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随州>随州文化
穿越2400年,它向世界诉说——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与“复活”
  • 发布时间:2018-08-06 11:49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2017年编钟登上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舞台,图为德国音乐家老锣、龚琳娜夫妇和编钟一起演出。
  1978年夏,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的一个惊人发现改写了历史。曾侯乙编钟——一个至今仍让考古、历史、音乐、冶金等诸多领域专家为之痴狂的周代艺术精品惊艳亮相。
  穿越2400多年时光,曾侯乙编钟向世人展示着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中国的文化高度,被誉为“古代世界的奇迹”“乐器史上的罕见之作”“青铜铸造史上的奇迹”。
  40年来,曾侯乙编钟“飞”出馆藏走向世界,作为中国灿烂传统文化的代表,持续在世界各地奏响中国好声音,成为了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增进中外友谊的文化“特使”,奏响了保护、传播、发展的铿锵之乐。

汉东大国,世纪发现震惊世界
  “汉东之国随为大。”在随枣走廊的要冲上,随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现在的小小地级市,在两周时期却是世界文化的高地。
  1978年以前,随州寂寂无名。这年夏天,驻扎擂鼓墩的部队在建设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座前所未见的多边形墓葬。考古工作者在此发掘出一座战国早期的曾国国君墓葬——曾侯乙墓。
  参与过该墓葬发掘工作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说,它的发现打开了尘封数千年的曾国历史,也掀开了随州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墓中出土了1.5万余件精美文物及大量铭文资料。墓葬的下葬年代准确,墓主身份明确、地位甚高,出土文物数量众多,种类齐全且保存完好,在中国考古史上实属罕见,被评为“20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随州文化学者王文虎表示,“孔子时代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曾侯乙墓集中了轴心时代罕有的文化瑰宝。”而这些宝贝中最令人震惊的是65件战国早期曾侯乙编钟,被王文虎称之为“奇迹中的奇迹”。它至今仍是我国出土数量最多、铸造最精、音律最全、保存最完整、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堪称“编钟之王”。
  2016年,在武汉参加第十届国际音乐考古大会的70多位学者代表一致认为,曾侯乙编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重大发现,展现了人类智慧在轴心时代所创造的高度,在诸多方面代表着当时世界科学与文化的最高水准。
  曾侯乙墓的发现,只是发现曾国的宏伟序章。在随州主持了曾国多个重要墓葬发掘工作的黄凤春介绍,曾侯乙墓的出现,引发了令学术界争论不休、热切关注的系列谜题,如“曾随之谜”、曾国始封、曾楚关系等重大学术问题。
  之后,在随州又发现了西周叶家山墓地、东周安居古城址、文峰塔墓地、义地岗墓群等,它们勾勒出一条较为完整的曾随文化带,串联起从西周初期到战国中晚期700多年的曾国历史,解答出曾侯乙墓引发的大小谜题。
  以曾侯乙编钟为代表的随州出土青铜器,数量、种类、造型及工艺乃湖北之最,在全国屈指可数。除曾侯乙编钟以外,随州又出土了7组曾国各时期的编钟,从1件、5件、7件到20件、36件、65件不等,完整再现了一部先秦时期的编钟发展史。2010年,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随州“中国编钟之乡”美称,实至名归。

