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对随州赞誉:“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今天,随州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宜居的气候环境,生动地诠释了前人的注解。
2021年12月,我市通过国家气候标志认证,荣获“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称号,为随州又添一张“金字名片”。
自古就是宜居城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过着茹毛饮血、逐水而居的日子。气候宜居、食物丰富的地方,是他们的首选居住地。
中华文明始祖炎帝诞生于随州、生活于随州,在这里开创了灿烂的农耕文明,把人类带进了居有定所、食有五谷的时代。
为什么会选择随州?
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周泽民介绍,随州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地势地貌呈“三山环伺,一水中流”的格局,雨水充沛且难成灾,雨水冲击的小“平原”适应耕种,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炎帝制耒耜、植五谷、织衣裳、做房屋……这些都是在良好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随县淮河镇桐柏山下,大量远古部落岩画蜚声中外,它们记录着炎帝部落的生活点滴。专家介绍,这足以说明,随州这片区域适宜人类居住、生活。
从气象专业角度来讲,随州正在我国气候的南北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既不像武汉那样湿热,也不像郑州那样干热。“随州的气候是武汉和郑州的‘平均值’。”周泽民形象地说。
据史志记载,随州建城时间久远,居住人口较多。仅曾国就在随州区域存续近800年,还有贰国、唐国、噩国、厉国等一批小诸侯国,足以证明随州适宜居住。
新时代的随州更是获得了不少宜居荣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等,从侧面印证随州气候宜人、环境宜居,是名副其实的宜居之城。
气候宜居“三好生”
连日来,随州风轻云淡,温度适宜,素有“空气维生素”和“大气中的长寿素”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达到了2000多个,是周边地区的数倍。
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清新空气的负氧离子浓度为每立方厘米1000到1500个。
“根据国家气象观测站统计数据显示,随州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全年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市气象局副局长林春泽说。
随州空气清新,也有它独特的原因。
随州地处随枣走廊,南北有大洪山、桐柏山,中间正好形成了一条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的西北—东南走向的通风廊道。空气的自然流动,有利于促进城市的空气循环与污染扩散,为我们带来空气清新的优质环境。
同时,随州地区多为山地丘陵,不高不低的山,流径宽广的水,形成了立体式的气候特点。随南大洪山,就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
“总体来讲,随州气候资源丰富,虽自然禀赋在全国并不十分突出,但在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特色,就像一名‘三好生’,样样都能拿得出手。”周泽民说。
根据近30年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随州年平均气温为16.1℃,年平均降水量996.9毫米,年平均风速1.9米/秒,具有气温适宜、雨热同季、四季湿润、轻风细雨等特点。
气候舒适时间长。随州的人体舒适日数、气候度假适宜日数、气候旅游舒适日数多年平均分别为188天、270天、219天,气候舒适月数达到7-9个月。
气候灾害风险较低。暴雨洪涝、大风、冰雹、雷暴等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虽有发生,但出现频率较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
空气质量优,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率达53.2%,且呈增长趋势。近三年年均空气质量优良日数为298天、优良率达82.6%。
气候景观丰富,旅游度假气候适应性高。境内山清水秀、风光绮丽,雾凇、彩云、星空、云海等气候景观丰富。
鄂北区域第一城
“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作为一项国家级气候宜居品牌,是衡量一个区域优质气候生态资源综合禀赋的权威认定。2021年5月,我市向国家气候中心提出申报“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国家气候标志。
经过国家气候中心组织评审,我市在气候禀赋、生态环境、气候舒适度、气候景观、气候风险等方面,所有三级指标优良率合计为95.2%,符合国家气候标志相关评价标准,成功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随州是我省第3个,也是鄂北区域第一个创建成功的城市。”林春泽自豪地说。
近年来,随州市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持续在生态建设、环境治理、功能完善等方面下功夫。我们能直观地看到,白云湖的水清了,鄂北的荒山绿了,城市的公园多了,生态环境好了。
我市观鸟爱好者在大洪山发现了凤头鹰、红隼、松雀鹰等多种国家保护珍禽,观察到的猛禽数量达30余种。“以前随州的猛禽记录非常少。这些鸟类在大洪山栖息,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结果,也说明随州适宜它们生存。”专家说。
林春泽介绍,围绕“汉襄肱骨、神韵随州”定位,我市不断彰显气候资源优势,揭开了“随州花菇”“随州香稻”“泡泡青”“随州风电”等一系列名片背后的气象条件的“秘密”。
创建不是重点,而是新的起点。
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的获评,让随州迈进了以生态宜居为导向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时代。“随州应依托优质气候资源,融入独特的历史文化,打造‘精致、开放’的生态宜居环境。”评审组专家李泽椿院士表示。
“我们将宣传和利用好这张气候生态‘金名片’,进一步挖掘好随州独特气候生态优势,在防范气象灾害、气候资源开发、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神韵随州’。”市气象局局长雷涛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