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调研
创新招商方式 提高招商质效
  • 发布时间:2020-04-13 16:11
  • 信息来源: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 编辑: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招商引资是“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综合性、战略性举措,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成效,增强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动力和活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结合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实际,研究行之有效的招商引资新举措,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方法和建议,推动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健康平稳发展。

一、招商引资取得的成效

(一)市定目标稳中有进。2019年,全市实际利用内联资金379.6亿元,占目标任务105.4%,同比增长10.6%。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3个,合同金额636.3亿元,占目标任务118.6%,同比增长69.4%;其中落地开工41个,合同金额323.5亿元,到位资金48.3亿元。

(二)高位推动大员招商。高规格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压实各地招商责任主体,市定内联资金和亿元以上项目分别增长12.5%、75%。市四大家领导带头考察企业,洽谈项目,推动卓尔·青铜古镇、东风马可迅铝轮、新兴全力重组、间苯二酚、随县全域风电、天然气储配调峰中心及物流园、同正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瑞力专用车生产、桥梁钢构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招商项目签约落地。

(三)招商活动质效明显。2019年先后参加国家、省级搭建的中博会、日本关西地区对话湖北、中国-北欧合作论坛、第二届进博会、华创会、鄂粤经贸活动、食博会、第四届楚商大会等招商活动平台,利用平台开展点对点招商洽谈上报总投资额达77.4亿元的10个重点招商项目在省级活动平台正式签约。市、县(市区)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各种经贸洽谈会,成功举办2019湖北·随州炎帝故里经贸洽谈会暨四大产业基地专场推介活动。各地围绕产业特色,重点策划举办多场次四大产业基地招商推介会,招引落地四大产业基地项目54个,总投资额达164亿元。

(四)创新招商工作方式。围绕“五张牌”创新招商工作方式,开创以商招商新模式。寻根节市政府聘请了20位招商顾问和11位招商大使,为我市提供了一大批优质的客商扩大投资信息,协助洽谈了一批投资意愿强烈的重点招商项目。强化产业招商力量,重新组建4个市直招商专班围“四大产业基地”建设,实现集中办公,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转移招商重点区域,全面承接北京、武汉地区产业转移,重点对接新兴际华集团、中国食用菌协会、武汉地铁集团、东湖高新区等提质我市应急产业基地、香菇产业基地、地铁装备产业基地、编钟文化产业基地建设。

二、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全省先进市相比我们还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小项目多、大项目少。项目总体数量不多,引进的大型项目、入驻的大型企业偏少,尤其是投资50亿、100亿以上能够形成产业优势、集群优势的龙头型、基地型重大产业项目缺乏。二是签约项目多、落地项目少。近年来,各县(市、区)也都签约了一些重大项目,但由于跟踪不紧,措施不力,效率不高,服务不到位,致使真正落地建设的项目不多。三是老项目多、新项目少。在每月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观摩中,以技改扩能项目居多,当年新签约、新开工的项目凤毛麟角。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全球宏观经济下行、招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地招商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领导带头走出去招商,带头研究招商不多。二是招商人员能力素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招商洽谈专业素养不高,紧盯招商项目的作风不实,研究本地区产业发展不多,对招商引资的规律缺乏深入研究,招商理念落后,方式缺乏创新。三是招商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项目跟踪洽谈机制、在谈重大项目领导包保的机制还不完善,项目落地论证推进机制还不完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招商考核奖惩机制还不健全,招商方式还有待创新等。

三、招商引资应抓好的关键环节和工作重点

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应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培育内生动力并举,走嫁接式转型开发之路,不断提高终端、高端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持续增强经济发展的正能量。要把握好“三个结合”、突出“四个工作重点”。

(一)在招商理念上要把握好“三个结合”一是坚持抓“大”与上“小”相结合,增强产业竞争力。要坚定不移抓大项目,抓大企业,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大转型。但由于大项目从谋划、洽谈、签约、落地、建设到见效,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而且引进难度较大。因此,在坚定不移抓“西瓜”的同时,也绝不能丢了“芝麻”。要抓紧引进和扶持一批掌握一定核心技术、成长性好、效益好、利于就业的中小企业,形成“以大带小、多点开花”的产业格局,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二是坚持抓“外”与重“内”相结合,培育新的增长点。要一只眼睛向外,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加速转移的黄金机遇期,围绕拉“长”、补“短”、嫁“优”,实行专业化突破,集群性布局,加快承接产业链系统转移,以龙头引进形成雁阵效应,以链式发展促进集群培育。同时要一只眼向内,更加关注和支持本地优势企业的发展,围绕拉长产业链和技术创新两个关键环节,积极开展嫁接式转移,通过整合重组、科技创新、产业链拓展、搬迁扩建等形式,支持本地企业尽快发展壮大。三是坚持抓“长”与顾“短”相结合,提升发展水平。要着眼长远,围绕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省“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汉孝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襄十随城市群枢纽城市、鄂北生态屏障、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发展机遇,紧盯国家支持重点和资金投向,抓紧谋划确定一批事关我市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积蓄动力、增强后劲。在谋划长远的同时,也要围绕拉动经济即期增长,谋划一批“短平快”项目,扩充放大有效产能,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新开工项目,协调落实建设资金,加快建设进度,尽可能多的形成实物工作量;对签约项目,跟踪落实建设条件,尽快开工建设,切实发挥项目对稳增长、促转型的支撑带动作用。

