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镇域经济活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精神,坚持科学规划,突出功能定位,强化产业支撑,彰显特色品牌,抢抓夯实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放大长岗镇特色产业的“新优势”,聚焦大洪山“三区一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示范区和华中地区生态康养休闲避暑胜地)建设目标,坚持区镇一体化积极将长岗镇培育成随州市“旅游特色文旅名镇”,着力提高大洪山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促进全市县域经济强劲崛起绘就绚丽的篇章。
完善体制机制促各项经济指标全面提升
景区党工委、管委会把培育镇域经济“小老虎”作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与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乡村振兴战略、“擦亮小城镇”紧密结合,印发了《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关于培育镇域“小老虎”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发展镇域经济“小老虎”领导小组,确保各项工作全面、高效、有序开展。区直相关单位主动融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农村工作局在强化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上有成效;景区管理局在提升城镇管理水平,推动全域旅游纵深发展上有品质;财政局在服务工贸企业、拉动财政收入、扩宽投融资渠道上有态度;国土分局在国土空间管控,强化建设用地保障上有担当……各部门各司其职,形成了有效合力,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21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66万元,同比增长25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恢复至2019年的127%,招商签约资金4.6亿元,完成招商引资内联资金4.2亿元,项目建设不断突破,经济指标全面提升。长岗镇成功创建了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斩获湖北省规划建设类“楚天杯”荣誉,开启了旅游主导的长岗镇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出台了《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奖励办法》,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不断巩固环境治理成效,实行全域垃圾分类,完善污水治理设施,各项环境指标全面达标。2021年,大洪山累计接待游客50余万人,同比增长12.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亿元,创建市级旅游名村1个,已建成旅游酒店7个、精品民宿8个。全区上下基本形成以核心景区领衔,乡村游全面开花,全域旅游一体化推进的发展格局。
昂起“全域旅游”虎头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1年,大洪山成功创建了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启了旅游主导的长岗镇经济发展的新篇章,全新的“随心随愿地,自在大洪山”品牌获得市场的广泛关注。对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持续提升景区自然与人文环境、增添度假产品与设施、优化服务品质与管理,绿色大洪山、红色大洪山、文化大洪山、传奇大洪山等特色不断彰显,引领景区跨越式发展。无缝对接“神韵随州一见钟情”随州旅游产品推介,全面宣传、展示大洪山风采,央视朝闻天下栏目“美丽中国·秋之韵”进行了大洪山专题报道。
在山上,以核心景区为龙头,重新包装了景区樵河古道、祈福古道、绿林古道,讲好“古道故事”;建成了大洪山革命陈列馆暨红色教育基地,全年吸引接收红色教育共计2万余人次;自在谷酒店建成对外开放,极大地提升了景区接待能力;完善景区标识标牌、休憩椅、垃圾桶等服务配套设施;培育大洪山特色餐饮,对大洪山民间美食进行特色化、创意化的包装设计;破解旅游市场淡旺季问题,以节庆活动营销带动“全时段”旅游市场,做优“春赏樱花夏赏绿,秋赏红叶冬赏雪”和“金顶挑战赛”等品牌节事,开展“一月一活动、一季一特色、一年一品牌”营销计划。
在山下,打造“文化+旅游+商业+社区”一体化的自在小镇,引进和配套建设一批涵盖文旅商业街区、旅游地产、田园综合体、美食研究院、汽车露营基地、萌童乐园等在内的文创企业和休闲业态,拓展小镇空间。实施精品民宿发展五年行动,完成了珍珠泉村、熊氏祠村、绿水村等五家民宿星级示范店提档升级。原石部落游客接待中心主体完工,56个民族文化馆完成了立项设计,正在进行供地,园区内风雨长廊、贝克街、海啸馆、城堡等实现对外开放;花果海农业体验园优化营销结构,不断改良果树种植技术提升游客采摘体验。全区上下基本形成以核心景区领衔,乡村游全面开花,全域旅游一体化推进的发展格局,打造华中地区一流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挺起“乡村振兴”虎身大力发展特色文旅产业
