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随州>随州特产
“一朵菇”如何惊艳? ——随县香菇产业的成长与蜕变
  • 发布时间:2023-10-17 09:07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罗皓月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标准化智能化香菇种植

  
    金秋时节美如画,硕果累累喜丰收。
    “谭义华分红3254元,张光成分红3254元,刘刚分红1627元……”近日,随县草店镇金锣山村传来“大丰收”的喜讯,29户62名菇农喜领159818元分红款。
    菇乡喜事多,菇农笑开颜。随县是“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花菇之乡”,草店镇、三里岗镇、洪山镇、殷店镇、高城镇等香菇产业主产镇均有超过80%的群众从事香菇事业,菇农们见证了香菇产业的成长与蜕变。“一朵菇”点燃了这一强县富民支柱产业的星星之火,也点亮了全县30余万菇农增收致富的希望之光。
    筑巢引凤,菇农变身产业领跑者
    位于随县城区的随州菇鲜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领头羊”李逵的身份是越来越多了,既是种菇能手,又是发明达人,还有一个“园丁”身份——随州香菇学院食用菌机械学讲师。
    最让他自豪的当属他发明达人的身份——办公室的抽屉里堆放着10项发明专利和30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些证书都是他16年来一次次从试验到成功的有力证明。
    “当初刚入行时,经常在老乡的菇棚里转,看看老乡的需求。发现袋料传统手工封口不仅慢,而且特别容易扎手,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制作机械化封口机。”谈起一开始搞发明创造的契机,李逵说。
    最近,李逵在技术创新方面又有了新突破,“椴木工厂化栽培技术”让他捧回了新的发明专利证书,也再次证明了他发明达人的身份。
    “这是一种专用的椴木打孔装置,打孔时间可从原来的1分钟缩短至5秒,可快速到达0.4米的孔深。”聊起这些“新把式”,李逵满脸自豪。据他介绍,在特种设备领域,他带领工人们自主生产自动焊接设备、自动滚圆设备等近20种特种设备,年生产1500余台套。
    李逵个人的成长蜕变,也是随县香菇产业成长的一个缩影。从“提篮小卖”到“买全国卖全球”,从零星种植到集菌种培育、科技研发、标准化种植、机械制造、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全县已有包括李逵在内的30余万人从事香菇事业,用自己的一点微光照亮香菇产业阔步前行之路。
    以菇为媒,从单打独斗迈向抱团发展
    “计划在2年内,与裕国公司合作建设精深加工生产线,通过开展代加工、自主深加工、自营出口等业务的方式,补齐乡村产业的短板,让村集体和村民从产业发展中更好受益。”连日来,“中国香菇第一村”吉祥寺村喜事连连,不仅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而且在“村企共建”方面也是大踏步向前,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勇喜笑颜开。
    吉祥寺村坐拥发展香菇产业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于2021年11月注册成立集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跨越式发展,一年喜摘“星级乡村合作公司”殊荣,不到两年盈利80余万元,不到三年再获“十强乡村合作公司”荣誉,探索出了一条共富之路。
    谈起该村的“共富密码”,张国勇道出了“抱团发展”的优势。据他介绍,该村乡村合作公司下设香菇种植部、香菇销售部、香菇技术培训部、基础设施建设部、生活综合服务部、集体资源开发部等,建成占地60亩的标准化、现代化、智能化香菇种植大棚,正在扩建智能化大棚和新建冷库,产业集聚发展,菇农变身股民,“抱团”取暖,乡村合作公司盈利的60%将按照持股比例分红,让大家都能鼓起腰包。  
    “吉祥寺村乡村合作公司将继续扩大香菇特色产业优势,大做香菇产业转型、提档升级文章,重品牌、促特色,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理念,培育新一代新型菇农,做好香菇文章,讲好香菇故事,为村民增收、让集体增效。”面向未来,张国勇同样也是信心满满。
    以菇为媒,以菇为链,一个产业的集聚发展,带来的是聚变式效应。像吉祥寺村一样,全县共有120余个村大力发展香菇产业,其中以香菇产业为主导的村占全县总村数的30%以上。
    点菇成金,小香菇续写“大文章”
    “小香菇”成功撬动了“大产业”。作为全国重要的香菇出口基地,随县去年香菇出口额达到6.25亿美元,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首位。今年上半年,香菇出口成绩单同样亮眼,包括香菇在内的食用菌出口4.59亿美元,同比增长136.4%,出口额稳居全省同类产品首位。
    1978年,“随州香菇”开山鼻祖杨新美教授在炎帝故里随县点燃了香菇种植的火种。45年后,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随州香菇”主产区随县香菇产业历经4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全县有85家香菇种植合作社,2万袋以上香菇种植大户300多家,年种植香菇近3亿袋,年产值达300亿元,殷店、三里岗等4个香菇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6万吨。农业产业化香菇龙头企业2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相关配套企业130余家。建成全国首家省级香菇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全省唯一的食用菌种子检验检测中心。
    经过几代随县“菇农”的不懈努力,“随州香菇”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10.85亿元,位居全国食用菌行业之首。随县已成功举办3届湖北·随州国际香菇产业博览会,行业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继寻根节令世界瞩目后,“随州香菇”再一次惊艳了世界的目光。“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花菇之乡”,随县这两块金字招牌更加熠熠闪光。
    “一朵菇”如何惊艳?在一连串数字增长的背后,是产业品牌的越擦越亮。“一朵菇”,兴了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活了一县经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