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评论
让文明新风浸润礼乐之城
  • 发布时间:2024-11-21 09:32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神农风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以德教化百姓,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随着物质文明的丰富,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一些不合时代发展的“歪风邪气”在乡村蔓延,损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多次就遏制农村陋习、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
  乡风文明建设为何如此重要?一方面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农耕文明等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增强村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农民精神面貌,村民相互信任,社会关系紧密,形成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社会好风尚。再者,有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精神生活富足。对于随州而言,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更好地传承发展“礼乐之城、文明随行”的治理文化,让乡村成为大家向往的“诗与远方”,助力文旅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市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制定村规民约入手,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倡导乡风文明,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高价彩礼、人情攀比、薄养厚葬、封建迷信、低俗娱乐等陈规陋习,需要不断地推进移风易俗。
  坚持思想引领,凝聚奋进的精神力量。建设文明乡风,突出思想政治建设这一关键,提升农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行动自觉。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村民道德教育实践,引导农民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倡树文明新风,建设礼乐之城。贯彻落实好《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深入开展“礼乐之城、文明随行”文明风尚系列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创新开展系列评选活动,持续开展陈规陋习整治,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和教育群众。做好“房前屋后七小事”,引导青少年参与乡风文明建设,让美丽乡村不断焕发新气象,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传承乡土文化,守护文明乡风根脉。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乡村文化自信。善于将农耕文化中语言、民歌、民俗等符号资源注入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培育中,提供形式多样、深受农民喜爱的文化产品,提升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程度。大力推动农村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增强乡村文化的时代感和生命力、感染力,树立文明新风尚。
  挖掘乡村人才,强化典型示范作用。加强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制定政策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形成一股新的农村文化建设力量。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示范作用,用农民群众“看得见、够得着”的好人好事引导人,更好地凝聚人心、教化群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需要我们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让文明新风尚不断滋养群众的新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