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随州>自然资源
绿色发展铺就鲜明底色 ——随州做实林业工作构筑鄂北生态屏障纪实
  • 发布时间:2024-11-19 10:42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瞭望随州山川峻岭,随处可见山峦叠翠、绿水清澈……一幅幅生态美景,是今日随州良好生态的一个个窗口,也印证了全市上下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构筑鄂北生态屏障取得的显著成效。  
  “绿色生态是随州最大的资源优势,保护好就是对历史、对人民、对子孙后代负责。”近年来,我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林长制”建设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有质增绿、有力护绿、有效兴绿,为随州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筑牢了生态屏障、壮大了绿色动能、擦亮了美丽名片。  
  “扩绿”不止积蓄发展动能  
  走进随州广阔的山场,只见荒山尽绿,层林尽染,远山近川显得格外绚烂。  
  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近年来,我市以“无山不绿、无水不清、无路不荫、无村不美”为总体目标,以“成活是硬道理,成林是硬政绩”为标准,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全面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  
  扩绿,不仅仅是简单的植树造林,而是要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适地适树、适时适法,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我市以县级单位为主体,通过造林绿化落地上图管理系统,将省下达我市的造林计划任务,分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等方式落实到图上,认真贯彻科学绿化理念,严禁违规使用耕地绿化造林,科学安排造林绿化用地,破解造林用地瓶颈,深挖绿化用地潜力,精准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在春季造林绿化“黄金期”督促各地聚焦重点区域荒山绿化,扎实推进国土绿化质量提升行动。做好作业设计、苗木调配及整地准备,特别是对荒山绿化任务重的随县、广水市,加强组织和技术指导,确保荒山造林的落实。  
  2022年以来,我市通过组织“四大家”领导和“互联网+”义务植树等植树造林活动,完成义务植树1198.35余万株,全市完成营造林项目8.51万亩建设任务,累计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19个、省级森林城镇15个和省级森林乡村22个,随县林业局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广水市林业局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曾都区国有谢家寨林场被纳入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随县国有七尖峰林场被纳入全省2024—2026年现代国有林场试点建设之列;广水市应山街道八一村和随县澴潭镇高家冲村被评为“湖北省森林乡村示范”;随县封江口国家湿地公园和慈云居生态园、广水市黄土关农文旅小镇研学营地被评为“湖北省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  
  据悉,目前全市林地面积51.9382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45.47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7.3%,森林蓄积量3112.64万立方米。全市共有国有林场6个,总经营面积1.8553万公顷;自然保护地17个,总面积10.3621万公顷;湿地公园3个,总面积0.7527万公顷;自然保护区3个,总面积2.8727万公顷。层峦叠嶂堆积的绿色,重重田园涂抹的绿色,正在随州释放着强大的高质量发展动能。  
  “护绿”不休筑牢生态屏障  
  漫步在绿意盎然的广水市蔡河镇,一排排林木迎风挺立,枝头绿叶展露蓬勃生机……这是该镇精心打好“护绿”组合拳,不断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筑牢绿色生态屏障的充分见证。  
  近年来,蔡河镇主动作为守护青山,落实了东部近10万亩的公益林天然林全封全育政策,禁止一切林木商业性质采伐。组建1支镇级半专业扑火队26人,15支村级半专业扑火队180人,同时对辖区内木材市场经营活动进行了专项整治,关闭了4处木材收购点,从源头上规范了森林资源经营行为。  
  “扩绿”更要“护绿”。我市不断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站好“监督岗”,当好“护林员”,守住生态底线,千方百计筑牢森林资源防护“网”。  
  资源管护更加严格。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林木采伐管理的通知》,从林木采伐办证范围、采伐调查设计、采伐相关政策、采伐审批和监管等全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常态化开展违法侵占自然保护地排查整治,配合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开展“绿盾”行动。对全市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编制了随州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着力推动自然保护地编制总体规划,中华山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地区高标准完成了勘界立标。加强疫源疫病监测,省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监测信息报告率95%以上,应急值守在岗率达100%。充分发挥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联席会议作用,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网监等部门联合开展“清风行动”、网络市场监管等专项执法行动,共查办各类野生动植物案件23起,打掉犯罪团伙2个,打击违法犯罪人员42人,收缴野生动植物463只(株)、非法猎具209具(支)。  
  两防工作有力有效。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压实各级防控责任,层层传导压力,认真履行经营主体责任,落实防范措施,实施“十大行动”,用好“防火码”、掌上森防APP、视频监控等技防手段,开展专项治理。连续两年全市森林火灾受害率分别为0.016‰、0.021‰,远低于0.9‰的省控目标,国有林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没有发生森林火灾。扎实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连续两年成灾率远低于省下达年度12.13‰的目标。  
  特别是自2021年全市“林长制”工作全面实施以来,市林长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改变了传统由林业部门“单打独斗”的做法,形成了保护森林资源的强大合力,共同守护好绿水青山。  
  “兴绿”有方拓宽富民道路  
  绿色不仅是生态优势,也是经济红利。  
  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村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权流转,将“百美村庄——大乐之野”民宿项目区域内林业资源流转经营权统一入股到洛阳镇九口堰村乡村合作公司,实现年营业额380余万元,有效带动30户村民就近创业增收。  
  九口堰村近年来的发展实践,是我市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激发林业产业发展活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实践路径,努力让绿色资源释放出生态“红利”。  
  油茶产业蓬勃发展。我市坚持把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市委1号文件去谋划、市政府工作报告去部署,推动油茶产业实现种植端向标准化转变、加工端向多元化转变、销售端向品牌化转变。近年来,打造出千亩以上基地47个,高标准万亩基地6个,种植大户、合作社127个,实现全市85%的乡镇、60%的村种油茶,面积达56.78万亩,年产1.68万吨茶油,全产业链年产值达46.27亿元。推动形成以“随州油茶”公用品牌为引领,“楚花香”“喜乡随”“栎园春”“优尔美”等11个地方特色品牌相融合的品牌体系,真正把随州油茶产业打造成为强县富民的优质产业、城乡融合的样板产业。  
  林下经济方兴未艾。我市探索了四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以林粮、林菌、林药为主的林下种植模式,主要种植品种为食用菌、冬瓜、南瓜、金银花、金丝皇菊、天麻,七叶一枝花等;以林畜牧模式为主的林下养殖模式,主要养殖品种为橡果猪、三黄鸡、蜜蜂、山羊、牛等;以金头蜈蚣、葛根、野生菌、山野菜等为主的林产品加工采集模式;以林家乐、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为主的森林景观利用模式。2023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233.8亿元,其中林下经济总产值30余亿元,全市有上万余户(企业)、3万余人从事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了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林农牧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龙头带动势头强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全市共创建国家级林业重点企业1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6家,10家省级龙头企业经营5000亩以上油茶基地,涌现出随县澴潭镇柏树湾村等林权改革明星村。茶油、香菇、茶叶、葛根、油桃、金银花、蕙兰、蜜枣等特色林产品深受市场好评,“栎园春”“大洪山”“二月风”等50多个省级林特品牌久负盛名。云峰山茶叶、二月风葛根、大洪山的香菇等多个产品分别获得原产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良好的生态不仅意味着人居环境的提升,更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蓬勃兴起的林业产业已然成为群众手中的“绿色福袋”,让群众致富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  
  面向新时代,追逐绿色发展,是随州永远不变的梦想,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市将不断完善林长制制度体系,着力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重点攻坚促生态保护、建绿色家园,力求构筑鄂北生态屏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