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随州>社会经济
2023年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发布时间:2024-05-13 10:49
  • 信息来源:随州市统计局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罗皓月
打印

随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随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随州调查队

(2024年3月27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定扛起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攻坚克难、加压奋进,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示范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1330.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0.47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51.26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9.12亿元,增长5.7%。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的14.8:42.7:42.5调整为14.3:41.4:44.3。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6254元。

图1:2019-2023年随州生产总值及其增速


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9.7,比上年下降0.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0.3%,衣着类上涨1.7%,居住类下降1.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3%,医疗保健类上涨1.2%,其他用品及服务上涨1.9%。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9.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粮食种植面积211.23千公顷,增长0.7%;棉花种植面积3.71千公顷,下降4.0%;油料种植面积42.79千公顷,下降2.4%。粮食总产量147.37万吨,增长1.1%;棉花总产量0.3万吨,增长1.1%;油料产量9.72万吨,下降11.2%。完成人工造林0.93千公顷。

图2:2019-2023年随州粮食产量


全年主要畜禽肉类产量29.38万吨,比上年增长3.1 %(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1)。生猪出栏219.07万头,增长3.7%;羊出栏45.08万只,下降3.1%;家禽出笼7822.27万只,增长0.9%。水产品产量9.13万吨,增长3.7%。

表1:2023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47.37

1.1

棉花

0.3

1.1

油料

9.72

-11.2

茶叶

0.37

0.2

水果

28.98

-14.8

蔬菜

145.14

-10.5

# 食用菌

9.79

-5.4

主要畜禽肉类总产量

29.38

3.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0.6%,股份制企业增长5.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7%,私营企业增长3.6 %。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46.5%,制造业增长5.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1%。

表2:202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啤酒

大米

小麦粉

铸铁件

水泥

改装汽车

移动电话机

风机

服装

万米

千升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辆

万部

万件

36109

9791

85577

60.6

4.02

20.39

163.05

15.13

981.6

9220

1145

16.2

20.7

-22.1

-8.7

-87.9

3.1

0.3

3.3

46.1

33.5

-18.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1%,纺织业增长14.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0.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3%,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23.2%,专用设备制造增长13.4%,汽车制造业增长8.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76.91亿元,比上年下降6.3%。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0.13亿元,下降7.1%;制造业63.53亿元,下降4.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3.24亿元,下降13.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15元,增加0.16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2%,减少0.34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7.9%,上升3.1个百分点。

全市资质以内建筑企业151个,完成施工产值106.3亿元,比上年下降11.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46.9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7.8万平方米,下降4.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7.1%。其中,民间投资下降5.7%。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内资企业投资增长8%,港澳台投资下降37.3%,外商投资下降76.7%,个体经营投资下降22.0%。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9.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3.9%。商品房销售面积103万平方米,下降6.4%;销售额48.6亿元,下降9.1%。

表3:2023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行 业

比上年增长(%)

总 计

7.1

农、林、牧、渔业

-14.2

采矿业

205.0

制造业

17.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7.5

建筑业

-

批发和零售业

-14.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8.6

住宿和餐饮业

48.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89.4

金融业

-

房地产业

-26.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9.4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85.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9.9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1.2

教育

90.1

卫生和社会工作

-24.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4.6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75.9

五、内外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63亿元,比上年增长8.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17.44亿元,增长8.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1.19亿元,增长9.8%。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业实现销售额470.08亿元,增长13.8%;零售业实现销售额553.43亿元,增长7.7%;住宿业实现营业额23.47亿元,增长10%;餐饮业实现营业额74.23亿元,增长12.6%。

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33.32亿元,增长8.8%。其中,网上零售额达到24.35亿元,比上年增长7.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5%。

图3:2019-2023年随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5.0亿元,比上年下降11.3%。其中,进口2.2亿元,下降43.0%;出口112.8亿元,下降10.3%。在出口中,农产品出口75.91亿元,下降2.8%。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61.1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3.0%。

六、交通、邮政和旅游

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129.33亿吨公里,比上年上升4.7%;旅客周转量7.69亿人公里,上升2.5%。

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9.3%;累计完成业务总量9.46亿元,增长15.6%。其中,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17亿元,增长27.6%;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4155.72万件,增长27.1%。

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998.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1 %;旅游收入193.20亿元,增长28.5%。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99.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09亿元,增长20.7%。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9.16亿元,增长1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5.95亿元,增长19.4%。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72.4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857.10亿元,增长14.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17.54亿元,增长11.4%。其中:住户贷款余额467.69亿元,增长11.1%;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749.83亿元,增长11.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190人,在校生8979人,毕业生2391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3757人,毕业生5753人;普通高中在校生43212人,毕业生12276人;普通初中和小学在校生214950人。

全年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2项,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183.63亿元,其中四上单位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182.41亿元,比上年增长6.9%。

九、文化和卫生

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共有文化机构65个(含文旅局机关、局属单位,乡镇文化站41家),艺术表演团体3个,电影院11个,公共图书馆4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30.71万册,博物馆(纪念馆)3个。市级广播电视台1个,县级融媒体3个。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 1435个。其中:县级医院43个(含民营),乡镇医院46个;卫生技术人员13308人。其中:执业医师5342人,注册护士5831人;病床床位14099张。

十、人口和居民生活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0.3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8.46万人,城镇化率59.1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84元,比上年增长4.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703元,增长7.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12元,比上年增长8.1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477元,增长11.4%。

十一、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3.36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5%。其中,居民生活用电量15.52亿千瓦时,下降5.3%;工业用电量25.58亿千瓦时,增长0.4 %;第三产业用电量10.53亿千瓦时,增长4.9 %。截止 2023年12月份,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327.53万千瓦;全年新能源发电量57.51亿千瓦时,占全省新能源发电量的14.55%。

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02天,其中:优91天、良211天。轻度污染45天、中度污染8天、重度污染9天、严重污染1天,达标天数占比为82.7%,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值为59μg/m3,比上年升高7.3%;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值为41μg/m3,比上年升高17.1%。

注:1.本公报2023年数据为统计快报数。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为最终核实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