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评论
提升随州发展的城市能级 ——新春时评(三)
  • 发布时间:2024-02-20 09:07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罗皓月
  • 审核:罗皓月
打印

神农风
    城市能级,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和对周边地域的影响力,是一个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集中体现。年初召开的市第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提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上下一心推动经济量级突破、城市能级提升、发展层级跨越。
    近年来,我市以流域综合治理牵引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城市吸引力集聚力、产业支撑力竞争力不断增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随州城市能级还不高,吸引力承载力竞争力还不强。区域竞争日趋激烈,随州必须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全方位发力、多层次推进,在城市能级提升中积优成势,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要靶向发力,提升经济能级。坚持打好“特色牌”擦亮产业名片,吃好“转型饭”推进动力提档,念好“山水经”释放生态价值,以资源集聚、优势集成厚植发展内生动能。紧盯新能化、智能化、装备化、场景化方向,对接“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建设,实施“1335”转型升级方案,建设全国新能化智能化商用车生产基地。紧盯做好“土特产”文章,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食用菌、粮油、畜禽、果蔬、茶药五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促进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加强文旅资源发掘利用,持续擦亮谒祖圣地文旅品牌,加快推进五大重点旅游片区建设,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要集聚要素,刷新创新能级。擘画全链条创新发展蓝图,找准科技创新工作的大方向和发力点。积极创建国省级众创空间、新型研发机构、中试基地、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用好专汽、香菇、应急等产业研究院和各类产学研平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全城乡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完善“公聘民用”、柔性引才等政策体系,积极培育重点产业高技能人才、招引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优化创新生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要敞开胸怀,扩大开放能级。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湖北自贸区建设,用好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等重要平台,着力扩大专汽、香菇、茶叶等特色产品出口,持续放大随州外向型经济发展优势。积极融入武汉、襄阳两大都市圈,持续深化跨区域协作,办好寻根节、菇博会等系列节会,巩固拓展“一带一路”专汽对接会成果,助推对外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用好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平台,支持企业开展海关AEO认证、国际产品认证、海外商标注册、境外专利申请,持续推动通关便利化。
    要以人为本,完善支撑能级。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绣花功夫推动精细治理,以工匠精神促进品质提升,持续增强城市吸引力、集聚力,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统筹推进老城提升微更新、花溪扩容提品质、城南新核提能级、南北联动优布局,以要素集约优化功能布局和空间格局。加快实施花园城市重点项目建设,以设施配套完善促进中心城区能级提升,以城市风貌引导擦亮千年古城特色品牌。彰显“信义由礼、乐合来仪”文化特质,在文脉传承中提升城市品质、增强文化自信、塑造城市精神。优化城市运营管理机制,持续深化创文创卫,以共同缔造促进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
    提升城市能级,是宏大“工程”,承载着城市的光荣与梦想。新的一年,我们要振奋龙马精神,乘势而上再出发,全力扬优势、补短板、聚合力,推动城市能级提升,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随州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