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乡村合作公司发展有哪些成效呢?
主持人:神韵随州,一见钟情。提到随州,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有始有钟”的地方。人文始祖炎帝神农诞生于随,开创了华夏农耕文明;青铜乐祖国宝编钟出土于随,铭刻了人类第一本音乐教科书。如今,随州拥有着“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花菇之乡”等靓丽名片,农业资源丰富,产业发展迅猛。我们首先请徐市长介绍下随州农业有哪些特色和优势?
徐锋:感谢主持人推介和宣传随州。在此我代表随州市政府,诚邀各位观众和网友们来感受随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秀美的自然风光和风味独特的美食。
随州风光秀丽,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优质农产品生长的理想地带。
一是地理条件独特。随州地处南北气候临界点,是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随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是优质农产品理想产区。
二是自然生态良好。随州属低山丘陵区,丘陵山区面积占80%,森林覆盖率近60%,独特的地貌使随州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无重金属污染。同时随州境内无客水过境,其水系都是发源于境内的桐柏山和大洪山,全市有大小河流780条,百川出境,属于封闭性水流域,水质优良。
三是产业基础扎实。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目前,我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6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11家。其中,年销售过10亿元的企业6家、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4家、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3家、年出口过亿美元企业2家。2022年全市农产品出口达到78.1亿元,占全省出口总量三分之一。特别是2023年1-8月,全市农产品出口9.74亿美元,同比增长52%,与同期全国农产品出口增速相比异常遥遥领先!
主持人:前一段时间,央视《一馔千年》走进随州,将随州“两香”以及“美食四宝”推上了央视的舞台,让全国的观众们感受到随州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很多网友很好奇,随州“两香”和“美食四宝”分别指什么?
徐锋:《一馔千年》是央视“饮食+文化”的综艺类节目,为观众拉开了随州饮食文化探寻之旅。
随州“两香”指的是:随州香菇、随州香稻。
随州“美食四宝”是:吃出智慧的香菇、吃出韵律的泡泡青、吃出力量的拐子饭、吃出浪漫的巧克力蒜!
主持人:“随州香菇”菇行天下!我们了解到,在2022中国食用菌区域品牌价值榜中,“随州香菇”区域品牌价值达到106.76亿元,位列榜首,远超全国同类品牌。请徐市长介绍下“随州香菇”。
徐锋:随州是全国现代香菇产业起源地。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杨新美教授在随县三里岗镇试种段木香菇获得成功,开启了我国“菌丝”种植香菇新时代,点燃了我国现代香菇产业化的星星之火。中国食用菌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原校长李玉院士称“随州是全国现代香菇产业起源地”。
从产业现状讲:随州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三个三”:即香菇产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年种植香菇规模超过3亿袋,全产业链产值超过300亿元。
从产业地位讲:随州香菇在全国“四个第一”和一个“百分之三十”。
一是菌种产量全国第一。随州年生产香菇菌种约4000万公斤以上,占全省菌种年产量的60%,是全国最大的香菇菌种生产基地。
二是种植规模全国第一。香菇有四大主产地,素有“南有(浙江)庆元、北有(河北)平泉、东有(湖北)随州、西有(河南)西峡”之称。2022年全市香菇种植规模3.21亿袋,干香菇总产量7.6万吨,约占湖北省总产量15.3万吨的50%左右,约占全国总产量127.5万吨的6%左右,香菇种植规模、产量远高于国内其他主产区。
三是香菇品质全国第一。随州位于南北气候交汇带,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造就了随州花菇理想的生长环境,市场上高品质的花菇有一半来自随州,随州花菇出菇率达70%以上,市场占有率最高、品质最好。
四是品牌价值全国第一。“随州香菇”是全国156个食用菌区域品牌中唯一一个价值超百亿元的区域品牌,远超“庆元香菇”(第2名,62.57亿元)、“平泉香菇”(第3名,42.26亿元)、“西峡香菇”(第4名,31.58亿元)。
五是出口占全国的百分之三十。2022年,全市香菇及其制品出口额达10.1亿美元,约占全国香菇及其制品出口总额34.62亿美元的30%,约占全省香菇及其制品出口额14.59亿美元的70%,连续20年位居湖北省首位。
主持人:近年来,随州围绕农产品加工业也做了很多文章,提出了打造具有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农港”。请问徐市长,随州具体有哪些举措呢?