借全市建设“现代农港”“香菇走廊”的东风,实施“旅游+”“+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农业的有机融合,打造现代气息的旅游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实现“一村一品”“多村一品”。
依托随州香稻品牌,持续走绿色生态有机稻高质量发展之路,在三个村进行试点,通过“双订单”模式推广香稻3000亩。
依托随州香菇特色产业经济走廊,以随州常盛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计划投资300万元新建工厂化集中制棒基地一个,占地约15亩,年制棒300万袋。将常盛食品公司的香菇种植基地种植规模扩大到30万袋,通过“一园带八村”模式,将全区香菇种植保持在1000万袋以上。
依托兰花产业协会,注册兰花品牌和申报地理标志,计划投资400万元新建集兰花种植、培育、保护、交流于一体、占地约40亩的大洪山兰花产业园。
依托大洪山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野生黄牛、生态黑猪、蜜蜂养殖以及七叶一枝花、生态有机稻、茶叶、八月柞种植等特色业经济带。
依托大洪山旅游优势,大力培育以酒店、农家乐、茶坊、养生坊、民俗村、民宿户等为代表的旅游服务主体发展,出台了《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奖励办法》,鼓励旅行社组织游客开展“住乡村、购农货、吃农家、体验农事”活动。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
舞起“擦亮小城镇”虎爪全速提升城镇治理品质
紧紧围绕“擦亮小城镇”建设要求,持续开展“三整治”行动,深化“三提升”成效,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产城融合发展。2021年,大洪山长岗镇成功斩获湖北省规划建设类“楚天杯”荣誉。
强化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不断巩固全域垃圾分类治理成效,投资300万元/年,实行全域垃圾分类转运外包服务,全域开展垃圾分类,创新实施去桶化上门收拣服务;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投资300余万元修复镇区水毁污水管网,扩展延伸污水管网覆盖范围,提升污水治理水平;强化镇容镇貌管控力度,累计拆除97块不规范广告牌,清理“牛皮癣”300余处,投资30余万元,对镇区绿化进行修剪、补植,改善集镇环境;加强城镇秩序整治,重点解决乱停车、乱搭建、乱设摊、乱堆放、乱种养、乱涂写、乱张贴等突出问题,加大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力度,规范建筑文明施工现场管理。
深化设施功能提升成效。投资1170万元,建成大洪山中心幼儿园;投资500万元,完成医院发热门诊大楼建设;加强新区、镇区公园游园管护力度,满足居民公共活动和运动健身需求;投资800余万元,启动庹家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1000余万元,对全镇范围内水毁堤坝、道路、桥梁、河道等进行修复;投资4000余万元,启动水生态环境治理和滨河二路建设项目,沿河建设绿色通道、人行步道,打通集镇建成区内断头河,疏通暗河、涵管;编制并推广《大洪山农村房屋建设图集》,坚决打击违建、乱建行为;推进“智慧城管”建设,扩充城镇管理队伍,促进城镇长效化、精细化、日常化管理。
推动生态文明深入人心。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禁烧”“禁鞭”及“控尘”行动;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行动,完善鸳鸯河饮用水源地标识标牌建设,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固废源头管控行动,有序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境内市控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100%,空气自动监测良好率超过99%。高标准迎接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成为全市唯一零投诉、零案件地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林长制目标考核体系,倒逼林长制落地生效,全年森林火情零发生。完成造林面积2000亩,超计划的200%,义务植树30余万株,大洪山林场被中国林场协会评为国家级“森林康养林场”。
对于大洪山而言,镇域强则县域强,镇域“小老虎”是景区跨越发展的“生力军”、乡村振兴的“千斤顶”、基层治理的“主平台”。2022年,大洪山将坚持区镇一体化发力,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支持大洪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决策部署,切实扛起争当“四个示范”的全局使命,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市“汉襄肱骨、神韵随州”目标定位,全面对标先进,赶超进位,扛起全域旅游发展大旗,跑出竞相发展的“加速度”,营造镇域经济的大气场,进一步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活力,释放镇域经济发展潜能,努力实现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答好新时代的“大洪山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