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调研
汲取中华文化力量战胜疫情
  • 发布时间:2020-05-01 09:15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许静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认为人和其他物种一样,只是大自然万物中的一分子,人与大自然各种生物既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也是一种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人应该保护大自然,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如果大肆地猎杀毁灭物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违背自然规律,其结果会招来祸患。 
  一、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典籍都论述了关于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中国哲学典籍《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顺应自然规律。中国哲学典籍《周易》中讲“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先天而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就是说,人类要顺从自然,适应自然,达到天地之间的和谐。世间大道都是相同的,伟大的智慧都是相通的。其实,德国哲学家马克思早就警示过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这次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肆虐,原因之一就是人类猎杀野生动物,破坏自然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出了生态文明思想,在讲话中多次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人和大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理念。在这次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浙江西溪湿地公园考察,可谓用心良苦,再次向全国人民强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要求各级干部在工作中要始终牢记把保护绿水青山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的浙江之行再次向我们彰显了他的生态文明思想,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观念。
  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也紧急启动了修改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工作,随着保护野生动物等法律法规笼子的扎紧扎牢,人们会在敬畏法律中修正自己的行为。但我们希望,在敬畏法律的同时,我们更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加强心中的道德律建设,增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感,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这才是人类的长久生存之道。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但愿,我们对大自然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会充溢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二、家国同构,仁者爱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文化,儒家历来倡导“家国同构”“仁者爱人”的价值体系。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传承中,中华文化中“家国同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四海之内皆兄弟”等文化价值观早已在中国人血脉基因里代代相传,已深入中国人的骨髓和血液里,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国人无论身处何地,都会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只要祖国有需要,必定舍小家顾大家,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国人更能瞬间团结如钢,众志成城。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国已向世人彰显了这种团结如钢的中国精神,在这次疫情中,中华文化的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再一次彰显出来。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的白衣战士放弃了春节期间和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不畏生死,不辞劳苦,第一时间驰援武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都在第一时间全力支援武汉,各地的医疗物资,生活物资火速调运武汉。为了尽快收治病人,武汉在10天之内建起了方舱医院,参与建设方舱医院的所有建设者们都是日以继夜,连续奋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种中国速度世界罕见,而支撑这种中国速度背后的就是伟大的中国精神,就是14亿人的家国情怀!目前中国已经取得了抗击疫情的决定性成果。战胜疫情,既是中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政治制度优势的彰显,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文化优势彰显。
  三、天下大同,和谐万邦。中国文化“尚和合”“求大同”,是一种开放、包容、大气的文化,主张“天下大同”“和谐万邦”的文化价值观。我国著名人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中国文化追求的价值观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中国文化的这种开放性、包容力、和谐性在这次疫情中也得到充分彰显。在中国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的时候,中国力所能及且及时地向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提供了医疗专家组派遣、医疗物资捐赠、抗疫经验分享等雪中送炭式的帮助,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主张既为全球抗疫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给全球抗疫胜利注入了信心和力量,得到了全球很多国家的支持和认同,充分彰显了中国文化“天下大同”文化思想的时代精神和时代价值。
  在这次疫情中,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中国方案、中国价值。中国帮助世界各国抗击疫情的行为,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赞誉,这既是对中国大国担当行为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中国“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在这次疫情中,中国在扩大国际朋友圈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四、医者仁心,悬壶济世。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文化理念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整体性思维方式来源于哲学典籍《周易》,其阴阳辩证思维方式蕴含于哲学典籍《道德经》,其顺天应时的养生观蕴含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中。
  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中医无论是在轻症患者、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还是在患者康复期的治疗中都发挥了显著的优势。这次疫情,既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也看到了弘扬传承中医文化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2019年10月20日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为中医的传承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让中医更好地服务大众,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也让全民在生活中保护传承发展中医文化。
  炎帝是中医的鼻祖,他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中国第一部中医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更铸就了医者仁心的精神丰碑。从中医鼻祖炎帝开始,中医文化传承的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文化,和谐文化。从医者必须首先要有高尚的医德,要有一颗能体察民苦的慈善之心。今天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们,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他们不仅在用精湛的医术和病毒较量,还在用一颗仁慈之心去激发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力量。随州是炎帝故里,我们作为炎帝的嫡传子孙,更应大力弘扬和传承炎帝文化,发扬传承好中医文化,更好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作者周黎岩 系中共随州市委党校副教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