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历史人文厚重,山川秀美宜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建市20年来,随州立足炎帝文化、编钟文化、曾随文化铸品牌,推进文化资源与旅游业态深度融合,将旅游产业的市场优势与文化产业的内涵优势紧密结合,抢抓机遇发展文旅产业。
20年间,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随州文化资源已蝶变成文旅名城的厚实内涵,文旅产业也跨越发展成为特色产业增长极,单独的旅游景点也抱团发展形成全域旅游的新格局。
一
炎帝、编钟,随州最响亮的两张文化名片,也是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
地级随州市成立之初,它们多停留在文化研究层面,仅有零星游客来游,并未形成旅游业态。而曾随文化、大洪山、桐柏山、中华山等只扬名在外,均养在闺中人未识。
旅游资源优势如何转化成发展优势?新成立的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发展”。文旅产业发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全市旅游景区景点建设蓬勃发展,知名度不断攀升。
2006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以旅游为引擎,擦亮两张名片,建设四个随州”。其中文化随州就是有效整合人文、山水资源,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文旅产业的春天到来了。随州顺势而为,主动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经济强市等为抓手,推动了文旅产业迅猛发展。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将其作为重点产业予以决策。2012年以来,我市致力打造世界华人谒祖圣地、特色产业增长极,去年提出打造文旅名城,始终高标谋划、高位推进。
不断优化的战略定位,引领着项目与景区有机结合,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讲述着一个个生动的发展故事。
20年间,随州大手笔谋划文旅项目,旅游景区不断升级。炎帝神农故里、大洪山、随州文化公园、西游记公园、银杏谷、西游记漂流、神农部落、卓尔·青铜古镇等数个亿元级的大型文旅项目建成或启动,太白顶田王寨、明玉珍故里、徐家河、抱朴谷等一批中小型文旅项目纷纷跟上,让随州旅游有看头、有说头、有玩头。
今年,我市续建和新建亿元以上文旅项目45个,总投资350亿元,计划年内投资65亿元。
厚积而薄发。随州文旅跨越式大发展,改写了湖北旅游版图。炎帝故里、西游记公园、随州文化公园、大洪山、千年银杏谷、西游记漂流等成功跻身国家4A级景区的行列。
20年发展,文化旅游之于随州不再是单一的事业,而是融合发展的产业,并且成为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增长极。
统计数据显示,随州以文旅产业龙头带动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提升至39.8%,成长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2019年,全市旅游接待量达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8亿余元,均是2010年的4.7倍。
二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20年的发展,随州在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进行了生动实践。
早在5000年前,炎帝神农在随州这块土地上制耒耜、植五谷、尝百草、疗民疾,开启了璀璨的华夏农耕文明。
随州高举炎帝文化旗帜,弘扬炎帝精神,传承“四海一家亲”的理念,连续12年成功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打造了世界华人谒祖圣地,也将寻根节办成了湖北第一文化旅游节庆品牌。
炎帝文化是老祖宗的馈赠,是随州宝贵的文化资源。将这一存于文学典籍、固化于历史遗存的厚重文化,以节庆活动的形式鲜活地呈现在了世人面前,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完美融合。
市文旅局局长曾云峰介绍,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让旅游景区有故事讲,让文化场所有人气,推动文旅产业进入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代。
曾侯乙编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国之礼乐重器。近年来,它频频亮相重大外交场合,成为增进中外友谊、促进文化交流的“特使”。
20年来,随州用心经营编钟文化,举办中国编钟艺术节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一批研究曾侯乙编钟的学术专著,精心编排《编钟乐舞》使之成为省市两级博物馆的镇馆大戏,以编钟为模型的文旅商品研发产业壮大,以编钟为主打的博物馆也成为热门的旅游景区。
文化热,旅游火。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随州把更多优质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旅游资源,以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主线,精心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使群众能够享文化、乐旅途。
当前,我市正依托曾随文化资源,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利用,将呈现曾随文化700年的擂鼓墩古墓群、羊子山遗址、庙台子遗址、义地岗古墓一线串珠,连线成片,打造“四园多点一走廊”主题文化展示区,将沉睡地底下的曾随文化借旅游的形式呈现,讲述“曾随之谜”故事,打造编钟文化产业基地。
截至目前,四处遗址公园的保护规划和相关具体展示工程方案已完成编制设计。我市也专门从立法的高度为“四园多点一走廊”的建设护航,《曾随文化遗址保护条例》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一审。
田王寨融入红色文化,大洪山融合自在休闲文化,西游记公园和西游记漂流加入西游文化元素……在随州,文化与景区融合得更加紧密,发展的路径也更加清晰。
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可以更加富有活力,旅游也更加富有魅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文化和旅游的需求,有效破解文旅“有而不好、有而不精”的现实困境。
与此同时,文旅融合发展,带动文旅景区建设日益完善,文旅知名度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促进文旅产业从数量追求转到质量和品质的提升,着眼优质化、内涵式发展,推动文旅名城建设一路提速。
三
20年来,随州文旅产业实现了产业从无到有、项目由弱到强、规模从小到大、品质由低到高的突破性发展。从单一的旅游事业,到形成旅游产业,再到深度融合的文旅产业,随州文旅产业跨越发展。实践证明,依托文旅融合走内涵发展之路,充分彰显特色和魅力,是随州文旅产业发展的正确战略抉择。
文旅融合的目的,是更好地发展,更好地适应大众旅游时代的群众需求。
持续举办寻根节,建设编钟文化产业基地,重在加快炎帝文化、编钟文化、曾随文化的转化利用,推动传统文化的产业活化,加速文旅产业的发展,使之带动第三产业的质效升级,成为真正的特色产业增长极。
实干兴业。加紧推动以卓尔·青铜古镇为代表的国家青铜文化展示中心建设,优选推介已策划包装的66个项目,加速一批项目落地,引爆编钟文化产业基地建设。
打造一座文旅名城,需要突破“景点式”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创意开展系列随州文化旅游IP建设。在叫响炎帝、编钟、曾随文化的同时,整合红色文化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等业态,推动全域开发和转型升级。
要抓住湖北打造中部强大市场、武汉建设内陆消费中心的机遇,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让随州的优秀历史文化插上旅游的翅膀,从沉睡的历史文化宝藏中绘制出一张散发迷人气息的旅游地图,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宝贵的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建成独树一帜的文化高地。
旅游既是大产业,又是大民生。要创造更加舒适、便利的旅游环境,大力改善旅游场所的基础设施,提高旅游场所的接待和服务水平,使我们的旅游环境更加个性化,更加舒适化,更加便利化,适应大众旅游时代的需求,促进旅游红利全民共享。
如今的随州文旅产业,早已不再处于侧重追求游客量的阶段,而是到了深入提质提档的关键时期。创新文旅新业态,谋划实现文化内涵的有形承载,精致精细化打造,实现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是这20年实践使然,也是未来随州文旅名城持续建设的必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