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随州发布
文峰塔,是什么塔
  • 发布时间:2023-02-13 11:28
  • 信息来源:
  • 编辑:陈刚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塔,在中国

是一种常见的传统建筑

承载着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


在中国
建造师们结合
亭、台、楼、阁、殿的建筑特点
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便形成了造型各异、功能不同的塔

据统计
中国现有数千座塔
随州便有一座
名叫文峰塔

文峰塔


 01 

古朴典雅  奇而有名



随州文峰塔
位于曾都区东城街道文峰塔社区
据说,始建于唐宋年间
前身为“文笔塔”
民间亦称为“文丰塔”
有文运宏开、英才辈出、登峰造极的寓意

中国的塔
大多由地宫、塔基、塔身、
塔顶和塔刹组成


文峰塔
高25米,共七层
塔身用青砖砌成,呈八面体


每层都设有佛龛
上方的额楣上刻有
文昌、财神、神农、如来、
杨将军、观音、罗汉、祖师……
四至七层开有圆形的窗洞


清同治八年(1869年)《随州志》有篇记载
《重建文峰塔记》,作者吕恂
吕恂,何许人也?
清道光十年(1830年)
吕恂任随州知州
也就是随州的行政长官

城垣图

他任知州后
认为随州是汉东大郡
人杰地灵,文化繁荣
曾培育出欧阳修、陈寿、
傅凤翔等名人志士

回龙寺公园(原文笔塔旧址)

他看遍随州地图发现
以前城南望城岗有座宝塔
名叫文笔塔,后来毁于战乱
吕恂多次想恢复,苦于没有经费


一次
他与城南士绅杨秀岩会面,提及此事
杨秀岩慷慨解囊,捐出数百两白金
引导其他人纷纷效仿捐资


当年三月动工,九月竣工
取名文峰塔
主要是用于兴文运、昌科举


 02 
兴文重教  代代相传


从重修文峰塔不难看出
随州兴文重教的历史由来已久
学堂、学宫、书院遍布城乡

文峰塔广场全貌


《随州志》中
有多篇关于修建学宫、儒学碑等记载
在宋、元时期
随州已建有学堂、学宫或书院

到明永乐年间
已具备六艺教学
即:礼、乐、射、御、书、数


嘉靖年间(1551年)
随州太守王屺瞻改建汉东书院
到了清同治六年(1867年)
随州学堂的长就有64米,宽近20米
有大成殿、崇圣祠等,还有6间大教室

清朝时随州学宫图

承载千年历史的文峰塔

是随州文运兴盛的见证者

也是随州兴文重教的传承者



据记载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有文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

明朝著名宰相何宗彦父子
亦是举家搬到随州
后来考上进士

明朝重臣杨士奇也写下
《送刘朝宗随州学正》

《随州志》记载
随州科举连镳累选,代不乏人。
明代德安府历科共录取进士74人
随州就有17人

当时
德安府辖五县一州
平均每一县州约为12.3人
随州已大大超过这一平均数


 03 
钟灵毓秀  生生不息


以文峰塔为证
随州文化兴盛 人才鼎盛
涵养了随州厚重的文化底蕴
是随州人最引以为傲的荣耀

这里是华夏农耕文明发源地
青铜礼器巅峰见证地
古代治理智慧集成地
鄂豫地区重要革命根据地


炎帝文化、曾随文化、治理文化、
詹王文化和革命文化等交相辉映


大贤季梁兴政于随

最早提出“民为神主”“ 先民后神”

隋文帝杨坚发迹于随

创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出生于广水的大明忠烈杨涟 
两袖清风 廉吏第一


诗仙李白在此徜徉山水

留下了“彼美汉东国,

川藏明月辉”的千古礼赞

大文豪欧阳修在此以荻画地学书

曾深地说:岂能忘情于随哉”
北宋大诗人黄庭坚
写下了“诗到随州更老成,
江山为助笔纵横”的名句


由此可见
随州
是一片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
而文峰塔这座神奇之塔、文运之塔
可谓是随州文化高地上的一座灯塔

文化灯塔在这里点亮,经久不息
照耀随州人民文化自信的红心
吹响了新时代随州现代化建设的嘹亮号角

(请横屏观看)


神韵随州
一见钟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