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随州>随州文化
随县唐县镇—— 传承“非遗”文化从娃娃抓起
  • 发布时间:2025-01-26 10:06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随县唐县镇第二小学的学生们正在表演“随州三独”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李文军摄)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黄芳芳 赵慧林 通讯员 罗佳丽
  近日,在随县唐县镇第二小学的一间教室里,校长段勇正在教学生们表演“随州三独”。学生们扮相俏皮、表演出色:坐独人轿的随轿夫步伐起伏,尽显古韵;推独轮车的似货郎走街,脚步轻快,车上物件晃动作响;扮独角兽的蹦跳旋转,将神兽的矫健活泼展现得淋漓尽致……
  “随州三独”,即《独人轿》《独轮车》《独角兽》,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承载着随州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民俗风情。《独人轿》呈现的是县官与夫人微服私访的场景,寓意着廉洁与亲民;《独轮车》展现的是年轻小夫妻回娘家的温馨画面,饱含着生活富足、感情美满的美好寓意;《独角兽》中的神兽能够祛病消灾、带来福气,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它们是随州民间百姓生活智慧的结晶,历经岁月的洗礼传承至今。
  “非遗传承,要从娃娃抓起。”段勇说。据他介绍,唐县镇第二小学积极响应,率先行动,试点建立非遗传承基地。每周三的“社团活动日”,学校都会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传授知识与技艺,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使非遗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学校还成立了多个“三独”社团,吸引了众多热爱传统文化的孩子踊跃加入。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刻苦练习,力求每一个台步都精准到位,每一次推车都稳当自然。
  段勇介绍:“以前,‘随州三独’主要通过过年过节时游街串巷的民间表演形式流传。2006年,我有幸被‘随州三独’‘随县慢板’非遗传承人邹保国招收为第三代传承人,随后开启带老师、老师带学生的传承模式,如今第四代小传承人们已达200多人。”段勇和他的老师邹保国把“随州三独”和国粹京剧结合起来创新了《尚真少年传非遗》这个节目,在学校广泛推广学习,让老节目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易学易会,让青少年在玩中学、在学中爱,自觉成为民间文化艺术的“小粉丝”“传承人”。
  六年级学生聂梦琦说:“我学习‘独人轿’已有三年,即将小学毕业,长大以后我想把‘随州三独’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这一非遗文化。”
  唐县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不仅有着优美的环境、独特的民俗文化,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随州三独”“随县慢板”是唐县镇特有的民间非遗文化,代代相传,深受群众喜爱。依托这两项特色非遗项目,2021年,唐县镇被授予“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唐县镇副镇长金倩冰表示,目前正在准备“随州三独”省级非遗申报工作。下一步,计划在华宝小学开辟新的非遗传承基地,进一步推广“随州三独”非遗文化。同时,继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不断丰富和创新“随州三独”的剧本、道具和表演技巧,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支持和各地展演机会,扩大非遗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进一步擦亮“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块金字招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