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随州发布
这套国宝出土至今,仅演奏过三次……
  • 发布时间:2023-07-25 14:31
  •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 编辑:陈刚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敲之音质醇厚、清澈明朗,排列起来摆放,气势恢宏,这就是编钟——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首,代表了当时音乐文化、冶金铸造等多方面的最高成就。
到编钟,就不得不提到谭军。1997年7月1日,他在香港回归仪式上敲响了象征“国之正音”的编钟第一响;他还是全国高校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开设编钟古乐演奏课程的人。
中国人的音乐有多美?总台记者专访编钟研究学者谭军,了解他与编钟的不解之缘。

01

因吹笙与编钟结缘

他潜心设计出四五十件击槌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是该馆的“镇馆之宝”。1978年,65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大型乐器出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先秦编钟里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铸造最精、音律最全、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变了世界音乐史。据音乐史学家测音发现,这套编钟总音域横跨五个八度,中心音域十二个半音齐全,今人所听的音乐几乎都能演奏

更珍贵的是,编钟的钟体、钟架和挂钟构件上3755字的铭文包含了丰富而完整的乐律学知识,堪称中国最早的音律学著作,也是目前发现人类最早从科学角度认知音乐的文献同时也证明中国十二律的实践开始于西周或更早,曾侯乙编钟的乐律体系比号称“西方乐器之王”的钢琴早问世了2000多年。

曾侯乙编钟出土后三个月,恰逢建军节。千年之音,第一次被奏响。198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曾侯乙编钟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第二次被奏响各国驻华使节为之倾倒。

之后,湖北省博物馆和高校合作,利用全套曾侯乙编钟的复制件进行专场表演。1985年,谭军考入武汉音乐学院的前身湖北艺术学院民乐系,入学第一天,他就跟着老师到湖北省博物馆进行编钟演出,大学四年,每周一次。

“最开始,我是在演奏团里吹笙,乐队规模稍微小一点的时候,自己也会去‘蹭一下,去敲敲编钟。慢慢发现,编钟用不一样的槌,软硬度不一样的、形状不一样的,都会对声音有影响

虽然曾侯乙编钟出土的时候钟体保存完好,但是敲击编钟的钟槌大多腐烂。最开始,大家用的击槌是照着文物图片上丁字槌的样式制造的。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谭军开始了对编钟击槌的研究。他设计制作了四五十件击槌,形成了“仿古”和“异形”两种形状,组成丁字、圆头、长棒、刷子、筷子等五种样式。

02

敲响曾侯乙编钟原件

他浑身汗毛竖立

谭军没有想到,他的编钟击槌研究将为他争取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1996年年底,作曲家谭盾来到武汉音乐学院,为《交响曲1997:天·地·人》试音,他带来一大包各种西洋打击乐槌。谭军回忆:他买了马林巴琴槌、打小军鼓的刷子、钢丝刷,在编钟上演奏几乎不响,于是把编钟的槌反过来,用杆子打,结果声音太粗糙。后来我拿来家里刷碗的刷子,在编钟上一刷以后,他特别兴奋,说‘就是这个

一把竹刷唤醒了编钟的响器之魂,谭军当即被选为香港回归仪式上的编钟演奏者之一。经中央政府特批,《交响曲1997:天·地·人》的录制可以使用曾侯乙编钟原件。

谭军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编钟原件的感受——想到祖先在两千四百多年前打造了如此精美复杂的青铜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是在1997年6月13日下午六点。演奏厅门打开,我们鱼贯而入,我整个身上汗毛竖立我们在讲欣赏音乐的时候经常说‘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萧然六月寒’,就是这种感觉。”

从晚上6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乐团录音录了整整12个小时,这也是曾侯乙编钟原件最后一次被奏响。

“事后才发现,我那天是跪着演奏的。”谭军回忆,“演奏的时候比较矛盾,使劲大了,怕把这个宝贝弄坏了;不使劲,内在的心情又表达不出来。因为它是原件我只能以最小心翼翼的方式去演奏。”

1997年7月1日,《交响曲1997:天·地·人》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仪式。在这首交响曲开头,象征“国之正音”的编钟之声,正是谭军用自创的背对编钟双手敲击的方法演奏的

03

开设全国第一门编钟选修课

他希望传递善良之音

从1985年到1997年,谭军在对编钟的研究实践中积累了大量乐曲和演奏法,对编钟认知也更为全面。2000年,他开设的全国第一门编钟古乐演奏选修课在武汉音乐学院正式开讲。

谭军说,平常在编钟礼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第一堂课都会向学生传达,人有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乐有八音——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

“对学生的培育除了本身的演奏技术和对音乐行为的表达以外,更多的还是根植于其内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勤劳、善良。编钟最终所表达的就是一种善良之音。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编钟演奏多次走出国门,登上世界著名音乐厅的舞台,几乎每次亮相都会引起轰动。谭军也经常受邀赴海外访问演出与讲学,向世人介绍来自远古东方的乐音。

“世界大同。美的东西大家都会喜欢,特别是来自东方古老的声音。编钟所到之地,大家除了对形态之美的赞赏以外,确确实实是对东方人、对中国人智慧的高度赞扬。”谭军说,“我们当代大学老师应该告诉孩子们,你们应该自信起来,你们应该以中国最善良、最勤劳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一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