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曾都区西城街道党工委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广泛利用主城区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等优势,创新推广“家常点”,推动“红色触角”延伸至居民小区,将“平安前哨”延伸至群众家门口,促使矛盾早发现、早协调、早解决,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质效,夯实平安稳定根基。截至目前,全街道已实现小区“家常点”全覆盖,累计开展议事活动7600余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5900余条,解决各类问题6800余件。
强化形式创新,实现红色细胞全覆盖
曾都区西城街道始终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上,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治理,自2020年开始,在各社区、小区建立“家常点”,接待来访群众,认真听取诉求,而且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
针对辖区内建筑大多建于20世纪90年代以前、活动阵地空间受限这一特点,深度挖掘社区、小区潜力,充分运用政策,差异化打造形式不同、功能互补的“家常点”,让每个小区都有红色旗帜飘扬。
一是紧贴群众,打造零距离“家常点”。在217个小区中,80%以上为年代久远的老旧小区,50%以上为“三无小区”(无物管、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有的小区老年人多,有的小区退休干部多,有的小区外来人口多,结合不同小区的不同优势、不同空间,不拘泥于形式,就近打造群众容易接受、喜闻乐见的“家常点”,让其成为居民茶余饭后、娱乐休闲、谈天说地的好去处。截至目前,全街道建设亭下“家常点”75个、庭院“家常点”53个、室内“家常点”89个,切实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米。
二是对接政策,打造驿站式“家常点”。对接“红色物业”提质拓面工程,积极利用老旧小区改造以及随州市“九大片区”改造相关政策,在有条件的小区建设“红色驿站”,并以此作为“家常点”阵地,既为广大居民提供各类便民服务,又可在这里健身娱乐、交友议事。截至目前,全街道已建成此类驿站式“家常点”31个。
三是广聚贤达,打造多功能“家常点”。依托“逢四说事”室,在街道和10个社区分别建设功能齐全、全方位服务的“家常点”。广泛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干部、退伍军人、律师等专家能人坐诊,对所有来访群众做到一把椅子让座、一杯清茶暖心、一腔热情接待、一套措施服务,促使居民“有事就到家常点”成为常态,做到“小事不出小区,难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强化力量统筹,推动红色引领聚人心
坚持党建引领“家常点”建设,统筹社区党组织、物业、业主委员会、下沉党员等多元力量,推动“法治、自治、德治”嵌入社区治理,形成人人争当主人翁的良好氛围,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一是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主导作用,坚持以法治正人心。坚持把“家常点”作为小区治理的末梢触角,不断健全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党组织网络,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注重宣传党的政策和各类法规制度,为“家常点”运行提供坚强有力保障,确保所有“家常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传播健康向上正能量。在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的有力组织下,充分整合居民党员力量,西城街道已实现217个小区党支部全覆盖,在“家常点”发挥“火车头”作用,引导居民遵守小区公约,争做文明市民。
二是充分发挥三方联动的协商作用,坚持以自治暖人心。健全完善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三方联动机制,发挥网格员、下沉党员、楼栋长、志愿者等作用,引导居民在这里自发协商议事,自行调解矛盾。目前,全街道共有组织派遣党员2110余名,居民党员2132名,已全部编入小区党支部或者志愿服务队,主导化解矛盾、解决问题4000余起,做到诉求在家门口反映、矛盾在家门口调处。如碧波楼小区,在三方联动下,为小区新建了红色驿站、便民停车棚等设施,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三是充分发挥“五老”人员的典型作用,坚持以德治润人心。在每个“家常点”邀请一批威望高、形象好、作风正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等“五老”人员作为常驻嘉宾,既当居民身边的“社区偶像”,激励居民向他们学习的同时,争做讲道德、有素质、促和谐的模范市民。同时,支持“五老”发挥所长,当好基层“和事老”,实现矛盾调解让人口服心也服。目前,全街道已建立900余人的“五老”队伍,他们长期活动在各个“家常点”,倡导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强化融合推进,打造红色治理强引擎
紧紧围绕收集民意、化解矛盾、解决困难这一功能定位,紧扣治理脉搏,融通工作措施,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聚焦矛盾纠纷,将调处化解融入家常。将“家常点”与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结合起来,通过上门宣传、入户扫楼等,引导群众自发到“家常点”拉家常、谈心事,让党员干部与居民群众在真情互动中解决问题、化解纠纷,既让居民不跑路,还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确保各类不稳定因素发现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二是聚焦邻里和谐,将多元共治融入平常。不断擦亮“咵一咵”品牌(家有喜事咵一咵、遇到困难咵一咵、和谐美满咵一咵、不和不顺咵一咵、联络友谊咵一咵、孤独寂寞咵一咵、了解咨询咵一咵、意见建议咵一咵),无论是小区的事,还是自家的事,无论是喜事,还是忧心事,都可以在“家常点”咵一咵,社工组织、专业机构、行政单位等广泛参与,做到喜事共享、难事共商、愁事共办。目前,“咵一咵”已成为所有“家常点”必备要素,在西城街道蔚然成风。
三是聚焦热点难点,将共商共建融入日常。将“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我为群众办实事”“协商在一线·有事好商量”“逢四说事”等活动结合起来,经常性组织板凳会议、石桌会议、庭院会议等形式的座谈会,做到众人的事众人议。紧盯政策落实中的“堵点”、民生领域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街道干部、社区干部与广大居民一道,在“家常点”面对面地听取民意,实打实地共商对策,尽最大努力让居民意见得到实现、诉求问题得到解决,不断提升居民对基层治理的满意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