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聚焦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 发布时间:2025-03-02 21:45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管理员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徐俊秋 涂明利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和深入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为提升地方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各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文件和政策,旨在通过打造高水平的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随州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且紧邻武汉、襄阳等大城市,患者外流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就医成本增加。在此背景下,随州市中心医院作为区域内的医疗领航者,深感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构建鄂北区域医疗中心的迫切性和使命感。
  强基固本,聚焦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随州市中心医院是全市唯一一所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多年来,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引培高端医疗人才,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聚焦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奋力打造鄂北区域医疗高地。
  业务指标稳中向好。2024年,医院共完成门、急诊106.6万人次,住诊服务8万人次,本期手术2.09万台次;患者抢救成功率92.91%,病床使用率97.07%,平均住院日7.84天,药占比降至19.13%,耗材占比16.15%,医院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门诊次均费用315.83元,住诊次均费用9731.12元,在全省同级医疗机构中费用最低,有效减轻患者就医经济负担。
  学科建设成果显著。近年来,医院31个专科获评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总数达到47个,实现全覆盖;7个专业通过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评审,全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增至32个;试管婴儿技术顺利通过国家级正式运营评审。
  “国字号”诊疗中心多点开花。先后成功创建胸痛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心脏康复中心、呼吸疾病规范化诊疗中心、糖网筛防工程筛防中心、眼底疾病早筛项目光明中心、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VTE中心、高级创伤中心等国家级诊疗中心12个。以各中心为抓手,构建覆盖全市区域的三级诊疗网络。如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先后帮助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成功创建胸痛单元、卒中单元,其中乡镇卫生院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站34个、覆盖率80%,畅通了急救绿色通道,相关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提升,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创建区域综合医疗救治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视差距,深入分析短板弱项
  2024年4月28日,湖北省第一批委市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工作视频会议在武汉举行。会上,黄石、十堰、宜昌、襄阳、荆门、孝感、黄冈、恩施被确定为首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共建市州。我市前期也进行了积极申报和筹备,但最终未能入选。深入查找原因,除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之外,市中心医院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
  医疗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在疑难重症的诊疗能力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尚存在差距,学科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仍有待加强。特别是在一些高精尖领域和新兴学科的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今年我院心血管科已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将努力实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零的突破。
  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虽然我院已成为全市高级人才最集中的单位,但与宜昌、襄阳等城市的龙头医疗机构相比,高端医疗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人才年龄结构仍有待提升和优化。2020年至2024年,我院引进博士学历高层次人才4人,离职博士2人;离职硕士27人,其中在我院工作满5年的13人。如何确保高端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是当前面临的一道难题。
  科研创新能力亟需增强。与宜昌、襄阳等地的同级医疗机构相比,我院在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团队培养、GCP项目承接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探索创新,合纵连横构建新格局
  医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实践中探索新路径。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深化与上级医疗机构合作、加强院校合作等方面全面发力,为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院深入开展“提能增效年”和“优质服务年”主题活动。聘请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机构对医院整体运营进行明察暗访,并对发现的问题在中层干部大会上逐一通报;开通线上投诉平台,畅通投诉渠道;设置一站式服务中心,精准对接患者就诊需求,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以细节化、有温度的过程服务,减少患者候诊时间。以“延广度、拓深度、提速度、显温度”服务理念,切实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12345热线及投诉总量显著下降。
  智慧赋能精准医疗,驱动医疗服务变革。医疗服务能力是立院之本,而AI(人工智能)的兴起则为这一根本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内涵。近年来,医院大力推进“互联网+智慧医院”建设,陆续完成了诊间支付、互联网医院、云药房、门诊电子票据、检查分时段预约等功能板块,AI智能诊断已在我院病理科正式运行。与此同时,医院还将引进手术机器人,进一步推动医疗服务能力向更高层次迈进,为患者带来更加安全、高效、精准的手术治疗,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
  加大人才引培力度,确保引得进留得住。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学科建设中,人才起决定性作用,与宜昌、十堰、襄阳比,我院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匮乏是一大痛点和难点。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医院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引培计划。通过提高薪资待遇、优化工作环境、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等措施,吸引省内外顶尖医疗人才加盟。同时,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通过与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医药学院开展院校合作模式,以“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理念,共享高层次人才团队。申请市委市政府给予人才引进政策,柔性引进领军人物,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带动全院高质量发展。未来五年,医院将力争引进具备国际视野的医学博士12-15名,实现45岁以下学科带头人博士化目标,进而带动各专业学科高质量发展;选送中青年学科骨干去国内外一流学科进修,培育后备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对其他人员进行基础性规范化培训,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形成强劲的后备力量。
  构建紧密型医联体,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为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我院与随县人民政府签订深度托管随县人民医院协议,开创随州地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之先河。托管一年多以来,我院陆续安排50余名专家和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入住随县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多项,在院患者从之前的不足100人,攀升至最高近300人,增长幅度达300%,门诊人次同比增长49.19%,出院人次同比增长21.83%,手术台次同比增长36.84%。同时,以随县人民医院为依托组建随北医共体,建立完善双向转诊机制,提高县域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创建区域医疗中心挖掘纵向深度。
  积极开展深度合作,同心同向实现共赢。医院持续深化与省内外大型医疗机构的技术协作,先后与上海东方医院、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中南医院等大型医疗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通过建立专科联盟、远程会诊、现场示教、专家工作室等多种形式,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实现学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同时,持续深化与湖北医药学院院校合作,进一步拓展空间、优化资源、提升条件,建设一个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五年内全口径学生人数达到5000名,为创建区域医疗中心拓展横向空间。
  在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道路上,虽然我们起步晚、基础弱,但我们将知耻后勇、奋勇前行。我院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创新,追求卓越,为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升整体环境、助力支点建设”号召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分别系随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党委委员、副院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