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随州发布
农民日报专访马泽江:小香菇撑起“富民伞”
  • 发布时间:2025-03-11 15:38
  •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 编辑:陈刚
  • 审核:陈刚
打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随州市委书记马泽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以随州香菇产业为样本,讲述了如何以一朵小香菇为支点,通过全链条升级、龙头引领、惠农机制创新和品牌赋能,将“土特产”转化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

随州是全国现代香菇产业的发源地,享有“中国香菇之乡”美誉。马泽江表示:“产业链的长度决定了增值收益的增长幅度。我们正大力实施香菇全产业链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
随州的实践紧扣政策导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随州一方面强化科技赋能,建设智能化种植示范基地,推广“四季出菇、移动方仓”等模式,开发智能机械提升出菇率;另一方面向高附加值领域突破,研发香菇多糖、多肽等精深加工产品。2024年,随州香菇精深加工出口占比达91%,印证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能。
“品牌是‘土特产’走向市场的通行证。”马泽江介绍,随州整合“弱、小、散”品牌,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通过制定行业标准、举办国际香菇博览会等举措,推动“随州香菇”区域品牌价值达176.28亿元,位居全国食用菌榜首。
政策支持与市场开拓双轮驱动下,随州创新“买全国、卖全球”机制,联合头部企业打造出口中心。2024年,“GOOD⁃LUCK”香菇辣酱签下1亿美元出口订单,并与6.1万家海外商超达成合作,成为“土特产”国际化的生动注脚。
“促进特色产业联农带农,重点是在农户干不了的领域发力,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马泽江强调。随州通过“企业+合作社+菇农”模式,降低小农户生产成本超5000元/万袋,并建立订单收购、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产业红利惠及30万从业人员,带动17个香菇专业镇人均增收超2.5万元,切实让农民挑上“金扁担”。同时,随州创新金融支持,开发香菇种植保险、仓单贷等产品,每年投入1亿元奖补资金,2024年涉农贷款余额突破600亿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促进藻类食物开发”。马泽江介绍,随州正借力湖北省“菇七条”专项政策支持,锚定“全国香菇交易中心、研发中心、加工中心、出口中心”目标,推动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在湖北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中争当标杆。“发展特色农业需紧扣三个关键:一是科技赋能,将生物育种、智能装备等新质生产力要素融入传统农业;二是全链思维,推动三产融合;三是利益共享,让农民成为产业链的参与者与受益者。”马泽江认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