守护国宝,一代人的终生事业
  以曾侯乙墓发掘为转折点,开启了随州文博事业快速发展的历程。一代代、一批批专家学者、文博工作者甘做国宝守护者,见证着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墓的保护、研究、传播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毗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擂鼓墩古墓群,被文物专家誉为“青铜器王国”的随州市博物馆气势恢宏,“楚城”和“编钟”特色明显。
  从1980年到博物馆工作至今,随州市博物馆馆长黄建勋感慨良多。“没有专门机构,没有陈列展览条件。”1978年,曾侯乙墓发掘之时,随州文博事业一穷二白,包括曾侯乙编钟在内的所有出土文物只能被送进湖北省博物馆。
  1978年10月,因曾侯乙墓的发掘成立了原随县博物馆。博物馆的地址从原随县文化馆到原城郊公社粮站再到随州宾馆,几经迁移。在市委、市政府及各级文物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历经三十年的岁月沧桑和几代博物馆人的共同努力,2008年12月,地级随州市博物馆新馆落成并对外免费开放,十年来已经发展成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成为世界了解曾随文化和随州历史的重要窗口。
  曾侯乙墓是擦亮随州编钟文化名片的主要载体。几十年来,墓坑的脱水保护工作备受关注。  “这样大型墓坑的脱水工程,全国没有先例。”曾经主持该墓坑脱水工程的擂鼓墩文物管理处副研究员王新成介绍,曾侯乙墓被发掘后,墓坑椁室原地浸水保护近20年,1999年启动椁室脱水工程,效果不理想。现在新一轮的保护工作已经启动。
  “是曾侯乙编钟哺育了我!”中国音乐考古权威专家、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幼平一直致力于向世界推荐编钟,让编钟在世界各地奏出动人乐章。与他一样,一批学者专家从接触曾侯乙编钟开始,便一生与钟结缘。
  61岁的黄凤春更是饱含深情地说:“是随州给了我平台和机遇。”他主持发掘的叶家山和文峰塔两处曾国墓地,均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及“考古学论坛六大新发现”,在学术界少之又少。经他之手还发现了叶家山5件编钟,破解了曾侯與编钟重要铭文,解开困扰学术界30多年的“曾随之谜”。
  “编钟的制作技艺展示了古人的工匠精神。我们要发扬这种精神,让以曾侯乙编钟复制件为代表的随州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研究、复仿制曾侯乙编钟已经30年的项绍清,是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大师,他创办的企业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编钟”乐器行业标准》的起草制定单位,让随州企业在编钟的研发、制作方面有了行业话语权。现在,他正与武汉大学等高校合作,积极推动青铜编钟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

编钟“复活”,中国声音芳名远播
  在湖北省博物馆的8个常设展厅中,曾侯乙展厅是唯一仅陈列一座墓葬文物的专题展厅,也是该馆最火爆的展厅。曾侯乙编钟作为该馆镇馆之宝之首,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去年200余万游客前来参观。该馆曾侯乙编钟乐舞演出,场场爆满。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1978年建军节,曾侯乙编钟首次奏响,震惊世人。从此,曾侯乙编钟及其复制品走出馆藏,出现在国家各类重大场合,作为文化的国之重器踏上了世界各地的舞台。
  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曾侯乙编钟在北京为各国大使演奏音乐;1997年香港回归,曾侯乙编钟演奏《交响曲1997天、地、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著名作曲家谭盾运用编钟和编磬编排《金声玉振》......
  最近几年,曾侯乙编钟跟随国家主席习近平,数次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影响深远。2016年,曾侯乙墓编钟走进埃及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卢克索神庙奏响《金石和鸣》;2017年7月,德国G20峰会上,曾侯乙编钟惊艳世界,6次谢幕,博得33次掌声;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期间,习近平主席向美国总统介绍编钟;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湖北省博物馆接见印度总理莫迪时,曾侯乙编钟再次闪亮登场。
  2016中埃文化年开幕式活动中方总导演陈维亚表示:只有编钟才能代表中国的大国形象,唱响中国好声音,敲出时代最强音。
  让编钟“活”在舞台上的,是各类精彩的编钟乐舞和编钟音乐会演出。
  《编钟乐舞》是湖北省歌舞剧院的两部“镇院之宝”之一,从1983年创排以来,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保留节目享誉世界,出访60余个国家和地区,演出1000余场,获得广泛赞誉。1990年,作为全国首批的随州编钟乐团成立,巡演全国各地,已经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5千万人次。2000年,在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主任谭军带领下,成立了全国首个青年编钟乐团,在世界各地演奏编钟音乐会。
  去年,在央视《魅力中国城》的竞演舞台上,编钟乐舞一见倾城,帮助随州两轮竞演逆转成功。著名文化学者蒙曼教授说,编钟承载了中国乐文化,让我们今天能听得懂古代声音,让世界能听得懂中国声音。
  如何进一步将以曾侯乙编钟为代表的特色文物资源保护好、传播好、发展好,转化为特色发展优势?
  2014年,随州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炎帝故里风景区、随州博物馆、曾侯乙墓遗址联合创建国家5A级景区。经过几年时间打造,曾侯乙墓遗址软硬件建设全面提升,保护、展示、游览的各项功能进一步完善,极大提升了城市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
  当前,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立项及相关建设工作也已正式启动,迈开了汉东周文化大遗址走廊建设的第一步。
  随州市文体新广局局长黄苹表示,以随州为中心,数量庞大、分布密集的周代曾国文物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随州建设大遗址走廊,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地方特色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综合效益潜力巨大。
  曾侯乙编钟,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将以更加开放的脚步,让世界倾听它的诉说,领略其独一无二的魅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