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风
居鄂豫要冲,扼汉襄咽喉;处江淮河汉,浴南风北雨。
鄂北大地,一座区域性中心城市正在挺拔崛起。
一湖两岸风光优美,大道纵横通达四方,高楼林立繁华现代,公园广场满眼锦绣……今日随州,典雅大气,绽露芳华。
“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多次来过随州的著名作家熊召政赞美说:“随州越来越美,已经从一个‘村姑’变成了仪态万方、具有国际气质的‘美少女’!”
籍山随水绘神韵,山水之间浮大城。地级随州市成立二十年来,随州人民发扬炎帝神农精神,开拓奋进、执着造城,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始终不渝地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精细化管理、全方位经营城市,以“神韵随州”建设为目标,以城市品牌创建为抓手,实践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追求,实现了从县城向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蝶变。
城市布局更优化。按照“东进、西优、南拓、北联”的发展思路,中心城区由原来老城单核发展,转变为“一主一副、双轴多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活力城东、生态城南、文化城西、明珠城北”四大片区特色日益彰显,实现了新老城区互联互通、功能互补、协调互动。城市建成区面积由建市之初的20平方公里扩展到8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20万增长到60万,正在向“双百”(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承载力)大城迈进。
交通出行更便捷。看市区,府河之上,编钟大桥、府河大桥、舜井大桥等多桥飞架,串联起“八纵八横”的城区路网架构,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看全域,汉十、随岳、麻竹等高速公路纵横随州,312、316、107国道穿越随州,汉丹、西宁、京广三条铁路呈“工”字形交汇随州。2019年11月,汉十高铁开通,大大拉近城际空间,随州步入武汉“半小时城市圈”,乘坐高铁可直达北上广深等大城市。
城市功能更完善。我市全力推进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城市发展硬支撑,相继建成了随州博物馆、滨湖体育馆、规划展览馆、传媒中心、市委党校新校区、季梁学校等,引进了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正在建设公共活动中心综合体、编钟学校、中医院新院区等,这些重点项目将极大地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综合承载力。
城市环境更宜居。实施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治理黑臭水体,改造东西护城河,让一河碧水绕城流。打造一河两岸风光带,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大手笔投资建设随州文化公园,成为随州文化的大观园、市民休闲养生的乐园。大力植绿、护绿、爱绿,建成城市公园17处,城市绿地率达到3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平方米。引进一线房企入驻随州,新建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居住品质。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十佳魅力城市等桂冠,是随州这座城市生态宜居的印证。
“我们的城市变大了、长高了、变美了!”市民如此赞叹。二十年执着造城,神韵随州魅力初显,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建设“汉襄肱骨、神韵随州”,我们要以“城市更新”为契机,以神韵随州补短板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加快补齐城市建管短板,不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打造“内外兼修”的产业新城、生态绿城、文旅名城,不遗余力建设“神韵随州”。
塑造城市之形。规划上谋新,精心搞好随州城市规划“顶层设计”,彰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城市特色。建设上出新,提升新颜值,打造新标杆,扮靓“天际线”,把随州建设得更便捷、更智慧、更靓丽、更独特。管理上创新,走精细化、智慧化和数字化管理之路。
涵养城市之韵。传承历史味,在城市建设中厚植和彰显随州历史文化元素,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彰显风貌味,做到“依山傍水”“显山露水”和“智慧神韵”,让青山常绿、碧水有灵、建筑协调。富含人情味,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狠抓品质提升,聚集城市人气,培育“人间烟火气”,吸引更多人来随州旅游消费、建设随州、投资随州。
铸就城市之神。坚持以文塑城、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依法治理,不断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文明新风,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汇聚民心民智,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引导全社会争做“文明有礼随州人”,注重培育创新基因,涵养随州城市人文精神。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支撑。我们要传承炎帝精神,在“城市更新”中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实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城市吸引力、承载力和带动力,凝聚城市自信力量,把随州打造成“襄十随神”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富有魅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