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9/2023-31190 主题分类 科技
发文单位 随州市科学技术局 发文字号 随科发〔2023〕1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3-07-06 14:45
编辑 随州市科学技术局 审核 李发兵
关于印发《随州市科技局2023年工作要点》的 通知 发布日期:2023-07-06 14:45 信息来源:随州市科学技术局 编辑:随州市科学技术局 审核: 李发兵 字号:[ ]

各县(市、区)科技和经信局,高新区科创局,局机关各科室:

现将《随州市科技局2023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随州市科技局

                       2023年2月9

随州市科技局2023年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安排部署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科技创新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工作要求,聚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力支撑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特制定随州市科技局2023年工作要点。

今年全市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科技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定位,聚焦省市战略部署、科技创新工程、产业创新能力、科技创新生态,着力提升全域科技创新能级,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市校合作质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谱写“汉襄肱骨、神韵随州”建设新篇章作出应有贡献力争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0、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50技术合同成交额55亿元、转化应用科技成果30项。

一、加快融入省市战略部署,贡献科技自立自强磅礴力量

(一)统筹优化区域创新布局。聚焦“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建设,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加快推进车联网技术赋能专用汽车产业发展应用推广工作。加强推动立项项目实施,推进车载前端数据采集与传输开发应用,加大车辆控制终端数据处理软件开发力度。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在车载智能网联终端、上装智能化等方面强化研发与应用合作。依托随州市联通公司,协同相关单位共同遴选示范合作企业,确定适配应用车型。通过多方筹措、多方分摊等方式支持试点车企选配车联网硬件装置,精准服务专汽企业发展需求,逐步搭建车联网专用汽车产业生态,示范引领专汽行业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全市“2236”产业发展布局,做大做强县域“一地一品”品牌建设,加快完善我市农产品加工、风机制造、移动应急等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成链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科技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二)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企业技术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瞄准国际国内前沿技术,加快融入全省科技创新链,突出我市龙头企业差异化技术创新优势和创新主体地位,谋划申报一批国家、省级科技专项。合理化配置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资源,组织实施好一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着力支持创新型龙头企业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快突破行业共性技术,引领和带动全市产业创新发展。

二、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筑牢科技自立自强坚实基础

(一)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重点,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为导向,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力。支持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筹建新一届决策机构,支持湖北应急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体制机制,赋能拓展创新服务功能,探索建设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专用汽车、应急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加强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专业型研究所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与培育,努力争创省级以上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强化绩效评价与效能发挥,按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审批、运行管理、绩效考核的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奖优罚劣,实施淘汰出清,最大限度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能。

(二)深入实施市校合作战略。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高校为主力,优化多方参与、合作共赢、保障得力的市校合作长效机制。多措并举、重点突破,将高校人才和科研优势与随州的产业优势有机结合,不断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常态化开展市校合作对接活动,着力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向随州聚集,不断促进政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示范。认真开展省级科技奖励推荐,组织科技含量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成果申报省科技奖励,对获奖成果进行市级配套奖励。依托科惠网持续精准开展校企对接,常态化组织“联百校、转千果”、企业高校“双向走进”等对接活动,畅通企业与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渠道。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基地和技术转移专业服务机构,破解中小企业中试验证难题,提供优质技术转移服务,加速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应用。力争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5亿元,转化应用科技成果30项。

三、持续增强产业创新能力,积蓄科技自立自强动能优势

(一)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发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联席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滚动培育与跟踪服务,简化认定流程,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总数突破200家。组织企业积极争创湖北省“百强高企”、科创“新物种”企业,打造一批科技型重点企业。

(二)完善创新主体培育体系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一站式”服务体系,打通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管理、中小企业培育入库、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一体化”服务通道,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与企业常态化对接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发展需求构建完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力争全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达到450家以上。

(三)加强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培育提升农业农村领域企业创新能力。组织申报省级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基地、星创天地,开展省级科创基地和星创天地绩效评估,切实发挥创新平台支撑作用。以农业提质增效为导向,重点支持在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新建一批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引导科技人才、资源和服务向县域一线集聚。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指导曾都区创新型县(区)创建和考评验收工作,积极争取将广水纳入新一批省级创新县(区)建设行列

(四)引聚产业急需科技人才。深入企业了解人才需求,配合实施“炎帝人才”计划,完善有利于柔性引才和智力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实施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等项目,组织企业申报“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帮助企业推动产学研合作,解决技术难题,提升创新能力。开展全市科技人才摸底调查,全方位支持本土科技人才优生快长。做好在随外国专家和外籍人才的管理、服务工作,加强监管力度,做好海外引才安全保护。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深化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国外优势科技资源服务企业发展。

四、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激发科技自立自强市场活力

(一)营造优良科创政策环境。健全完善本地科技创新政策制度体系,为创新提供政策法治保障。全面落实市政府“科创十条”政策措施,及时兑现市级科技创新奖补项目资金。协同有关部门落实“免申即享”、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振企业技术创新信心,不断优化科技营商环境。加强《湖北省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等新出台政策的宣传解读,引导企业争取省级科技创新补贴。更新科技创新重点政策法规手册,常态化开展科技政策宣讲、培训,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政策法规知晓度、显示度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送科技下乡、科普宣传等活动,提升公民科学素养。

(二)深入实施科技体制改革。聚焦制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紧迫的问题开展改革攻坚,制定《随州市科技体制改革攻坚实施方案》,健全科技改革工作推进机制,全面启动实施各项改革任务,加快推进科技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抓好科技诚信体系建设,压实企业项目申报诚信主体责任,营造良好科研创新生态。

五、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科技自立自强政治保障

(一)扎实推进政治建设。坚持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实党组“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员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二)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坚持严的主基调,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内涵和工作要求,强化正风肃纪,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廉政教育和监督执纪问责,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自觉抵制违规吃喝。聚焦重要节点、重点岗位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构建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三)抓好干部队伍管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把好干部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将有发展潜力、需要递进培养的优秀年轻干部放到关键岗位上历练,增强干部迎接挑战、抗打压和干事创业能力。抓好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切实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的监督,从严教育管理,把各项关心关爱措施落实落细。健全完善考核制度,坚持正向激励,强化干事导向,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以良好精神风貌和昂扬向上、奋发进的姿态投入科技创新工作。

(四)推进模范机关建设坚持党建引领,围绕打造模范机关,致力建设政治型、法治型、创新型、服务型、清廉型机关,为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入推进依法行政,提高科技管理与服务现代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扎实做好精神文明创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国家安全、统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信访维稳、消防、禁毒、法治建设、普法宣传教育及法治单位创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招商引资、工会、共青团、妇联、老干、档案管理、国防动员、双拥、网站、财务、环保、保密、目标考核等各项工作。

附件:

随科发(2023)1号.doc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