(二)在工作推进上要突出抓好“四个重点”一是夯实招商引资工作基础。完善招商基础资料。重新修订编印招商投资指南、招商宣传折页,拍摄招商引资专题宣传片,结合我市交通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基础设施优势,谋划一批重点招商项目,编制招商推介项目册对外发布。编制产业链招商地图。编制应急产业、地铁装备产业、香菇产业及文化旅游产业等“产业链地图”,通过产业链嫁接招商,弥补短板,完善链条,带动配套产业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园区配套建设。发挥随州国家级高新区龙头作用,带动三个省级开发区,强化要素保障,研究出台项目土地、用电、用气等要素保障机制,完善园区功能,提升园区承载力,区域协同务实招商。二是强化活动招商拓展产业链。加大活动招商力度。重点加强与我市“四大产业基地”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的重点区域研究,分析其产业转移的倾向和特点,确定一批重点对接的企业,重点瞄准京津冀、武汉、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通过行业协会、商会、企业家,有针对性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切实提高各种招商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算好成本账,又算好效益账,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履约率和回报率。加大全产业链招商力度。围绕各地产业特色,重点策划举办四大产业基地及特色产业招商专题活动,市、县(市、区)两级每年分别举办不少于2次专题产业招商活动,聚焦“四大产业基地”建设,争取每个特色产业引进3个以上亿元项目。突出产业集群招商。按照“特色鲜明、产业链衔接、相关产业配套、集群化”发展的思路,鼓励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向上下游产品和领域拓展,吸引外地配套产业入住。认真研究我市的综合优势,力争在专汽及零部件、地铁风机、农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集聚效应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对已经引进的符合主导产业定位的大项目,完善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其配套项目,实行产业链整体招商。三是创新方式开展多元招商加大境外招商力度。积极走出去招商,借助省政府搭建平台开展境外招商。积极参加鄂粤港澳经贸洽谈会、美国等专场推介活动,拓展客商资源、信息源和项目源。尝试开展多元招商。在以商招商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以政府为指导、专业队伍为骨干、中介组织为辅助、企业为主体的常态化招商机制。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作用,突出抓好小分队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探索委托招商、中介招商、驻地招商、网上招商新形式。专班专业队伍招商。优化招商专班人员队伍,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将一批懂经济、晓市场、善公关、通业务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全市招商引资的第一线。定期对招商专班人员进行招商礼仪、招商素养等进行培训,提升招商能力。强化专班专职招商、驻点招商等管理工作,展现招商人员务实的招商作风。四是优化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建立招商考核奖惩机制。修订完善《随州市招商引资目标考评办法》,强化对县(市、区)、市直招商专班的考核。将县(市、区)招商引资考核纳入全市责任目标考核,落实奖优罚劣机制,倒逼各地争先进位。完善重大项目跟踪包保机制。对市级在谈重点招商项目,报请市领导领衔包保,高效推送项目落地。每个市直产业招商专班,实行一名市领导包保在谈项目,督办跟踪项目推进情况,组织各地及相关部门全力服务招商项目落地。完善项目论证机制。由市招商引资委员会适时组织召开招商项目论证会,重点对市直招商专班、随州高新区、曾都区等地招引的一些需要市政府给予政策、财政等支持的项目进行专题推进论证,形成招商项目推进闭环式工作链条。

四、措施建议

(一)成立重大招商项目前期协调推进机构。重大项目招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议市政府成立由市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专家组成的重大招商项目前期协调推进办公室。主要负责研究跨国公司和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布局战略、投资趋向和国家产业政策,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土地、环保容量、水资源、电力供应等要素保障能力的系统研究和前期谋划;统筹研究起草重大招商项目优惠政策,防止盲目承诺许愿,导致相互竞争“挖”客商等现象。办公室负责5-10个重大项目签约前的综合协调和跟踪对接,签约后由市重大项目月调度会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负责协调项目手续办理和推进。

(二)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每个领导联系一个重大招商项目,市人大、市政协负责跟踪一个重大招商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牵头领导、一个推进队伍、一抓到底。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一个在外负责招商,一个在家负责组织落地实施。市直有关部门全力予以配合。市委、市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引进项目讲评会议,通报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情况,集中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对超额完成招商引资工作目标任务、引进的项目质量高、效益好,对财政收入贡献大的单位,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在提拔、晋级、评先上予以优先考虑。对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和个人,按照引进项目投资规模和投资进度予以经济上的奖励。对未完成年度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单位及有关责任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营造一流的招商环境。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举措来抓。持续推行一网一门”改革,打造招引-落地-建设-投产闭环式服务体系,做到要素保障零距离、审批服务零延迟、政策执行零折扣,着力营造招商引资的软环境。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透明度,做到政策具体明晰,可对比、可量化,让投资者一目了然。凡是允诺客商的政策,都确保兑现到位,做到一诺千金,一抓到底。凡是对外的政策都保持统一口径、相对稳定,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不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市招商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