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全省“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市委深入对接、主动作为,谋划推进四大产业基地建设,即依托专汽产业建设应急产业基地,依托风机产业建设地铁装备产业基地,依托香菇品牌优势建设香菇产业基地,依托曾随文化资源建设编钟文化产业基地,将为品质随州的建设奠定深厚的物质文化基础。
我市具有打造四大产业基地的良好基础条件:应急产业增势强劲。随州作为全国首批7个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之一,应急产业领跑全国,全市应急产业规模企业120家,多项应急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地铁装备产业发展迅猛。广水风机制造产业能够生产近1000种风机产品,聚集相关企业51家,以风机为主的地铁装备产业发展迅速。香菇产业持续壮大。转变香菇生产方式,建成一批“集中制袋、分散出菇”生产基地,规模化种植突破3000万袋。推进香菇精深加工,品源现代成为我省第一家香菇酱出口企业,“随州香菇”被授予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列全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二十强。编钟文化产业活力彰显。深入推进编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目前已启动曾(随)文化大遗址走廊规划编制,推进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力推进编钟音乐文化之都、编钟青铜古镇项目建设。
要按照市政府近期出台的《实施方案》,落实四个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展路径、重点项目及保障措施,积极谋划打造“千亿级”应急产业基地、香菇产业基地和“500亿级”地铁装备产业基地、编钟文化产业基地。
一是要放大专汽产业优势,打造应急产业基地。围绕应急救援、智能消防、多式联运、军民融合、5G、北斗导航等领域,以应急专用车为主导,带动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参与共建,形成集研发、信息、检测、试验、物流、应急救援于一体的多产业融合发展格局。重点建设华中区域应急物资储备调运中心、应急产业国际博览中心等“六个中心”。实施创新驱动转型、结构布局调整、质量品牌培育、服务体系构建等“七大工程”,推动应急产业基地集聚发展。以曾都区为重点打造以专用车及零部件为主的应急专用车产业园。
二是要放大风机产业优势,打造地铁装备产业基地。科学编制随州地铁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华中地区风机检测中心。抢抓武汉等大中城市地铁建设机遇,引导三峰透平、齐星车身、中车楚胜、金龙集团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调整产品结构,力争更多的企业和产品进入到地铁产品配套领域。加快引进电机、风阀、消声器、门禁、地板材料、照明、显示、给排水、控制柜、模具、智能控制系统等地铁装备上下游企业,打造以地铁土木工程系统装备、牵引供电系统装备、通信信号控制系统设备等产品为支撑的产业协作配套体系。
三是要放大香菇品牌优势,打造香菇产业基地。积极借鉴外地经验,落实出口退税等相关支持政策,促进香菇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规模生产,支持随县三里岗、洪山、殷店、万和等重点乡镇建设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大“集中制袋、分散出菇”生产规模,增加优质产品供给。发展精深加工,用好香菇研究院等技术平台,加强产品研发,推进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加快品源现代年产6000吨香菇酱等一批精深加工项目扩能投产。大力开拓市场,抓好出口和外贸工作,国内重点巩固市场份额,国外既要放量占领东南亚等低端市场,又要提质扩大欧美等高端市场份额。致力品牌创建,加快“随州香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进程,推进随县申报国家现代农业(香菇)产业园,努力把“随州香菇”建成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强政策支持,精准实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减费降税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加强食用菌企业出口退税问题调研,在公平税负上加大力度。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专项资金和省现代农业产业链贷款贴息资金。完善平台支持,规划建设占地1000亩以上的香菇博览园,力争经过努力建成全国香菇科技研发、香菇深加工、香菇产业交易和香菇文化博览“四个中心”,进一步擦亮随州香菇国家级品牌,筹备举办中国随州香菇产业博览会。
四是要放大曾随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编钟文化产业基地。深度挖掘编钟文化内涵,叫响“编钟”品牌,打造产业集群。抓紧编制相关规划,推进曾(随)文化大遗址走廊保护利用规划、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编制,着力打造以叶家山、文峰塔、擂鼓墩、义地岗、羊子山为重点的一线串珠大遗址保护走廊。抓紧擂鼓墩部队搬迁工作,加快填平置换新址进度,力促部队早日搬迁。抓紧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规划占地400多亩的青铜古镇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加大编钟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力度,将编钟文化产业项目作为我市招商重点。推进编钟音乐之都项目洽谈对接,力争今年落地建设。
(作者系市政府研究室综合二科负责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