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潺潺流水人文欢歌 ——我市城市内河治理改造基本完工
  • 发布时间:2020-09-15 08:52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小桥流水,绿树成荫,风景如画。9月3日,在随城东护城河聚玉街桥头,市民仇贵金对河道治理后发生的巨大变化连连称赞。“过去河道淤积严重、垃圾成堆、污水横溢,苍蝇多到撞脸,出门绕着走;治理改造后,面貌大为改观,没事就过来溜达。”
  从市住建局、市城投公司等单位获悉,经过多年持续攻坚克难,目前随州中心城区东、西护城河治理改造基本完工,这项寄托广大市民夙愿的工程,迎来收官。
消除黑臭还复生态
  东西护城河合围的“琵琶古城”,承载着随州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千百年来,流动的河水,增添了古城的灵动与秀美。
  然而,时光流逝,城市发展,侵占河道建房、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垃圾随意倾倒,让随州城市内河不复往日光彩。
  62岁的仇贵金在东护城河旁的小康楼住了30多年。他说,治理前的护城河淤积严重,环境脏乱差,遇大雨排水不畅,雨污水混流漫进居民家中,苦不堪言,大家盼治理盼了多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城市内河治理,重塑城市内河水系,恢复河道生态功能,建设亮丽的城市内河风景线。
  市住建局副局长、东护城河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王伦建介绍,随州城区内河全长10.90公里,其中西护城河长4060米、东护城河长3043米,花溪河长3800米。未治理前,城区内河大部分河道淤积、雨污合流、堤岸失修,影响了居民生活和城市整体环境。2007年和2012年,我市对花溪河上下游进行了治理;2015年启动东护城河治理项目,2018年启动西护城河铁树闸至齐星桥段改造升级。目前,东西护城河改造项目主体均已完工。
  “东护城河治理包括河床清淤硬化、污水管铺设、护坡挡土墙加固、堤岸护栏、绿化等,主体已于今年6月竣工。西护城河治理改造,在原来治理的基础上,完成河道截污管网改造、生态挡土墙与栏杆更换等升级改造,于今年7月竣工。通过治理,疏通了城市内河水系,消除了黑臭水体,提高了城市防洪标准,美化了城市环境,方便了市民出行和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王伦建说。
  雨污混流是影响随州城市内河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东、西护城河治理改造中建设、完善了污水收集管网,沿线生活污水告别直排。与此同时,河道两岸还建设了休闲步道,进行了绿化亮化。昔日避而远之的“臭水沟”,成了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样板引领攻坚克难
  在建筑密集、人车流量较大的老城区开展内河治理施工,困难重重,充满挑战。
  2014年,我市启动了东护城河治理改造项目,市城投公司、市住建局坚持“样板引领”,用足“绣花功夫”,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市区一体、部门参与、整体联动,先期启动200米示范段建设,为全线治理“探路”,用看得见的治理成效,打消群众心中疑虑,增强社会认同和支持。2015年春节前夕,东护城河改造工程示范段主体建设完工,受到市民“点赞”。
  乘势而上,2018年8月又启动东护城河治理改造工程推进段、市场段、延伸段等剩余3段治理,建设者们克服房屋征迁、交通组织难度大,施工空间狭窄,环境复杂等诸多困难,以及疫情汛情叠加等影响,全力推动项目建设。今年汛期来临前,东护城河治理主体工程全线畅通。
  “房屋征迁难度非常大,同时,项目施工位于房屋、人员密集的老城区,施工协调难度非常大,施工作业慎之又慎。”东护城河治理市场段施工单位负责人吴金焰介绍说。
  东护城河聚玉街至中心医院龙门院区段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胡安顺说,河道淤积严重,疏挖清运和桩基施工面临困难,为此他们先从外面运进石渣将河道填埋充实,桩基作业完成后再挖出清运,尽量减少施工对两岸居民影响,科学推进项目建设。
  西护城河改造中也同样坚持“样板引路”。
  据介绍,2006年,我市对西护城河进行了治理改造,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原先改造的河床底部沉降塌陷,致使原有污水干管接口脱落,管网淤堵,排污不畅,影响了内河生态环境。2017年,该公司启动西护城河分级蓄水改造,在齐星桥至舜井大道段打造示范工程,取得良好效果。以示范段为参照,市建投公司启动西护城河花溪河铁树闸至齐星桥段改造,采用分段围堵施工,并在施工段河床内建设临时污水导流渠,确保施工不影响沿线居民正常生活。
匠心绘就人文新景
  在东关学校大门,东护城河治理工程市场段起点,一座三孔小拱桥引人注目。
  市城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之前这里是一座混凝土盖板简易桥。将提升桥梁等级与护城河治理相结合,项目设计将该处小桥改建为三孔小拱桥,在提升桥梁通行能力同时,也为护城河增添了韵味。   一路踏访东、西护城河治理项目发现,项目治理改造充分彰显随州历史文化,主体工程以灰色基调为主,建筑所用材料以及绿化树种都精心挑选,休闲步道两边大理石护栏雕刻了编钟图案,采用编钟造型路灯,处处彰显着随州厚重的历史文化。
  项目建设也充满人文关怀和生态理念。在东护城河市场段时代广场背后,项目建设结合周边居民出行,新建一座小桥,两岸交通联系起来。西护城河改造分三段对沿线长1900多米的挡土墙进行了改造,统一改成生态砖墙;新建景观路灯120盏,对全线两岸栏杆和16座大小过河桥梁桥栏杆进行维修、加固,为市民休闲营造良好环境。项目实施中,还见缝插针植绿,建设了水塔小游园等一批亲水平台和小游园,为周边居民休闲提供了新的去处。
  “这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变化!”78岁的退休职工吴志宇说,以前护城河河道环境脏乱差、治理后面貌大变样,自己每天都要出来走一走。
  市住建局局长熊忠海说,我市创新内河治理理念,重点突出自然、人文、绿色、休闲等景观功能,充分采取岸带修复、植被修复、水体净化等生态修复技术,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努力实现碧水穿城景观。
  今年汛期,我市连续遭遇多轮强降雨天气,疏浚治理后的东、西护城河,在充分满足城市排涝需求的同时,工程质量也得到了检验,未出现一处险情,有力保障了沿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迎风飘舞的柳枝、欢快游动的鱼儿,如今的东、西护城河,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灵动。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祖祖辈辈的亲切呼唤,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欢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