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勇当“排头兵” ——乡镇生活污水治理的“随州作为”
  • 发布时间:2020-07-16 09:22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浑浊的污水通过收集管网输送到处理厂,经泵站提升进入相应处理单元处理后,变成汩汩清水,达标排入厂边的小河里。
  7月9日,在曾都区万店镇污水处理厂看到,自去年8月正式运营以来,该污水处理厂已累计处理生活污水23万余吨,镇区居民生活污水告别直排,生态环境状况显著改善。
  这是我市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从市住建局获悉,日前,省住建厅发布《关于2020年5月全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我市乡镇生活污水治理进出水9项指标数据综合排名位列全省市州第一,随县位列县市区第一,其他市区均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一方阵。
   统筹推进,设施实现全覆盖
  厂区内污水提升设施、处理设施、排放达标监测设施等一应俱全、运行稳定,几乎闻不到异味;在绿化苗木妆点下,厂区仿佛一个小型花园。走进曾都区万店镇污水处理厂看到,厂区规模不大,但“五脏”俱全,镇区8000余户居民生活污水经收集管网输送至此,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这是全市首个建成投入运营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已满负荷运转。”市住建局工会主席沈勇介绍,“生活污水排放治理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部分,关系着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重大决策部署,强力推进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守护碧水蓝天。”
  我市乡镇大多远离城区、人口规模较小。市住建局指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因镇施策,科学合理确定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厂址,最大限度减少管网建设和污水提排投入。同时,综合各乡镇人口数量、供水情况等,合理设计各镇污水处理厂规模,既避免“吃不饱”“晒太阳”;又避免“不够用”,后期重复投资。全市37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设计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日处理能力大的达4000吨、小的仅300吨。
  项目实施中,我市探索PPP建设新模式,严格招标程序,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确保工程顺利、高效推进。积极保障资金,申报省政府债券,整合“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目前,37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运营,实现了全覆盖,污水处理总规模达5.85万吨/天。
   破解难题,污水实现全收集
  乡镇生活污水治理,管网是重要的基础工程。只有管网建设实现全覆盖,才能为全收集、全处理打下基础。
  市住建局局长熊忠海说,入户管网涉及千家万户,是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关键的“最后一公里”,关系到污水处理厂能否达标稳定运行。项目实施中,各县市区指挥部由室内搬到室外,搬到一线,现场办公,化解“三大难题”。
  破解入户难题。市住建局指导各地加强政策宣传,推进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多措并举解开群众心结。对按照时间节点、标准要求完成的,实行以奖代补,调动乡镇、社区、居委会的积极性。
  破解布局难题。各县市区结合小城镇建设品质提升行动,统筹推进,综合施策,将管网建设与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农村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相结合,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同时,同步改造集镇道路、完善雨污分流设施、整治周边环境等工程,既增加了工作合力,又提升改善了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出行条件、生产生活条件。
  破解施工难题。针对“接户管网建设没有统一规范、技术标准、无据可依”问题,坚持边建边摸索、边总结边规范。全市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和施工现场观摩会,学习借鉴,有效规范了施工技术难题。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按照“源头改厕、分类收集、方井联接”模式建设,打造接户污水全收集的闭合管网。 
  在曾都区洛阳镇看到,因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开挖的路面已修复,当地还对道路进行提档升级,镇区及通村主干道全部沥青刷黑,集镇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出行进一步改善。
    建立机制,运行管理全时段
  建好是基础,用好是关键。我市不断探索完善各项运营维护管理机制,确保各类设施高质量建成并全时段运行。
  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各地明确了乡镇生活污水治理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组织施工、设计、监理、勘察和建设等五方责任主体对工程建设各环节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全市3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厂网一体化建设,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收集管网雨污分流、信息数据全部联网联试、为长期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在随州高新区淅河片区污水处理厂控制大厅看到,厂区各项设备运行情况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高新区建设局局长李其运介绍,该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为2万吨/日,目前已建成一期1万吨/日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及53公里长的配套管网,主要解决淅河片区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园区企业生产污水达标处理排放。“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收集分为两套管网,分别进水、分开处理、一并排放。”
  在该污水处理厂出水监测房看到,水质在线测试仪屏幕上实时显示出水总磷、总氮、COD等指标,相关数据直接传送到省住建厅相关监测平台。一旦超标,将及时发出警报。
  沈勇说,我市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严格执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均建设了在线监测系统,对污水治理实行24小时在线监测,坚决避免偷排、停运事件发生。此外,各地还将污水治理纳入财政预算,同时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积极探索推进污水处理使用者付费机制,确保生活污水处理有保障。
  “我们将不断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推动收集管网延伸、加强质量安全管理、运营维护管理和日常检查指导,补齐工作短板,不断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为品质随州、生态绿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熊忠海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