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风
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
“要认真总结城市发展历程,立足新城市之‘新’,更好发挥自身优势,着力增强吸引力、集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此次随州调研,省委书记王蒙徽将产业和城市作为支撑随州高质量发展的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多次强调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为随州花园城市建设廓清思路。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城3000多年。西周时期,随州是古随国的封地,《左传》记载“汉东之国随为大”,举世闻名的战国曾侯乙编钟出土于此。
从“汉东之国随为大”的古老随州,到“市如银杏城如斗,半边山水半边城”的今日随州,城郭日益变迁,其集聚力、吸引力不断增强。2000年,地级随州市成立,城市建设驶入发展快车道,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平方公里拓展到了80平方公里,人口由20万增长至60万人左右,城市布局更加清晰,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先后获评国家级绿化模范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十佳魅力城市、气候宜居城市。
总结城市发展历程,有组数据值得我们正视。据我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22年统计公报显示,12年间,我市常住人口经历了“过山车”,从216万人增长至222万人,然后下降至201万人,特别是近5年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分析来看,一方面是大环境影响,人口向大城市不断聚集;另一方面则是随州自身发展不足,城市吸引力不够。具体来讲,一是城市发展能级不高,产业带动力不强;二是城市人居环境不优,建设管理领域存在短板;三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人民生活质量有待改善。
王蒙徽书记明确提出,要做实城市建设基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新改造,不断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对做好城市工作的认识。城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的就是促进城乡融合。随州要以“四化同步”发展为路径,做到城镇化和工业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要遵循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四项原则,加快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当前,我市已经启动花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推进草甸子历史文化名街改造等177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提升城市能级。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城市是人民的城市,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聚焦群众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游的良好环境,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要完善优化功能配套,推进红色驿站、红色物业、幸福食堂、“一老一小”等项目建设,配套完善托幼、养老、家政、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好“15分钟便民生活圈”,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要聚焦突出民生难题,持续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老城区设施更新、污水专项治理、城市生态修复等工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调动群众主动性,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尽最大努力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做好城市工作基本思路。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统筹用力、重点突破,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要增强规划科学性、前瞻性,保持连续性,避免折腾,注重留住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城市基因”。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注重文化传承,坚持以文塑城,深入挖掘炎帝文化、曾随文化丰厚内涵和时代价值,延续城市文脉,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古老城市焕发新活力。正如王蒙徽书记所讲,要突出随州历史人文特色,擦亮城市文化品牌,不断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推进“创文”“创卫”工作,深入实施《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建管全过程,统筹好治山理水,擦亮城市生态底色。要加强机制制度创新,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在城乡间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距,让进城的进得放心,让留村的留得安心,让城镇与乡村相得益彰。
随州是一个富有特色的新城市。在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新的历史关头,我们务必牢记设市初心,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美呈现,推进城市建设更新、管理创新、机制革新、颜值刷新,增强城市吸引力、集聚力,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