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公众互动>在线访谈
相关图片
文字实录

主持人:关注民生,解读政策。大家好,这里是随州市政府网“在线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罗皓月。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文旅融合已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曾都区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探索,今天我们邀请到曾都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少东同志,与广大网友朋友们进行交流。王区长,欢迎您!

王少东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能参加市政府门户网站举办的在线访谈,同大家一起交流。首先,感谢社会各界和网友们对曾都区乡村振兴事业的支持和关注,也感谢市政府门户网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与大家交流沟通的平台。欢迎广大网友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主持人:王区长,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选准赛道是关键。请问,在推动农文旅融合的过程中,曾都区是如何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的呢?

王少东:以洛阳镇为例,因其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生态优势和区位条件,具备发展乡村文旅产业的良好基础。我们主动顺应旅游产业从景区观光向泛旅游、大休闲、微度假转变的发展趋势,明确了打造华中休闲度假知名目的地的工作目标,着力激发各方力量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发挥多元主体的共生效应。

一是发挥政府引领作用。通过深入调研、专业评估,确定以民宿产业作为切入点。坚持科学、统筹、可持续的规划理念,借智借力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等专业团队,编制了乡村可持续发展策划方案、民宿产业导入规划、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规划、古银杏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在规划先行的基础上,实行“政府领投标杆项目带动社会资本跟投”的产业导入路径,推动大乐之野、裸心隐乡、斜阳耒筑、既见行旅等民宿头部品牌相继落户,一批小而美的乡村文旅业态精致呈现,同时结合运营推广,利用节庆、赛事、演出、市集等多种活动形式,持续营造乡村度假氛围,“千年银杏·随宿洛阳”文旅品牌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

二是发挥市场主体带动作用。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更好发挥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以优质市场主体树立行业标杆,通过分享先进运营经验,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带动行业整体提升。我们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发起成立银杏谷旅游度假区发展理事会,按照民非组织形式聚合项目业主,共同负责区域品牌的维护运营、事务协商沟通、项目培育招引,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业态之间良性竞争、迭代升级。

三是发挥基层党组织保障作用。只有村强才能民富,只有集体强,才能更好引领带动发展。坚持党建引领,组织镇村干部参加“乡村发展开拓者计划”,让干部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能力。以村民小组为基本治理单元,选优配强党小组长,灵活采用村湾夜话、板凳会等形式,常态化召开群众议事协商会议,让村民在文旅项目建设运营带给乡村的巨大变化中看到希望、凝聚共识、找准位置,实现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转变,把群众紧紧团结在村集体周围,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主持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是曾都发展文旅产业的逻辑起点,也是做好“三农”工作的价值旨归。那么,曾都区是如何以发展文旅产业联农带农、促进共富的呢?

王少东:这里重点介绍一个案例,也就是我们与乡村发展基金会合作的第一个民宿产业项目,我们以推进大乐之野项目为契机。区级乡投公司作为区政府投资平台,通过金融机构、债券等获得融资,招引社会资本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难题。项目正常运营后,通过逐步转让股权,实现资金回笼、滚动开发。对镇域内开发利用率较低或尚未开发的土地进行收储,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按股份享受项目分红,分红收益用于发展公益事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集中流转当地资源,以“土地作价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资产增值”的方式参与项目,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专业运营公司以技术管理或现金入股参与项目,专业人做专业事,确保项目高效运营、稳定收益。在大乐之野项目中,以上各方共同组建项目公司,盘活各种资源,建立了投资方、运营方和镇、村利益联结机制,为项目加快建设、良性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请王区长给我们介绍一下,曾都区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王少东: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高效利用、盘活是本轮改革的重要方向,“人房地”要素将进一步联动,既有利于提升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也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在具体实践中,重点盘活用好农村集体资源、涉农项目资金、农民闲置和可流转的资产。

一是激活农村现有集体资产。通过“三资清理”,依法界定和理顺产权关系,把没有“分”出去的土地、水面、森林等资产资源,以市场原则将使用权估价入股参与项目,同步建立退出机制,确保不改变资产的集体所有制性质。

二是整合涉农资金项目。涉农资金项目大多是政府无偿投资的资金,其中部分资金可以转化为产业资产。按照“依规整合、规划前置、项目嵌入、平台对接、确权登记、量化折股”的方法,政府整合部分涉农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村级组织监督资金的使用方向并能获得一定收益,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和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盘活农村“三地一房”。通过流转撂荒耕地、闲置耕地和农户承包地,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通过产权租赁、作价入股、使用权出让、有偿回购等方式凸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经营价值。通过功能性导入、文化性植入、景观化打造、艺术化提升对有偿回购或作价入股闲置农房进行改造,以乡村物业形态实现财产性收入。

主持人: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请王区长给我们介绍一下,下一步,曾都区将围绕哪些方面推进城乡融合?

王少东:城乡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维度多方面综合考量,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持续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硬功夫,全面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特别是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中,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积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我们将重点处理好三对关系。

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是历史主线。我们深刻认识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在土地经营权流转、使用权、承包权有偿退出这些“变”中,牢牢守住土地承包关系“不变”。

处理好城市和乡村关系是时代主题要引导好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统筹好城乡要素流动效率与可持续性,切实提升城市吸附力、承载力和拉动力,增强推动力和后着力,确保进城进得放心、留在农村留得安心、市民下乡舒心。

处理好集体经济和家庭经营关系是实践主题。以共同缔造理念为引领,把村集体经济组织打造成共同缔造的主平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主动力、农村小生产和现代大市场结合的主渠道、农民分享乡村整村经营的主力军,既壮大集体经济,也带动群众共同富裕。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区长百忙之中做客我们的访谈节目,观众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王少东: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再见!


网友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