徐锋:概括起来,一直以来,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重点围绕“五大产业链”,开展“六大行动”推动工作。
一方面是围绕“五大产业链”建设,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主要是围绕食用菌、粮油、畜禽、果蔬、茶药五大农业产业链建设,着力延链强链补链,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另一方面是坚持以“六大行动”为抓手,夯实产业基础。“六大行动”,具体:
一是大基地建设行动。主要是建设菌种种源生产基地、香菇生产基地、香稻生产基地、本地原辅料生产基地以及其他特色产业基地。
二是大龙头培育行动。主要是从培育国家、省级龙头企业,推动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等方面推动工作。
三是大园区创建行动。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省农村融合发展示范园,实施好湖北稻米产业集群项目,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特色强镇。
四是大品牌擦亮行动。主要是继续加大随州“两香一油”品牌培育,制定“随州香菇”、“随州香稻”技术标准,建立优质农产品追溯体系,不断提升随州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
五是大贸易提质行动。主要是巩固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力争2023年,全市农产品出口争取突破90亿元,其中精深加工产品出口比重稳定在80%以上,农产品出口持续稳健发展。
六是“大招商”服务行动。主要是持续抓好随县香菇产业园、正大百亿元产业园、预制菜等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动力。
主持人:从介绍中我们能感受到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句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请问随州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同时,如何实现联农带农呢?
徐锋: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可以说联农带农、增收致富既是个老话题也是个新课题。联农带农核心和要义在“三个字”上:
一是“联”。体现的是桥梁和纽带。二是“带”。带的结果是促进“三农”工作,是要让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三是“牢”。就是联农带农效果要“带的稳、带的好、带的久”。
在联农带农,促进农民增收上,我们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发挥好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联农带农的火车头是“企业”,我们在推动农业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重点企业生产原料基地本地化。这样既保证了企业发展原材料供应问题,又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
二是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是基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发展,不壮大,一切都是白费,这是基础和前提。我们不断抓好五大产业链发展,抓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实施“三箱工程”,丰富田间冰箱、旅游后备箱、农村电商邮箱,让农户深入融入到产业链价值链。
三是发挥乡村合作公司的连接作用。龙头企业要与农户形成利益连接体必须需要一个连接的载体。我们利用乡村合作公司,让龙头企业要与乡村合作公司,农户三者之间形成紧密的利益连接体,解决好千家万户农民谁来组织的问题,确保联农带农带的好、带的稳。
主持人:徐市长,您刚才提起乡村合作公司,我们也有注意到,2023年9月,《湖北日报》开辟“乡村合作公司看广水”专栏,连续推出5篇系列文章,对广水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办好乡村合作公司、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做法进行了深度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那么“乡村合作公司”是什么?随州乡村合作公司发展有哪些成效呢?
徐锋:乡村合作公司是按照共同缔造理念,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集体主导的农民合作社为主体,采取独资、控股、参股等方式,与农户、返乡能人、社会资本共同组建的具有一般市场功能的公司。
近年来,全市以乡村合作公司为抓手,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共同缔造乡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等方面,走出了一条集体增强、农民增收、农业增质、治理增效、乡村增色的“五增同步”的新路径。
一是集体增强。以乡村合作公司为抓手,引导群众积极、有序地参与到“三农”发展和基层治理工作中来,让基层党组织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和群众勤劳之手紧密相连,实现“基层有人干、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
二是农民增收。创新乡村合作公司多种联农带农模式,因地制宜完善分红、务工等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村民通过资源资产入股、劳务就业领薪、政策收益分红等多种方式,深度参与产业链、分享利益链,实现收入稳步增长。
三是农业增质。全市以乡村合作公司为平台,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小而散的农业资源聚集起来,把城乡“两头跑”的农民组织起来,破解了小农户生产面临的田没人种、田种不好、种田不赚钱“三大难题”。
四是治理增效。充分发挥乡村合作公司参与基层治理主体作用,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缔造者”,助力基层平安稳定建设。
五是乡村增色。积极支持乡村合作公司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擦亮小城镇、五清一改、厕所革命等,着力打造干净、整洁、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提升农村颜值,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主持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了随州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使命,随州也提出了建设农业强市目标,那我们下一步准备如何围绕这一目标来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三农力量呢?
徐锋:总体上,我们是坚持“强化一个抓手,守住两条底线,突出三个重点”的工作思路,来推动建设农业强市、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强化一个抓手。也就是坚持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
守住两条底线。一方面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在314.7万亩以上、产量在146万吨以上。另一方面是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提升脱贫质效。
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突出以“现代农港”建设发展乡村产业。坚持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随州食用菌、粮油、畜禽、果蔬、茶药五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农事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
二是突出以“宜居宜业和美”目标抓好乡村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口,继续按照县级为主体,优选有条件的区域,统筹强县工程、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实现连片成线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区,确保建成一片连成一线。
三是突出以“共同缔造”理念推进乡村治理。一方面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支部聚力带动作用,实现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另一方面持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探索完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五共”方法,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参与村庄建设和管理。
主持人:好的,感谢徐市长的全面介绍,感谢大家关注本期在线访谈,我们下期再见!
徐锋: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编辑:张 静
责编:喻 敏
审核:何习文
随州乡村合作公司发展有哪些成效呢?
近年来,随州市以乡村合作公司为抓手,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共同缔造乡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等方面,走出了一条集体增强、农民增收、农业增质、治理增效、乡村增色的“五增同步”的新路径。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