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随州发布
系列访谈|市经信局局长刘涛:以工业之进支撑经济大盘之稳
  • 发布时间:2025-02-28 16:1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陈刚
  • 审核:陈刚
打印


全市“新春第一会”提出,将全部力量向“整体提升环境”聚拢,将全部工作向“建功支点建设”聚焦。全市经信系统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在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奋楫笃行?随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专访了市经信局局长刘涛。


市经信局局长刘涛


补短板 抬标杆 展新姿


问:“新春第一会”以“整体提升环境、建功支点建设”为主题,结合经信工作,您认为会议传递了哪些重要信号?


市经信局局长刘涛:

良好环境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会议传递了三大信号,将带来三大积极变化。

一是找准了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必将助推工业经济回稳向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环境提升,指出“随州的出路在环境、随州的未来靠环境”。不断改善的环境推动主要经济指标一路顶压前行、回升向好。2024年四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全省排位较上年上升4位。当前,企业开工形势良好,一季度工业增速有望实现高位开局。
  
二是指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方向,必将打造工业投资热点城市。即帮助企业破“难点”、畅“堵点”、治“痛点”、聚“焦点”、添“亮点”,积极创建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政企双月恳谈会”“市级领导包保重点培育企业”等,大员上阵,高位推进。近期,一批央企国企及知名上市公司纷至沓来,一批投资过10亿元、50亿元甚至过100亿元的重大工业项目相继签约落地,随州投资热度急剧攀升。
  
三是立下了“建功支点建设”的庄重誓言,必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大会就整体提升环境、建功支点建设进行部署,结合当前我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我们深刻感受到,市委市政府下定了铁的决心、采取了铁的举措。经信系统将在工业立市、产业兴市中争挑大梁、争当先锋,在新的一年交出亮眼答卷。

优服务 强保障 铸品牌


问:过去一年,市经信系统在服务企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经信局局长刘涛:

市经信局是工业企业的“娘家人”、“店小二”,一直以来,我们奉行“干就干好,干到最好”的宗旨,争当优化营商环境的“排头兵”。


一是“五大招牌”见真章。以“一起益企”、“双联双重”等五大专项行动,打造经信服务品牌。2024年,组织10余场专汽发展座谈会和首场“政企双月恳谈会”,为30多家企业解决60多个难点堵点问题。
  
二是“四策并举”见真心。积极宣贯政策。分片区组织政策宣讲,分行业梳理惠企政策,编印《惠企政策简编》。精准对接政策。全年获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54亿元,其中“两新”资金占全省9.1%(争资额位居全省第4位)。精心酝酿政策。提请市政府出台《以供应链平台建设推进专汽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精细兑现政策。为现代农业、随州电厂等企业兑现“开门红”奖励,提请市政府按照相关文件为企业兑现奖励。
  
三是“三项保障”见真诚。千方百计引人才,引进省级“科技副总”36名,解决技术难题130个。不遗余力保融通,协调金融机构为80家专精特新企业授信70.97亿元。全力以赴促配套,国家专用汽车和应急装备检测研发基地、国家专用车供应链平台投入运营。
  
2024年,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1.1%,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工业企业开票收入同比增长16.9%,位居全省第3位。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4%,位居全省第7位。

保目标 争进位 作贡献


问:围绕“整体提升环境,建功支点建设”,经信部门将采取哪些举措,预期实现哪些目标?


市经信局局长刘涛:

全市经信系统将按照会议提出的“单项工作走前列、整体工作争进位”的目标,拼抢实干、奋楫笃行。


一是“三管齐下”,抓紧抓实运行调度。加强目标管控,主要增速指标全省排位“保十争八”,力争到2029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300亿元以上。实施稳产保产,今年重点以程力、犇星、品源等37个净增产值过亿元重大增长点夯实重点支撑。推进工业赛马,引导各县市区学“标杆”、找“对手”,力争2个以上区域实现两位数增长。
  
二是“四线并进”,抓紧抓实产业创新。大力推进以“强”为导向的产业创新,加快建成一批中试基地,组建一批联合创新体,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揭榜挂帅,催生一批首发经济。聚焦聚力特色产业,推动专汽融合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契合安全应急、低空经济,完善供应链体系,加速打造千亿元大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智改数转”“上链融圈”,推进冶金建材、精细化工绿色改造、高端迈进。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航空航天产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五个百亿元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氢能、新型储能、AI等未来产业。
  
三是“六企共育”,抓紧抓实主体培育。构建行业“链主”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六企共育”体系。力争到2029年,产值过100亿元企业达到5家以上、过50亿元企业10家以上,规上企业突破1000家。
  
四是“三源汇聚”,抓紧抓实项目建设。以招引、技改、混改三条路径,充实项目谋划库、储备库、建设库、投产库。力争全年新引进亿元工业项目100个,新实施重大技改项目150个,新落地混改案例5个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