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评论
年轻干部要练就调查研究的真本领
  • 发布时间:2024-01-27 11:15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管理员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余洋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员干部推动工作的有效方法和必备能力,更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年轻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中将“调查研究能力”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体现了对年轻干部的厚爱和期许。年轻干部受教育水平高、视野开阔、闯劲十足,更要在调查研究方面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用“深”的脚步推进调查研究
  “深”,就是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善于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间、厂矿、群众和社会各层面中去解决问题。
  深入实际才会懂工作。任何一次效果好、有实效的调查研究,都必须坚持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特别是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作为年轻干部,要始终立足自身岗位,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以调查研究的视角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切忌浮光掠影、主观臆断,力戒虚报浮夸、搞花架子,才能让调查研究结论和成果更加切实,有参考价值。
  深入基层才能察实情。基层是国家政策和法律实施的一线阵地,也是广大民众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实施效果如何,基层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桩桩件件都牵涉到群众生活中的急难愁盼。年轻干部普遍受过良好教育,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但大多深入基层实践不足。要主动深入基层,化知识优势为实践能力,变理论高度为实干强度,才能真正发现基层社会的问题、矛盾和困难所在,形成调查研究的结论和成果。
  深入群众才得听民意。调查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更好实现和维护群众利益,更好解决老百姓生产和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更好发展。年轻干部深入群众,要去面对千家万户的小事,做好群众的服务员、办事员,努力帮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应当注意的是,群众意见往往具有一定“隐蔽性”,这就需要年轻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时入家门、访邻里,进车间、到田间,与群众深入交流沟通,用心用情把群众的“话匣子”打开,让调查研究掌握最真实的民意,为上级决策提供可靠的群众意见和决策落地的良好群众基础。
  用“真”的感情解决调查难题
  “真”就是要真诚听取意见、真心解决问题、真正举一反三。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才能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真诚听取意见,不打无准备之仗。真诚才能换来真话。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时指出:“大家都处在改革发展和生产一线,参与经济社会生活最直接,同群众联系最经常,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见效感知最真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更加贴近基层实际、反映群众心声。”调查研究绝不仅仅只是听听、转转、看看的泛泛之谈,而是一段干部与群众“心灵碰撞”的旅程。在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防止浮光掠影、人到心不到的“蜻蜓点水”式调研,防止自主性差、丧失主动权的“被调研”,要少一些“官僚气”、多一些“泥土气”,腿跑得勤一些、腰弯得低一些,搞清楚群众喜欢什么、反对什么、忧愁什么、期盼什么,真诚倾听群众的声音,了解群众的真实诉求。
  真心解决问题,不搞“走形式”之举。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际摸清真实情况,集合众智提出解决办法,努力使对策建议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无论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还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很多。年轻干部要敏锐捕捉新时代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多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把微观调研和宏观调研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把调研重心放在梳理问题、排查难题、研机析理、找准症结、明确抓手上,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在调查研究中找准问题、给出答案。
  要真正举一反三,不做“无下文”之事。调查研究的过程,不仅是深入实际、弄清“实事”的过程,也是举一反三、深入“求是”的过程。提高调查研究质量,要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年轻干部做调查研究,既要经历“千百度”的探寻,也要接受“回首”检验。调查研究结束后,既要举一反三、提炼升华,注重将调查研究中的对策建议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举措,形成决策部署,也要注重抓实整改落实、抓强后续监督、坚持跟踪问效,让人民群众来检验和评判调研成效。只有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才能提出解决问题、促进工作、完善政策、建立机制、形成长效的思路举措。
  用“实”的成果检验研究成果
  “实”就是要唯实、求实、务实。只有以实的态度、实的方法、实的举措抓落实,才能切实把调查研究的“问题清单”变成工作实绩的“成效清单”、群众的“幸福账单”。
  紧贴实际,调查研究选题“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只有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找准发力突破的重点方向。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需要年轻干部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注重创新,调查方式方法“实”。方法得当,事半功倍。过去,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如实地调查、专家调查、社会调查、蹲点调查、访谈调查、会议调查、典型调查等,这些方法具有感受直接、体验深刻、互动性强、人情味浓等特点。年轻干部思想活跃,知识面广,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应针对调查研究的内容、时间、对象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同时,为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要不断创新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当今社会已迈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要逐步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引入调查研究领域,把传统调研方法与现代调研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对已掌握的调查情况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入系统的研究,不断增强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务求实效,建议措施落脚“实”。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兴师动众来、稀里糊涂走”“一调了之、久而放之”等“烂尾楼”式调研不仅耗费干部的时间和精力,也影响服务群众的质效。以调研开路、以调研破题,必须强化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对研究成熟的要迅速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落实举措;尚未研究透彻的及时召开“热烈茶话会”“个别访谈会”,更深入地听取各方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已经形成举措、落地实施的要跟踪问效,及时调整优化,切实把调查研究的“问题清单”变成工作实绩的“成效清单”、群众的“幸福账单”。
  (作者系市委党校市情研究室主任、副教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