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随州>随州特产
完善产业链 推进深加工 ——我市打造国家优势香菇产业集群探访
  • 发布时间:2023-07-24 09:45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罗皓月
  • 审核:罗皓月
打印

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香菇种植基地

每年种植香菇3亿棒,常年30万人从事香菇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300亿元,出口额稳居全省第一,全市香菇及其制品出口额占全国的30%。
    全国现代香菇产业起源地,全国最大的香菇菌种生产基地,香菇种植规模和产量居全国之首,全国重要的香菇加工出口基地,全国第二大香菇集散地。
    一串数字,一系列“全国之最”,是一朵菇的荣耀,是“中国香菇之乡”随州的答卷。
    40多年发展,随州香菇产业已形成集菌种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内外贸易、机械制造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格局。
    一朵香菇
    撑起30万菇农的勤劳致富梦

    7月,在随县三里岗镇的随州森瑞农业有限公司,前来采购香菇菌种的菇农络绎不绝。
    随州香菇产业的故事,便要从这个曾经“三里一道岗、连年闹饥荒”的三里岗镇讲起。
    随州位于“北纬30度”区域,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孕育了适宜香菇生长的丰沃土壤。大洪山东麓的三里岗镇,更是“天然养菇场”。
    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一位名叫杨新美的教授,在三里岗镇杨家棚村成功试种椴木香菇。1980年,该村靠种植香菇人均纯收入过千元,穷山村一跃成全市首富村,声名远播。
    很快,如星星之火燎原,以三里岗镇为中心,香菇种植逐渐在全市遍地开花,为随州群众打开了一条致富路。
    在三里岗镇吉祥寺村,90%的村民从事香菇产业,90%的收入来自于香菇产业。
    “香菇每袋投入4元多,刨去成本每袋可赚10元左右。”吉祥寺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勇介绍。
    “种香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光照、温湿度都十分讲究。以前种菇,制棒、点菌、采摘、烘烤等各环节,都十分缠人、累人。”市食用菌协会会长许景闻说。
    随州的广袤大地上,勤劳的菇农边种边摸索,种植技术逐渐成熟,种植规模逐步扩大。
    目前,随州已形成随南洪山、三里岗,随北草店、殷店、高城,广水吴店、郝店、蔡河3条香菇产业走廊。截至去年底,全市种植香菇3.21亿袋,干香菇总产量达7.6万吨,香菇产业从业人员约30万人。
    40多年发展,随州已成为全国四大香菇主产区之一,香菇种植规模、产量远高于国内其他主产区。
    一链产业
    成就百亿价值的区域公用品牌

    适宜的地理气候、精心的选种培育,随州香菇因花纹如刻、颜色洁白、肉质醇厚、香味浓郁而闻名,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首批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是2022中国香菇区域品牌价值榜单和中国食用菌区域品牌价值榜单两个榜单中唯一价值超百亿元的品牌。目前“随州香菇”区域品牌价值达到110.85亿元。
    链式发展,成就了随州香菇产业的行业领军之势。
    菌种是食用菌的“芯片”。在数十年的种植实践中,一批爱钻研的菇农、大学毕业后返乡的“菇二代”,积极探索菌种生产,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深入推进新品种研发。
    目前,全市有83家规模菌种生产企业,年产菌种量在全省占比六成。除满足本地市场,随州产菌种还远销湖北十堰、襄阳和云南、贵州等30多个省市。随州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香菇菌种生产基地。
    立足初加工,拓展精深加工,全市现有食用菌加工企业185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4家。
    随着智能化、标准化生产需要,食用菌机械需求扩大。我市自2010年进入食用菌机械制造发展的高峰期,全市现有26家食用菌专用机械生产企业,涵盖香菇种植、初加工等各环节。在湖北扶星农业机械公司,从装扎机、烘干机到灭菌柜全系列产品,客户可“一站式”采购。
    如今,随州香菇产业形成了集菌种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内外贸易、机械制造、品牌培育、技术服务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格局,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0亿元。
    近年来,我市先后制定“随州香菇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香菇十条”“若干措施”等政策,创新开展“香菇产业集群贷”,着力推动香菇全产业链发展。
    湖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支持“随州香菇”培育成国家级品牌,打造湖北香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一路转型
    续写“中国香菇之乡”的传奇

    在随县洪山镇寺山居委会香菇种植基地,智能大棚颇为壮观。“拿出手机,就能自动控制香菇大棚内的喷水、通风、补光,方便多了。”基地负责人高桂宝介绍。
    菇棚管理,以前全靠人力,如今拿出手机一键掌控。
    随州香菇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因时而变、因势而变。
    上世纪90年代末,为保护生态资源,随州香菇生产由段木栽培改为袋料种植。自2018年开始,大力推广“集中制棒、分散出菇”模式,提高品质保证,推进规模化生产。
    近年来,我市香菇种植向标准化、智能化方向转型。炎顺、塔儿山等90多家香菇生产企业建成智能化生产基地,全市种植香菇10万袋以上的基地超过110个。
    “龙头企业+乡村合作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则为农民增收、集体增富、乡村振兴带来强劲动能。
    品源(随州)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公司自动化生产线上,一罐罐包装精美的香菇酱、香菇辣酱有序下线,等待运往天南海北的餐桌。
    品源公司原本以干香菇生产销售为主,2016年开始精深加工,生产的“菇的辣克GOODLUCK”牌香菇酱、香菇辣酱迅速打开海内外市场。产品升级,企业竞争力提升。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已实现出口8.3亿元、内销1.15亿元。
    作为随州香菇产业老牌龙头企业,湖北裕国菇业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推出即食香菇、香菇调料、香菇提取液、香菇饮品等8大系列、近100种产品,畅销海外30余个国家和地区。
    龙头企业引领,随州香菇产业实现了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以外贸为主向“双循环”发展的升级。
    原木童农业、万佳食品、山之珍食品、合泰食品等企业研发的香菇酱、香菇浓缩汁、香菇风味食品、香菇多糖口服液、香菇脆等精深加工产品,俏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目前,这些香菇精深加工产品在全市食用菌出口中占比达80%,远超国内同类地区。
    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形势下,“随州香菇”持续转型升级,在“双循环”中逆势飞扬,续写菇乡传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