引袁隆平院士来随考察;尴尬的是随州人不吃随州大米,市内外市场难寻随州大米踪影。
  一方面,外地品牌充斥随州大米市场,甚至用随州大米贴外地品牌在随州销售;另一方面随州具备产出优质稻米的客观条件,随州产大米墙内开花墙外香,如神农稻香大米在四川成都等地销路良好,长岗镇珍珠泉村的有机稻米在北京市场卖到20元/斤,供不应求,但随州的大米品牌,在本地却卖不出好价。
  一粒米,激起随州上上下下的关注。
  为此,市农业局三派调研组,到省内外,下广州、入四川、赴京山,深入乡镇村组、稻米加工企业,研究措施对策。
  在市场浪潮中,随州大米如何蜕茧成蝶,成就随州人的新希望?
  ——组织了“随州首届优质大米品牌品鉴展示活动”,评选出了5个国标三级以上的优质稻品种作为全市示范主推品种。
  ——研究制定了《2018年随州市优质稻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积极打造随州大米品牌,不断提高随州优质大米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2018年,推广“双订单”生产模式,力争达到15万亩;主推3-5个国标三级以上的优质稻品种;培育壮大3-5家市级以上的稻米加工龙头企业;打造3个以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稻米品牌,谋划创建随州优质稻米区域公共品牌。
  好山好水出好粮,随州大米明天会更好。
  在打造特色农业增长极的战略指引下,我们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汇聚全市农业发展合力,激发全市农业发展动力,提升全市农业整体实力,继续谱写神农大地上的辉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