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擦亮礼乐文化品牌
——癸卯年寻根节系列述评之五
神农风
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烈山脚下是源头”的人文始祖炎帝在随州诞生,“一钟双音震寰宇”的华夏正音在随州奏响,“汉东诸国随为大”的文化灯塔在随州点亮,“信义由礼、乐合来仪”的治理高地在随州生根。炎帝文化、曾随文化、詹王文化、红色文化、治理文化等优秀特质文化,在这里亘古绵延,让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独具魅力。
炎帝神农“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战国编钟是大型礼乐重器,700年的曾(随)国更产出无数精美的青铜礼器。以编钟礼乐为代表,随州形成了贯通史前部落融合、商周方国融合和隋唐民族融合的礼乐文化。
文化是发展最深沉持久的力量。近年来,随州不断深化对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创见性挖掘、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叫响礼乐文化品牌,彰显礼乐文明的“精神之源、精典之都、精美之器、精致之治”,让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提供滋养。
办好一个节——
悠悠华夏文明史,烈山脚下是源头。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将历史的卷轴向前翻5000页,始祖神农在古老的随州大地上制耒耜、种五谷、创医药、倡贸易等,开启了璀璨的华夏文明。赓续历史文脉,传承文化基因,随州连续14年成功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扛起了传承与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 农历四月廿六,相传是始祖神农诞生日。每年的这一天,无数华夏儿女齐聚烈山脚下,虔诚拜谒,共同祈愿国泰民安。寻根,寻文化之根、精神之根,也寻发展之根。寻根节,已成为展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文化名片、彰显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凝聚中华儿女同心同德的桥梁纽带,也是展示荆楚良好形象、昂扬湖北奋斗激情的重要平台。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随州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办好癸卯年寻根节意义重大。目前,各项筹备工作进入倒计时。站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癸卯年寻根节将按“大礼、大乐、大文、大气场”的要求,坚持尊崇古礼回归祭祀本真,充分彰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礼乐文化、祭祀文化和地方特质文化的赓续,以文化认同凝聚复兴力量。
申报一个遗产——
随州,西周初期周文王重臣“南宫括”封地、姬姓方国古曾(随)国立国之所,其国祚延续700余年。曾随文化遗址以擂鼓墩古墓群、庙台子遗址、义地岗墓群、安居遗址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主体,延伸包括枣阳市郭家庙墓地、京山市苏家垄墓地,自东向西涵盖“金道锡行文化走廊”。曾随文化遗址的考古,基本厘清了曾侯世系,为两周时期方国史研究和周、楚、曾(随)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翔实资料,其考古价值、学术价值与文物活化利用价值重大。
随枣走廊周代曾(随)国的考古发现,是近年来我国乃至世界考古界的盛事,奠定了曾随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
申遗工作启动以来,我市走出去、引进来,申遗工作路径与思路逐步厘清。目前,我市已收集到涉及曾随考古、随州史志沿革、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各类书刊、杂志、报纸、研究文章等纸质载体资料600余册(件),为后续申遗文本编制等提供了厚实储备。
叫响曾随文化品牌,光耀汉东。截至目前,“随枣走廊(金道锡行)文化走廊”成功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任务,擂鼓墩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发展一个产业——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以文聚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全国具有吸引力的谒祖圣地。
常办常新的寻根节,将存于文学典籍、固化于历史遗存的炎帝文化,以节庆活动的形式鲜活呈现,已成为响亮的随州文旅IP。目前炎帝故里景区正冲刺创5A。
讲好礼乐文化故事,加快考古遗址的串珠成线,让代表曾随礼乐的文物“活”起来,精心编排的《编钟乐舞》成为省市两级博物馆的镇馆大戏。
以西游文化和淮源文化为特色的西游记漂流,全新呈现古寨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田王寨景区,将神农文化与岩画文化结合的神农部落,以及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纪念园、大洪山革命陈列馆、张体学在随县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景区景点,夯实随州文旅产业基础。
一批文物保护与利用工程项目有序推进。曾侯乙墓椁室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修缮正在进行中,曾侯乙墓遗址展示馆的立项与方案设计工作也已启动;实施随州市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文化综合提升工程,完成《赫赫曾国》基本陈列大纲设计;完成叶家山墓地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义地岗墓群枣树林墓地保护与展示工程项目报经国家文物局成功立项。
今年“五一”假期,随州共接待旅游145.9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56亿元,分别较2022年同比增长102.36%、224.08%。
神韵随州,一见钟情。文旅融合,文化更有活力、文化场所有人气,旅游更有魅力、旅游景区有故事可讲。随州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胜势,让游客享文化、乐旅途。
塑造一座城——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有历史才有底蕴,有文化才有内涵,注重文明传承,彰显文化、山水个性,才能告别“千城一面”,留住城市独有的记忆。
随州坚持以文塑城,以城弘文,挖掘炎帝文化、编钟文化、曾随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内涵、特色,融入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随州文化公园内,神农坛、季梁雕塑、盛世同庆尊盘、隋文化浮雕等景点,体现了文化与山水的巧妙融合。滨湖八景两岸,“汉东之国随为大”、编钟乐舞、尊盘等墙面浮雕讲述着随州历史。两座公园内伫立的曾侯乙编钟复仿制件,引得市民游客争相敲响、合影。随城山国家生态公园内,在智门寺原址上恢复兴建的杨坚故居,是为纪念这位从随州走出的开国皇帝。城南涢水河畔的大型市标“乐都旋风”,为对古编钟、编磬抽象变化而成的螺旋式“彩色音符”。行走街头,编钟造型的路灯、刻着炎帝功绩的护栏……随州文化元素随处可见。
从今年开始,我市启动花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实施170多项优化提升工程,一体传承文化基因、打造文化印象、厚植文化情怀,把文化自信贯穿花园城市建设全过程、全周期。
我们坚持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颁布实施《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确定省级历史文化街区3处、市级历史建筑36处。启动《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改造草甸子街历史文化街区,着力打造城市文旅新亮点。
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文化自信。对于随州来讲,要做好“文化”文章,深入挖掘地域特质文化内涵,梳理凝练礼乐文明的优秀成果、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保护好优秀传统文化;做好“物化”文章,加强文化规划,在文物保护与展示上下功夫,建设好遗址公园文化展示区,吸引文创企业和产品布局,以项目为牵引提升中华礼乐文明的物化标识影响;做好“活化”文章,加强策划和营销,创新宣传载体,彰显品牌影响力,切实把文化张扬出去,让文物等活起来,把游客吸引进来;做好“转化”文章,推动价值转化,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做好“文化+”的文章,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硬实力,真正把随州打造成近悦远来的文化会客厅和旅游目的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