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随州发布
探秘随县“太阳神”岩画,最早的炎帝神农石像!
  • 发布时间:2021-06-01 09:41
  • 信息来源:随州发布
  • 编辑:管理员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重要发现!桐柏山岩画走进中外专家视野
专家研判!桐柏山岩画属神农文化遗存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在地球上,许多族群的祖先们都为今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岩画。作为文字产生之前人类早期活动的遗迹,史前岩画记录了人类童年时期的生产、生活活动,以及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随州桐柏山岩画,是炎帝神农文化的遗存,记录着中华民族童年时期的诸多信息。在这些岩画中,一幅太阳神岩画,被专家认为是迄今最早的炎帝神农石像。

   

太阳神岩画,中原地区首次发现

  

这幅太阳神岩画,位于随县淮河镇龙泉村桐柏山支脉第七岩画点,处于半山腰处的一块岩石上。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岩石所在地类似祭坛状,地势平缓,植被丰茂,东有小溪,周围高山环绕。目前,神农部落景区已建设“太阳神殿”予以保护。岩石保存大致完好,石面朝向上方,整块岩石上布满凹穴和刻痕,共计有121个凹穴、15道长短不一的金属刻痕。太阳神像位于整幅画面的东北部,长20厘米,宽27厘米,厚8厘米。太阳神像顶部约10条光芒状线,刻痕较深,下部约5条光芒状线,刻痕较浅。面部圆环形和圆点表示双眼,两侧有弧线状纹饰,鼻部有圆环形刻痕,鼻部以下有双凹穴。该神像面部不同部位风化程度有明显差异。
  


这座神像是人面与芒线的组合,是典型的太阳神形象。该太阳神岩画是我国中原岩画中首次发现的太阳神岩画,其形象已成为神农部落景区桐柏山岩画的标识。
  
这幅太阳神岩画风化程度有差异,面部风化明显,脸颊两侧的鼻唇沟及头顶的射线痕迹较新,风化并不明显。可见此太阳神岩画并非一次性完成,应该是先完成眼、鼻等的制作,后来补上了其余部分,最终成为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模样。
  

 太阳神岩画,迄今最早的神农石像

 

太阳神岩画,是世界岩画的重要母题之一,是古人类太阳崇拜、生殖崇拜的反映。在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人物、动物图像为主的岩画中,太阳神形象比较常见,如宁夏贺兰山太阳神岩画就广为人知。
  
但是,神农部落桐柏山岩画属于中原岩画,以抽象的凹穴、沟槽等抽象图案为主,出现具象的太阳神岩画,很不寻常。
  
按照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中原岩画是中国主体民族早期活动留下来的遗迹,其中随县桐柏山岩画是炎帝神农文化的遗迹。炎帝神农,不仅是中华民族早期重要的部落首领,同时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太阳神”之一。特别的时代、特别的区域、特别的图像,让张亚莎、周洪宇等专家学者得出大致一致的看法:这幅太阳神岩画,应该就是迄今最早的炎帝神农石像。张亚莎团队在《随州岩画调查与研究报告》中,直接记述“该形象为太阳神形象,远古时期始祖对太阳神的崇拜,疑似为炎帝神农像”。
  
随州文化学者王文虎介绍,中国古代典籍中有许多关于太阳神与炎帝的记载。如《白虎通》记载:“炎帝者,太阳也。”说明炎帝就是太阳神。随州地区的人们自古就崇拜着太阳神,随州一带也一直流传着炎帝神农氏的传说。这幅太阳神岩画与随州的太阳神崇拜应该是有紧密联系的,甚至该太阳神岩画可能就是人们对炎帝神农崇拜的表达,人面形象可能就是岩画制作者心目中炎帝神农的形象。随州地区一直有祭祀炎帝神农的传统,因此太阳神岩画所在的这片区域,可能是祭祀炎帝神农的一处祭坛,人们在此刻画了崇拜对象并在此供奉。神农部落景区太阳神岩画,不仅仅反映出了人们对太阳神的崇拜,同时也具有祖先崇拜的涵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