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去寅来,龙腾虎跃、如虎添翼。虎为兽中之王,既凶猛又有生气,一派王者之雄风,要唱出中华民族的‘虎’文化……”8月27日,广水市应山剧院,胡丹丹正向演员亲身传授楚剧《虎将军》的演唱精髓。
胡丹丹12岁学艺,现是广水楚剧团团长、国家三级演员,在《虎将军》一剧中扮演赵四小姐。
“楚剧腔调分为板腔、小调、高腔三部分。既能演生活小戏、现代戏,也能演宫廷大戏和武戏,颇具包容性。”胡丹丹介绍,楚剧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地方声腔剧种,1926年改称楚剧。
据广水市地方志记载,广水市戏曲活动有200多年历史。1910年,广水市地方剧种应山花鼓戏开始流行,相传剧目就有360出,全盛时期大多乡湾、集镇都有戏班、戏楼、草台。1930年后,楚剧向北流行,人们被新鲜的胡琴腔吸引,应山花鼓戏艺人为谋出路,改学胡琴腔、黄孝语言;1939年改人声帮腔为弦乐伴奏。从此,应山花鼓戏与楚剧开始合流,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
1990年5月,由广水市楚剧团编排的大型现代戏《虎将军》,文化部特调进京演出,获文化部颁发特别奖。次年5月,《虎将军》参加全国现代戏观摩演出,获7项大奖。1991年6月,《虎将军》二度进京,为建党七十周年献礼演出。全国首届“文华大奖”中,广水市楚剧团《虎将军》剧组荣获4项大奖,位居第一。
楚剧表演讲究贴切自然,运用程式手段不拘一格,乡土气息浓郁,取材广泛,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紧跟时代,受到了很多观众喜爱。2006年,楚剧入选国务院颁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年来,广水市在楚剧传承保护上做足“绣花”功夫。每年定期开展“送戏下乡”活动,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把楚剧“搬进”暑期学堂,扩大宣传普及,吸引更多青少年学习楚剧。及时定编、拨付资金等,支持楚剧发展。给予多名招生名额,培养后继人才,每人每年提供财政补贴,解决青少年学习楚剧后顾之忧。一项项具体措施,为楚剧传承发展“保驾护航”。
板腔楚韵又一曲,尽关人间真善美。楚剧百年,芳华绽放;百年楚剧,意韵悠扬。期待更多的人喜欢楚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