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随州发布
东湖评论:随州炎帝故里寻根节打造文旅融合的靓丽“风景线”
  • 发布时间:2021-06-09 15:06
  • 信息来源:随州发布
  • 编辑:管理员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6月6日,农历四月廿六炎帝华诞。辛丑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开幕式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随州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嘉宾代表齐聚烈山,拜谒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神农,赓续民族血脉,同绘华夏愿景。

作为国家级祭祀大典,寻根节已成功举办多届,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共享的文化盛会、共同的精神洗礼。1993年,首届“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举行。2009年,“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提升为“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2011年,随州祭拜炎帝大典的九项仪程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如今,寻根节意义早已超越了“寻根”“拜谒”本身,成为弘扬根祖文化、炎帝精神的重要载体。它将世界华人的目光聚焦随州,持续培固民族精神之根,坚定文化自信之源,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释放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寻根节——这场历史与现代相交映的文化盛宴,将存于文学典籍、历史故事的厚重文化,以节庆活动的形式鲜活地呈现在了世人面前,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完美融合。

随州坐拥“炎帝神农诞生地”“曾侯乙编钟出土地”两大资源“王炸”,是一座有“始”有“钟”、富有文化神韵的城市。其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尤其注重孵化、培育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为擦亮“炎帝神农”“曾侯乙编钟”这两张世界级“文化名片”,随州继承创新、持续发力。2007年高标准规划建设占地3000亩的炎帝神农故里核心景区;2008年举办编钟文化节暨编钟出土30周年纪念活动;2009年隆重举办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今年4月,在外交部举办的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上,炎帝神农、曾侯乙编钟作为湖北重要的文化元素惊艳亮相,艳压群芳。“始”“钟”相随,聚焦特色文化资源,是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鲜明个性,为其助推文旅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文旅融合并非是做简单加法,也不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关键在使文化与旅游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立足“始”“钟”,持续给文化“加码”,为旅游“赋能”,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和合共生,实现“1+1>2”的最优效益。一方面,通过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用文化养分丰厚旅游体验,不断提升旅游品位,更好满足游客个性化需要,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2020年,在“惠游湖北”等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炎帝故里景区拓展了“研学游”新项目。以炎帝故里寻根谒祖为主线,开通了“寻根+采茶”“寻根+党史”“寻根+观光”等系列研学游路线,让游客“学在游中悟,悟在游中学”。今年,借助节前“黄金”时段举办“美食节”“电竞比赛”等文化周边活动,充分宣传预热,持续扩大节庆品牌影响力。在“寻根节”系列活动带动下,“五一”期间,随州市共接待游客92.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22亿元,其中全市16家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28.2万人次,同比2019年、2020年分别增长40.2%、86%。

另一方面,让更多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进一步推动旅游特色化、优质化、效益化发展。为保护炎帝神农部落桐柏山岩画这一珍贵文化遗产,随州神农部落旅游开发公司按照4A级标准建设了以保护岩画为基础、以远古部落生活为展现方式的大型文旅景区,包含神农天书文化园、原始部落体验园、太阳神祭祀园、月神祭祀园等七大景点,集生产式、体验式、文化性、休闲度假和旅游观光为一体,设计别具匠心,建设精益求精,实现了文物保护与旅游效益的双赢。

文旅融合,助力城市扬帆远航。在建设品质随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随州始终注重聚焦炎帝文化、编钟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不断续写“文旅融合”新篇章,先后谋划实施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区5A创建提升、中国编钟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园、随悦青铜古镇、高铁小镇、裕国菇业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原石部落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助推文旅名城建设。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随州当凝聚自信力量,再扬风帆启新程,将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持续转化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打造成文旅融合的靓丽“风景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