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4-09501 | 主题分类 | 科技 |
发文单位 | 随州市科学技术局 | 发文字号 | [2024]1号 |
效力状态 | 有效 | 发布日期 | 2024-02-28 10:44 |
编辑 | 随州市科学技术局 | 审核 | 科技局 |
各县(市、区)科技和经信局,高新区科创局,局机关各科室:
现将《随州市科技局2024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随州市科技局
2024年2月18日
随州市科技局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年。全市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大局大势,以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为核心,以成果转化应用和关键技术攻关为重点,以聚合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为抓手,着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进科技强市建设成势见效,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硬核科技支撑。力争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80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2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0亿元。
一、坚持协同创新,优化全域发展格局
(一)融合推进区域创新。融合推进“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加强城市群区域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科研院所、创新平台等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共用,吸引省内外创新资源向随州集聚。深度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坚定不移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携手共建“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不断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
(二)培育县域创新增长极。坚持以创促建,探索县域创新差异化路径,促进科技创新与县域经济深度融合。巩固提升曾都区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建设成果,辅导支持广水市开展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创建工作。高质量推进随县(武汉)科创中心建设,推动随州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以车联网、绿色智慧矿山为应用场景,科技赋能专汽、石材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
二、坚持用为导向,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一)深入开展技术攻关。围绕产业链补链、扩链、强链需求,积极推动市级科技项目支持方式变革,面向“2236”主导产业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与创新要素,精准引导创新主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揭榜制”成果转化对接,形成以用为导向的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产生一批关键性、原创性和标志性技术成果,努力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着力提高产业创新动能,以科技创新构筑支撑产业高端化、高新化发展的先发优势。
(二)建优建强创新平台。着力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开放、包容、合作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积极吸纳高水平人才团队,打造“一研五化”的产业创新桥头堡。围绕专用汽车、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积极申报组建湖北省特种车辆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湖北省北斗导航高精度时钟器件创新联合体、湖北省稻米油产业技术研究院。以我市规模以上骨干企业为重点,培育一批省、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加快形成功能互补、平台共建、项目共研、资源共享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强化绩效评价与效能发挥,实施奖优罚劣、淘汰出清,引导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争先创优”,为我市产业创新发展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科技创新供给。
(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认真开展省级科技奖励推荐,组织科技含量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成果申报省科技奖励,对获奖成果进行市级配套奖励。积极对接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轻骑兵”行动,常态化组织“联百校、转千果”、企业高校“双向走进”等对接活动,畅通企业与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渠道,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后补贴政策,营造良好科技成果转化氛围。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基地和技术转移专业服务机构,破解中小企业中试验证难题,力争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0亿元,转化应用科技成果30项。
三、坚持创新驱动,集聚高质量发展动能
(一)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实施《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以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规模做大、实力做强、结构做优为目标,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力争全年申报高企130家以上,有效期内高企数量突破300家;建立多级联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体系,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评尽评”“应入尽入”,实现全年入库800家以上。
(二)加强科技金融支撑。积极打造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服务新模式,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把脉问诊”,推动科技担保机构与创投机构、金融等部门实现“投担贷”业务联动,量身制定“科技担保贷”产品及金融服务方案。探索推进企业科技创新积分制,以随州高新区为试点,精准识别和发现科技型企业,通过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经营成长等指标作出积分评价,为科技型企业融资纾困牵线搭桥。组织企业申领科技创新券和高企发展专项资金,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三)用好人才第一资源。深入企业了解人才需求,全方位支持本土科技人才优生快长。聚焦“炎帝人才”计划,继续实施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等柔性引才项目。整合各种有利资源,组织企业申报省级科创团队、科技专员、青年人才专项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项目。做好在随外国专家和外籍人才的管理、服务工作,优化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做好海外引才安全保护。畅通技术转移渠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深化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国外优势科技资源助力企业发展。
(四)深化市校合作战略。常态化开展市校合作对接活动,擦亮“随愿之城·聚才之州”高校行品牌,着力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向随州聚集,不断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聚焦“柔性引才、创新平台、成果转化”三大重点,充分发挥高校工作站作用,将高校人才和科研优势与随州的产业优势有机结合,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引擎。
(五)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继续抓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培育,组织申报省级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基地、“星创天地”,开展省级科创基地绩效评估,切实发挥创新平台支撑作用。以农业提质增效为导向,重点支持在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新建一批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引导科技人才、资源和服务向县域一线集聚。牵头做好小林镇祝林店村驻村帮扶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坚持优化生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稳妥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强化顶层设计、部门协同和市县联动,提升“大科技”统筹能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任务全面落地,加快推进科技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抓好科技诚信体系建设,压实企业项目申报诚信主体责任,营造良好科研创新生态。
(二)加强科技政策宣传。对省、市现行有效的科技创新政策文件开展精细化梳理,分门别类汇编形成科技创新政策手册3.0版,综合运用随州科技公众号、短视频、宣讲会、政策上门“小分队”等方式广泛宣传、深入解读。统筹部门力量,加强科学普及,丰富科普传播形式,开展好科技活动周等系列科普活动,持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三)落实科技惠企政策。全面落实市政府“科创十条”政策措施,及时兑现市级科技创新奖补项目资金。协同有关部门落实“免申即享”、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步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加强科技部门上下联动,定期检查督办,补齐短板弱项,实现科技创新硬实力、软环境全面提升。
(四)着力做好信息宣传。要向内聚力、向外借力、善用巧力,构建良好的科技宣传工作生态圈。要进一步提高思想站位,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深化科技宣传主旋律、提升宣传实效、突出宣传亮点,政治上跟上党性要求、思想上跟上形势发展、工作上跟上需求变化,全力完成省科技厅下达信息宣传任务,切实提高科技宣传工作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
五、坚持从严治党,提升科技系统整体能效
(一)加强政治建设。持续深化“一下三民”实践活动,完善“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服务机制,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促进全市科技创新发展,以政治机关建设引领法治机关、模范机关、清廉机关等建设,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四个自信”融入到履职尽责、拼搏赶超的行动中去。
(二)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落实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用好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强化日常监督,注重抓早抓小。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三)提升干部素质。办好“科技大讲堂”活动,引导机关党员干部主动学习增才干、提高本领促发展,实现“一专多能”。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健全完善考核制度,坚持正向激励,强化干事导向,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以良好精神风貌和昂扬向上、奋发进的姿态投入科技创新工作。
(四)建设模范机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切实保障中央、省委科技创新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落实落细。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提高科技管理与服务现代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扎实做好精神文明创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国家安全、统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信访维稳、消防、禁毒、法治建设、普法宣传教育及法治单位创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招商引资、工会、共青团、妇联、老干、档案管理、国防动员、双拥、网站、财务、环保、保密、目标考核等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