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陆羽在《茶经》中阐明选茶标准:紫者上,绿者次;野者上,园者次。4月15日,记者在随县桐柏山区的高山茶园里,看到《茶经》中提到的罕见紫茶。
只见深绿色的茶树上,冒出一片片紫色芽尖,仔细一看,油亮的叶片又有红紫、黄紫、蓝紫、黑紫等颜色。“说来也怪,紫茶就产在这一带的高山上。”66岁的当地茶农王怀根说,这一片山场位于淮河源头地带,海拔600米至800米,在淮河、小林、草店三镇交汇区,有万余亩茶园,一大半是紫茶,过了这片区域,产的茶就只有绿色,没有紫色的了。
据了解,这一片茶园扩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当年下乡知青移栽当地野茶建起的,后来知青返城,茶园逐渐荒废。如今,当地组建合作社重新开发茶园,这种罕见的紫茶又“走出深闺”被人再度认识。
资料显示,紫茶的形成与茶树品种、树龄以及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对气温、湿度、光照有严格要求,较强光照能增加花青素含量,使茶树芽叶呈紫红色。2014年,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鉴定,随县紫茶中花青素含量达6.4毫克/克,锌含量为65.5毫克/克,黄酮类化合物也远高于一般茶叶,具有一定的降压等保健作用。当地茶农介绍,这种紫茶叶片致密厚重,茶汁丰富,制成的茶叶味足、耐泡,冲水次数可达7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