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随州发布
随州发布7月电诈数据
  • 发布时间:2023-08-18 10:51
  • 信息来源:平安随州、随州发布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近日

随州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对

2023年7月份

全市电信网络诈骗警情进行了大数据分析

往下看

随州市7月共接电信网络诈骗191起,环比上升15.1%;损失1452万元,环比上升44.3%;男性占比32%,被骗510.9万元;女性占比68%,被骗941.1万元。

县市区发案情况占比

高发诈骗前三位

01

刷单类诈骗

02

冒充电商物流类诈骗

03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从诈骗受害人群体上看

无业人员占据主流

从受害人年龄分布看

40岁-49岁之间年龄段人群

依然是受骗概率最高的群体

蜀黍解读

受害人中城镇居民占比较高,相较于农村地区,城镇居民收入较高,经济条件较好,依然是电诈案件的高发群体。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前农村地区多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对外交流较少,受文化水平、个人阅历影响,防诈骗意识普遍较低,很容易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受害的潜在高危人群。

警察蜀黍结合发生在身边的案例
给大家分析一下

案例一

套路!冒充公检法诈骗

7月17日,周某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随州公安,称有人用其信息诈骗他人资金几百万元,让其配合深圳公安调查该案件。随后周某按照对方的要求在手机上下载了腾讯会议,并打开了屏幕共享功能,对方又报了周某的银行卡尾数,周某则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核对,并在自己的手机上输了其银行卡的支付密码,随后对方让其一直保密。直到第二日,反诈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周某打电话核实情况,周某查看后才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转出四笔钱,且通过数字货币兑出一笔钱,这时周某才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
1、如遇自称公检法人员主动联系,应及时与110或派出所核实。
2、公检法机关工作人不会通过微信、QQ等网络途径出示警官证等证件、文书,不会通过电话网络办案。
3、公检法机关没有“安全账户”,凡是要求转账进行资金核查的都是诈骗。

案例二

学生追星被骗9万余元!

颜某经常拿母亲手机学习网课,7月27日,颜某拿其母亲手机使用时,在快手APP上刷到了某明星“赵某某”的QQ号。加过好友后,对方称明星赵某某私人信息被人恶意传播,颜某也有嫌疑,要求颜某加“律师”QQ号配合调查,颜某又加了“律师”QQ号,“律师”要求颜某配合调查并威胁颜某。颜某害怕,就按照“律师”的要求,在其母亲手机上下载了云闪付APP,之后扫描“律师”提供的二维码,再将其母亲手机收到的验证码给了“律师”,导致其母亲银行卡里面9万多元钱被转走。第二天早上,其母亲发现卡里的钱被转走才知道被骗了。

警方提示:

1、青少年切勿盲目追星,应当树立正确是非观、价值观,多学习反诈知识,提高反诈意识,遇到被骗、被恐吓威胁时,请第一时间告知父母处理。

2、家长请保管好支付密码,交给家中未成年人时请谨慎处理,若发现异常,及时沟通,及时报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