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政治责任、重大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方略,咬定目标,精锐出战,全市12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8.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为全面展示我市脱贫攻坚成果,宣传扶贫、脱贫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总结运用脱贫攻坚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随州日报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扶贫典型、脱贫典型”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今天
我们一起来看看贫困户郭明华的脱贫故事
在随县草店镇紫金山村六组的后山上
有一座用铁皮搭建的小屋
那就是老郭郭明华的家
老郭年过花甲,自幼患小儿麻痹症致右腿残疾,一直拄着双拐。老伴智障,生活无法自理,曾是村里的低保贫困户。但老郭身残志坚,凭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用双拐撑起了一片新天地。
1月26日,记者走进了老郭的微型农场,听他讲述“两个愿望”。
2014年,老郭的家庭经过村级层层审议和代表推荐,成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扶贫工作队驻村后,考虑到老郭夫妇二人不仅年纪大了而且都是残疾人,提议纳入“政策兜底”。
扶贫干部话还没说完,老郭就激动起来:“我还能干活,咋能让国家养活?”
老郭说,当时他的心里很不好受,“好说不好听啊!一辈子硬气的我总有一天一定要甩掉这个穷帽子。作为贫困户,我不能等、靠、要,有句土话说得好‘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从那时起,老郭心里就有了打算,默默地在心里许下了“两个愿望”——一个是长期愿望,要谋划一个长远项目,已过60岁,要靠长远项目实现老有所依;另一个是短期愿望,要谋划一些收益快的小项目,保证每年都有收成,以后家里的各项开支不用愁。
想得到,也要做得到。当时的老郭信心满满,自然也干劲十足。老家后山是一片自留山,有近20亩,老郭想到了在自留山上“做文章”的主意,但是苦于从家门口到后山没有路,“每次上山,拄着双拐得走一个多小时,更别提运点儿东西了。”
当时,扶贫干部到他家走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即为他凑了1600元,可老郭怎么都不收。最后,一位扶贫干部说道:“老郭啊,今天你把钱收下,就当我们在你这里投资入股了,到时候有收益了,记得给我们分红啊!”提到扶贫干部当时的“良苦用心”,对于扶贫干部的真心、真情帮扶老郭至今仍然感动不已。
要想富,先修路。接着,老郭就用这笔钱请来了挖掘机,将路修通了。随后,他又掏出多年积蓄,在山上盖起了两间房屋,把荒山挖成梯田,在梯田里亲手栽了200多棵美国樱桃、300多棵山东大石榴、3000多棵泡桐树和白杨树……就这样,老郭的第一个愿望实现了。
老郭的长远计划实现了,就朝着他的短期愿望开始了奋斗。
因他家山场宽阔,利于家禽牲畜放养,老郭就打起了在树林里养鸡的主意。说干就干,他买来水泥和钢筋,自己动手制作水泥杆,盖起了宽敞的鸡舍,并买来了200多只鸡苗。等鸡长大开始下蛋了之后,春夏秋各季,他每天都能捡上好几斤鸡蛋。“有镇上的人来买鸡蛋,有的还提前预付了定金,数量多的一送就是几十斤鸡蛋,家里生活开支不用愁了,还能给妻子补养身体,一举两得!”提到养鸡带来的收益,老郭喜笑颜开。
老郭还有一片竹林,心灵手巧的他有一个左邻右舍称赞的好手艺,那就是竹篾编织技术。一到阴雨天,他总会到自家竹园里砍些竹子,编织箩筐、簸箕等手工艺品。由于他编织的箩筐造型美观、结实耐用,好多都被提前订购了,剩下的手工艺品一到集市就被抢购一空。这个手艺也让老郭赚到了一笔钱,家里收入又增加了一笔。
如今,已经脱贫的老郭两个愿望都实现了。他靠着勤劳能干、吃苦耐劳的精神,为自己和家人撑起了一片新天地,坦然地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